我只想安静的做个昏君
繁体版

第010章 朕又不是贪财之人

    和杨士奇,方孝孺交谈完。

    朱允炆重重的伸了个懒腰,端着茶水喝了一口,心说这样下去脑子得烧,四叔啊,你快进京吧。

    朕心心念念的征北大将军啊!

    “方博士之良策,朕都知晓了。”

    “朕先去见见内阁诸臣,方博士可将方才所说事务,条陈明细,上奏与我。”

    朱允炆笑着打哈哈,方孝孺的看法只能说中规中矩,而且按照朱允炆前身记忆,方孝孺本身资质一般,否则也不会连续很多届科举没考中。

    “这个方孝孺可以用,至少人家忠心。”

    “不过他的能力似乎一般……”

    朱允炆给方孝孺打了分。

    方孝孺能活跃在大明朝堂,主要原因是他是宋濂的弟子,宋濂作为浙东四贤,在儒门能量巨大,他的老师是元顺帝丞相脱脱家庭教师之子,基本上代表着这个时代最顶尖最精英的那一波儿儒学门人。

    历朝历代,要想稳固天下,多用儒家顺民之策,大明也少不了他们……

    方孝孺则是恭敬的对着朱允炆作了个揖。

    他低垂下头,咬着脸颊咬肌,内心触动,其实他心中一直有个愿望,想要为恩师宋濂诏反。

    这不仅仅关系到他们这一派的政治地位,甚至跟整个儒门息息相关,宋濂奉命编纂元史,又是太子老师,背后站着一整个学术门派……当年宋濂的孙子牵连到了胡惟庸案,导致宋濂被流放四川,死在了四川。

    他们这一派也一蹶不振,自此在大明朝堂被边缘化。

    方孝孺前去蜀王府担任蜀王的教谕,也是为了帮忙照顾宋濂亲属。

    蜀王朱椿有蜀秀才之称,爱慕文学,不仅将宋濂灵柩迁到成都府,在寺庙中买下一块儿地供奉,还将宋濂亲属接到成都善待。

    但这终究是蜀王的行为,要想为宋濂正名,还需天子首肯,只要得到朱允炆的信任,方孝孺相信,自己能说服他。

    方孝孺心中长吁一口气,暗叹道:“陛下,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老师,孝孺定会为您昭雪!”

    方孝孺捏了捏拳头,深吸一口气拜服而去。

    等他离去,朱允炆伸了个懒腰,活动活动了筋骨,这才慢悠悠的走进了午门文渊阁。

    其实所谓的文渊阁,是一座阁殿,并不大,四通四进的有点像四合院,这种院落在南方十分常见。

    从午门出皇城十分方便,而朝堂六部的衙门都在皇城边,因此这里既能够快速和六部沟通,又能和紫禁城中的皇帝沟通。

    除了有侍卫把守外,剩余的多是翰林院的翰林在行走,他们类似于机要秘书,主要是接收六部递过来的重要奏折,处理一些紧要事务。

    编撰《明太祖实录》这种重任也在文渊阁,但编撰官员并不需要每天都在,可以在衙门里写稿,交来审阅,如杨士奇。

    能够选来编撰《明太祖实录》的翰林,基本上就是未来的六部尚书备选,朱允炆注意到几个比较年轻,又有点耳熟的文臣……

    见到皇帝亲临,这些年轻大臣纷纷拜见,朱允炆一一亲切问候。

    清晨的几项政策,在这些年轻朝臣心里炸开了锅。

    他们都觉得大明这位新皇帝朱允炆,魄力非凡,锐意进取,日后在他手下能有许多作为。

    朱允炆背着双手,犹如前世某个地表最强八零后小胖子,保持着高冷人设,频频点头,心中暗爽:“我去,原来当皇帝是这种感觉,真踏马爽!”

    此时,刑部尚书暴昭,已经率领新的内阁诸臣,在文渊阁处理事务了。

    朱允炆走到他们所在的屋子,摆摆手示意门口的侍卫不要出声,悄悄站在门口偷听。

    “诸位,陛下在大朝会宣布的几项政策,你等有何看法?”

    暴昭坐在一间正厅之中朗声问道,这里的桌椅板凳是正方形的,也不分彼此座次,但是依旧能看出来是以他为中心。

    剩余五位阁臣各有心事,一时间一言不发。

    暴昭本就是刑部尚书,官职比内阁诸臣里的齐泰,黄子澄,夏原吉都高。

    齐泰黄子澄原还有些桀骜,结果被朱允炆训斥了一番,不敢冒头和暴昭争权。

    李景隆和徐辉祖乃是掌军之人,平素没有太多政务,于是内阁六臣,就隐以他为首。

    文渊阁的模样,很像是前世朱允炆去过的北京紫禁城里的殿堂,二层小楼,有点阴暗潮湿,这是因为这整个南京紫禁城皇城,大半是填湖造的,这时代又没有暖气,御寒全靠一身正气,这个地方空间不大,又有些狭小。

    这间大厅其实已经不错了,足有三十多平米,但大则大,很潮湿。

    木质的殿堂都透露着一股湿气,门前的石头台阶遍布青苔。

    为了防御,文渊阁里没有树木,因为有树木容易隐匿刺客。

    “文渊阁这里得扩建下,在这里办公,心情都不会好,再搞点花花草草,主要是小花,盆子矮小不怕刺客藏身,再弄点金鱼缸子在这里养养金鱼……”

    朱允炆站在门口说出了声。

    人类高质量男性,当然也得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整个紫禁城,除了御花园,基本上看不到花草树木,这太不好了,试想一下处理了一整天政务,然后屋子里阴森压抑,这心情能好吗?

    “要想生活过得去,多少都得带点绿啊!”

    朱允炆又是一声感叹。

    屋子中的暴昭等人,这才发现了朱允炆。

    “陛下!”

    暴昭连忙站出身来,一脸心事的齐泰,黄子澄也慌忙迎接,徐辉祖和李景隆两人不卑不亢,而年轻的夏原吉已是满脸潮红,直接跪拜。

    洪武皇帝朱元璋遵循唐宋礼制,其实大臣并不需要跪拜,跪拜是大礼,一般拱手作揖即可。

    “众卿平身!”

    朱允炆摆摆手,示意众人都坐下,他笑呵呵地走进大厅,找了根凳子自己坐了下来。

    内阁中极为简陋,平素只能喝茶。

    洪武皇帝对待文臣很苛刻,所以这里根本不会有吃食。

    朱允炆摸着肚子,等众人都坐定之后,说道:“众爱卿都饿了吧?”

    本来准备了一番话的暴昭一愣。

    陛下,咱就是说,有没有可能国事比吃饭更重要?

    “我等都有自备干粮。”

    暴昭只好陪着笑说道,他平素其实是个随和的人,但是一牵扯到国事就十分认真。

    “哦?可是炊饼?”朱允炆问。

    众人都点了点头,洪武皇帝时期,朝中大臣,尤其是在午门文渊阁值守的,都会自己在袖子里口袋装几块儿炊饼,以备午间填肚子。

    只有极个别的,汤和那种级别的老臣,才有资格被洪武皇帝赐膳食。

    齐泰见暴昭有些抢了自己风头,虽说明知道可能会引起朱允炆不快,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到:“陛下,太后她,真的薨了?”

    朱允炆哀叹一声,沉痛地说道:“太后患了重疾,突然暴毙,朕也十分心痛。”

    “她临终前告诉朕,她笃信佛教,死后还望火化,且洪武皇帝驾崩不久,朝中治丧耗费颇多没有银两,遗骨建一座佛塔时刻供奉即可。”

    “这不合礼啊陛下!”

    齐泰有些傻眼了,吕太后可是正儿八经的太后,肯定要葬入前太子朱标墓里的,怎么能直接火化,而且起码停棺七日,做法事,念经超度祭奠才行啊。

    朱允炆苦涩道:“哎,朕也不想的,可是太后强烈要求……齐大人你知道的,朕素来有孝心,只能按照太后吩咐的做了。”

    说完之后,他拍拍手,岔开话题说道:“众爱卿估计也饿了,朕呼御膳房做一些膳食来,我们边吃边聊。”

    他随即看向已然过来伺候在一边的王中,说道:“王中,朕给你交代个差事。”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诸朝臣为国事操劳,中午岂能没饭吃!?日后御膳房要专门做午餐盒饭,供应给诸大臣。”

    “所谓盒饭,即有菜有饭,以木盒乘放菜式就保证三菜一汤,一荤菜两素菜,荤菜以猪羊鱼鸭肉为主,保证餐餐供应。”

    木质的盒饭盒子,早在唐朝就已经有雏形,宋代开封已有盒饭存在,甚至都城还能送外卖,故而不算什么稀奇。

    “晚上有朝臣留守,也要吃晚饭,夜宵,早餐一并供应,要让他们吃好,吃饱!”

    朱允炆霸气地说道。

    众人全都露出激动表情,这可是好政策啊,众多朝臣中午来宫里处理政务,大部分只能吃自己带的炊饼,就着茶水。

    能够在宫里用午饭,大臣们不知道多有干劲。

    王中则是呆了呆道:“陛下,真要管他们的膳食?”

    如今大明宫里,太监宫女加妃嫔有四千多号人,每日的吃喝拉撒用度耗费巨大。

    在应天府,有资格进入皇城朝堂办公的大臣,也有小一千人。

    算上一千多名皇城内值守的护卫,足足有六七千人吃饭,这可是个不小的重任,最重要的是,这可得花不少钱,本身皇城值守的护卫,各宫宫女太监吃饭每个月耗费银两就在两万两左右,这再加一千多张嘴巴,还得顿顿有肉?

    朱允炆怒道:“你这是什么表情,我大明朝臣难道吃不起啊!?”

    王中连忙道:“陛下恕罪,奴不是这个意思。”

    朱允炆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回头严格把控菜式,让诸位大臣吃的满意,他们才能心甘情愿掏伙食费。”

    齐泰整个人都傻了。

    “陛,陛下,您说什么?”

    朱允炆不满地撇嘴道:“伙食费啊,不会真有人吃饭不给钱吧!?”

    “以后朝中所有五品以上官员在宫中吃饭,都得交伙食费。”

    “你们看着朕干嘛,朕又不是贪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