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1506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衙院多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二)

    且说陆羽被柳方引进西院内书房,柳知县已是等候于内,笑着朝行来的陆羽点头。

    百姓和童生面见知县按礼是要行跪拜之敬,陆羽假欲作跪,幸而被柳知县摆手虚扶,陆羽心里自然乐意,也不勉强自己,便只是又作了作揖。

    若是寻常士子,柳知县便让教谕接见一二,但此次为了小儿柳勇的事情,便亲自出面而见。

    然后便让柳方上了茶水,两人入了座,陆羽坐于东向宾位,柳知县则是对向主位。

    自打进门,柳知县便打量着陆羽,孔子有言说刚毅木讷近乎仁,但柳知县对陆羽的第一接触感受却不是如此,这小子不简单。

    于是便道:“陆公子近来学业如何?”

    开始自然是一番客套言语,柳知县亦是不着急开门见山,便缓缓而来。

    一面说着,一面拾起紫砂茶壶给陆羽杯中又点了两下。陆羽连忙口言“不敢”、“多谢县爷”之类的话语,姿态放了低。

    “你小子啊,真是谨慎。”

    柳知县没来由地说了句,陆羽便当做没有听见,笑着回应。

    话说柳知县昨夜并未休息良久,心神恍惚,但依旧打着精神客套,陆羽都恨不得直说倘若有何事,请直说便好。但碍于柳知县面子,便硬生生收了回来。

    至了半杯茶水空去,柳知县便试探性地问道:“陆公子,今年院试准备如何?”

    陆羽心思一转,笑道:“如往常一般读书,幸亏县里社学多助,小子才能入学。”

    陆羽便示好如此,当初的确多亏李老爷的人情,但面上还是需要留给柳知县,因此如此说道。

    “那就好。”

    柳知县笑着道,又是打量着陆羽,心中有了明白:“这小子有点机灵,也不知院试能作的如何…”

    却说门外传来一阵人语的躁动,柳知县皱了皱眉。外头原来是柳方引着一簇人在外头掘土栽培,柳知县方想起来今日雇匠人来此种树。

    又是一阵锄头铲子等等声响,柳知县笑了笑道:“今日欲种上雅致的梧桐树和花草,没想到声响如此之大。”

    陆羽附和而笑,心中则是猜测:“这柳百里当真是闲情雅致啊,方才见得那些花花树树可不便宜,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

    柳知县似乎看穿陆羽的心思,又道:“这是我的同年介子兄送的,真搞不明白他,上回赠他一卷宋璲的《敬覆帖》,竟然说些君子不喜书法之道的混账话。”

    听到如此吐槽,陆羽亦是无法接话头,只好笑笑无言。没想到柳知县却又是问道:“陆公子,你觉得读圣贤书的目的为何?”

    面对如此问题其实不少古人都给了回答。远有西汉戴圣所著《礼记》中的修身齐家平天下,近有北宋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如此问一小小童生,陆羽心思一转,本想套用朱子“读书识理”的言论,但如此回答便有些虚假。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在后世问一个中学生,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为了以后为人民服务,建设祖国”如此的话语可谓是令人眼前一亮。

    但的确有这样的少年存在,可惜太少了。而“为明理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倒显得多数。

    陆羽心里做了决定,缓缓开口道:“为了大明崛起而读书”。

    柳知县听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束发之年的童生,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何而读书?”

    “为大明崛起而读书。”

    陆羽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柳知县的摆案叫绝:“好啊!为大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陆生啊!”

    瞧了眼因激动而脸色激红的柳知县,陆羽不由得心虚,这并非自己的想说的读书目的。

    柳知县年少求学时候,亦是保佑高尚理想和抱负。做官而造福黎民百姓,归乡而回报桑梓。可惜终究一入官场深似海,从此半点不由人。

    方才听了陆羽纯粹的言语,望着那如此清澈的眼神,柳知县不由得动容,原本打算让柳勇和陆羽结交的心思又确定了一层。

    却说书房外的柳方正于廊下监工,听得里头柳老爷的一声爽朗的笑声,不由得好奇:“老爷好久没这么笑过。”

    随即亦是笑了笑,又行过去指着一两匠工搬运着一颗移植过来的,快到花期的梧桐树。

    这些日子,县里头的官事折磨得柳知县焦头烂额,因此如此的笑容是少见的,柳方故此诧异。

    …

    书房内柳知县品茗一口,笑着正欲开口,忽然听得门外行来一人,原是衙门口的小吏头赵武。

    赵武行过礼,面上流露着淡淡地不安,又是瞟了眼座上的陆羽,柳知县瞧在眼里,挥了挥手。

    又道:“何事,但说无妨?”

    赵武松了口气答道:“王巡检来了,在和礼房大闹着,说是今日…”

    说着口中便又犹豫不决看了眼一旁默不作声的陆羽,向柳知县抛去询问的目光。

    “哼,这个王老粗,好好练他的甲兵不好吗。”

    柳知县并未在意陆羽听着,事实上柳家主子打杀巡检小吏的故事都传开了,藏掩都不是办法。

    其心里虽明白必须的尽快解决,但一时间也是无从下手,只能使用老手法,先拖一段时日再想法子。

    打发了赵武先回衙门值班,今日是轮到赵武,先去稳住王巡检。

    明清时,凡镇市、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巡检为主官正九品,归县令管辖。但由于贵州地理和汉苗杂居的原因,贵州的三巡检而直属兵部,因此柳知县多了不少麻烦。

    柳知县手中权势一部分是依靠官职,另一部分是乡绅大豪勾结,但调兵之札却是在巡检手里,自己手里只有四五十个衙役小吏,并无公职。

    通俗而言,这些衙役小吏如同雇工一般,一半都是乡里头有关系的乡绅而安排而来,另一半则是世袭上辈的。

    衙役一般都是编外人员,虽然有很多灰色收入,但属于贱籍,三代不能参加科考。

    衙役有三群,俗称三班衙役,此处便不展开细说,明明是被朝廷任用而来的,却又贱视之,其中缘由诸多,“以贱压良”便是一点。

    朝廷,准确来说是自古以来的帝王,自然希望愚民多些,反抗的意识最好消失,开民智自然要不得。如此一来,上层资源便永远掌握在少部分的人手里,岂不妙哉。

    可能这就是尼采所说的“群畜美德”,古代不少的君王其实都希望百姓基本维持温饱,安于现状就好,如此听话的百姓更有利于巩固皇权富贵。

    往往那些野心家,权谋家自古以来就是皇帝心中忌惮的,一切威胁到皇权的思想,都应该被扼杀在摇篮里头。

    而且皇权也不是皇帝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下面还有官员大臣等等。

    如此想来,其实八股还有一点利处,相对皇权而言,让读书人守规矩,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话头扯远了,却说柳知县打发走赵武,心思一转,面上并未露出笑容,缓缓开口道:“陆小友,你说若是失手打伤了衙役,如何处置呢?”

    陆羽一两年来虽看的书籍多,但都是关于科考八股之类的,《大明律》自然是没有看过的。

    于是只好勉强答道:“小子不知详细,不过根据太祖教诲,自然是要受刑枷号的。”

    听了陆羽的言语,柳知县微微颔首。心里不由叹了口气,要是真能按律法处置,就不用这样麻烦。

    “话虽是这么说,算了,待会儿我儿柳勇便来,让他领你去外头转转一二,我这还有点事,先去礼房看看。”

    柳知县并不想多谈论此事,方才只是情不自禁多问了句,心里缓缓又醒了过:“陆羽只不过束发小子,这些事情又懂多少呢?”

    说着便出了书房,留着陆羽一人在内,陆羽不由得好笑,这柳知县正是急性子,说走就走。

    虽然说着随意,但陆羽也没有乱动书房内的书籍,况且方才忙完柳方后头进了来,站在一旁侍候着。

    陆羽便喝了口茶水,默背起来昨晚重温的朱子注解版的《孟子—尽心章》,陆羽是不信什么一目十行,然后还能过目不忘的。

    至少陆羽前世教书数年,顶多瞧着记忆力超群的,但还是要时常巩固,才能做到言随口出。

    陆羽前世和这一世都是幸运的,均有“神童”之名,但神童光靠天赋是远远不够,勤奋,坚持,恰当的方法亦是必不可少。

    其它的客观因素诸多也是有影响的,但针对科考八股而言,总而言之还是需要时常复习的。

    因此陆羽便不放弃一点时间,趁着等候柳勇的时间,默默在脑海里头背诵和思索起来。

    话说柳勇亦是得了父亲的嘱咐,前日回了西院,说与了母亲武氏,武氏是个聪明人,自然知晓柳百里的意思,便有说了两句。

    此时柳勇正巧从杨夫子家里头赶了回来,原来一大早,便去了“开小灶”。难怪陆羽来的时候,没有遇到。

    话说柳勇亦是天资聪慧的,不然也不会如此被柳知县用心而栽培,甚至出言请杨夫子休沐日辅导一二。

    相对嫡长子,就没有那么用心了,主要则是长子不争气,扶也扶不起来,为之奈何。

    “陆羽大哥,昨日那道对联我想出来了。”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见一阵盈盈笑语传了进来,陆羽起身转头,便见是柳勇打着揖,笑着行来。

    至于柳勇口中所言的对联,那便是昨日两人在社学里头闲语间笑谈出来的,陆羽出了道对联,没想到一下子难住了柳勇。

    至于对联是什么,各位看官猜猜,且听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