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秀袍泽情
繁体版

不换思想就换人

    渤海王和周强老林以及辽东的其他僚属在刺史府议事一直到深夜,这些人才散去。渤海王虽然是官场新贵,但是官场的那些潜规则明规则,他早已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主仆三人离去之后,其他的僚属还会再研讨一番,无非是对这个新领导做一些不疼不痒的评价。他不在乎这些,这是下属的权力。果不其然,大家在刺史府散会之后,又有几个人悄悄回到了刺史府。虽然就几个人,但都是实权部门,法曹银曹长史和司马。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新来的领导,对这些人之前的政绩很不满意。所以这几个人在渤海王走后又不约而同的到了刺史府,一同商议,今后怎么协助新领导把今后的工作干好。

    先是司马杨大人发了一通牢骚,老杨说道;老朽自到辽东以来将近二十年,期间无论是上山剿匪还是对外和异人打仗,每次都身先士卒不计生死,可是每次都是铩羽而归。我也在不断的研习兵法,加强兵马的操练可就是兵马的战斗力低下,无论是剿匪还是打异人都没有取胜过,实在是有损大桂颜面。这次渤海王一战成名,极大的提高了兄弟们的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我计划今后告老还乡,回幽州老家颐养天年。可是又不甘心,栉风沐雨二十载还没打过胜仗,老朽岂能就此作罢。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刺史徐大人说道;老杨此番忠心日月可鉴,以前我没少和你说过带兵打仗讲究套路。可你就是不理解,总认为我是外行指挥内行。现在王爷到了,估计今后用兵事宜都要经过他的首肯了。不过也无所谓,他知兵懂兵善用兵。战神到辽东已经给了敌人很大的震慑不知道接下来王爷会怎么对付异人。不过以我的判断来看,他不会和那些强盗善罢甘休的。无论是杨大人还是在座的各位,以后都要无条件服从王爷的安排,全力支持王爷今天谈到的辽东兴旺大业。

    徐大人的话刚说完,银曹就抱怨说;徐大人说的轻巧,王爷初来乍到对辽东的情况不了解,难道您还不知道吗?无论是打击异人保卫河山,还是进山剿匪保家乡平安,都需要白花花的银子。这几年异人不断侵扰,而且总是在百姓们收获的时候。百姓们轻则一年的辛苦白费重则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他们都苦到这地步了,官府怎么还好意思继续向他们征税让他们服徭役。库里没有银子兵营里没有粮食,怎么支持用兵打仗。这几年官府的俸禄基本上都是靠张家的捐赠维持着。辽东有众多的肥沃土地,奈何人口稀少,大量田地荒芜。总之现在辽东的情况就是没钱没人。

    刺史听到这话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时长史忍不住了说道;你们的问题还好说一些,总有个理由让大家信服。可我的差事就不一样了,大家白天也看到了,王爷让我想办法从内地引人戍边垦荒。这么大的事儿需要朝廷统一筹划。附近州县的全力协调配合,才能让当地的百姓背井离乡去外地生活。可是咱们辽东的自然条件差,每年只有一季可以耕种,况且还有异人不定时的骚扰。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州县的人怎么会到辽东讨生活。让我近期大量引人戍边垦荒,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有人过来了,咱们得先给他们安置出一些房屋住所,要不然冬天就会被冻死。刚才银曹大人也说了,咱们现在很缺钱。这不是死穴吗,不知道今后的工作怎么干。

    法曹老郑也埋怨道;说实话,辽东的一些律法裁定,都是依照朝廷的律法体系制定的。只是在细微方面有些补充。王爷非说咱们的司法体系混乱不利于百姓生产生活,这可如何是好啊。咱们辽东如果修改律令中的相关内容必须报经皇上圣裁,之后有刑部报备之后才能生效为大桂的律法。每条律令的修改都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这可怎么办吧。

    徐大人没有继续安慰这些同僚,只是铁青着脸说道;诸位都说完了吗?王爷刚到任各项工作还没开展,给咱们交代些差事,你看看你们的态度。就知道有困难发牢骚,发完牢骚怎么办啊,活儿还干不干啊。你们扪心自问,今天王爷交代的这些差事,哪一件不是咱们的软肋。你们说的每个字都是对的,咱们的兵马不如异人的战斗力强悍,咱们辽东也不像扬州那么富庶,咱们的田地有很多的闲置,咱们地广人稀,咱们的律令不合时宜修改起来工作量甚巨。试问,如果上述这些事儿没有难度的话,还要咱们这些朝廷大员干什么。在座的各位都是从四品,鄙人不才正四品。每次领俸禄的时候不感觉惭愧吗,咱们每日里高喊造福百姓报效朝廷,可是辽东成这个样子是咱们希望看到的吗。你们有没有设想过辽东也会像扬州一样富庶,百姓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官府钱帛充盈。你们可曾羡慕过人家扬州的那些同僚,都是饱读圣贤书的人,都是朝廷命官,为何人家就能把扬州经营的那么好。为什么咱们辽东就这么差。依我之见,就是咱们的水平有问题,遇事不想办法就知道抱怨,抱怨能解决问题吗。

    经过刺史徐大人的这一通大骂,众人都不敢再发牢骚了。徐大人说的没错,辽东的情况都是这些父母官的不作为不担当造成的,什么客观原因都是次要的,先看人的因素,尤其是父母官的因素。几人听后都脸红脖子粗的,几人当中老杨年纪最大资格最老,他颤颤的说道;徐大人所言甚是,咱们几个这些年干的是太不像话了,朝廷把辽东这么重要的地方让咱们这些人来经营,咱们不但没能给朝廷长脸,反而屡次使朝廷颜面受损。现在辽东在朝廷中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这一切都是咱们自己造成的,怪不得别人。此番皇上派渤海王作镇辽东,咱们唯有以死报效。才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百姓,才对得起自己。今后在座的各位只有通力合作,听候王爷的调遣,才能给咱们的前几年的错误赎罪。

    长史也表态说道;徐大人和杨将军说的不错,咱们把辽东弄成这个样子。就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咱们得赎罪啊,不能这么混下去了,要不然有何面目见辽东的百姓啊。

    法曹老郑说道;难得咱们能迷途知返,趁咱们的身子骨还行,咱们还有机会造福一方百姓。请徐大人下令吧,您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

    徐大人很感动,没想到将要致仕的年纪了,大家还能团结一心为朝廷为百姓做些事情。徐大人说道;渤海王虽然来到辽东的时间不长但是对辽东问题的症结把握的还是很准的,刚到任还没见到咱们就给咱们送了个巨大的胜利。一战之威不仅给咱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也沉重打击了异人的嚣张气焰。今天他带着孔伟的首级来刺史府议事,足以说明王爷是要和这些强盗们势不两立。既然他有此决心咱们别无选择咱们只有和他一条路走到黑。今天虽然是和他首次见面,但是他的一些英雄事迹,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吧。在我的印象里这是位从不聚众议事的人,他如果把大家都叫来了,绝不是要商量什么事情,而是下达任务。之前在凉州大营是这样,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是凉州大营里下达的任务,如果有人完不成的话就军法从事,而这次如果完不成的话,很可能是革职查办。今天他交代的这些任务,如果尔等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的话,他就会把相关人给换掉。你们信不信他现在正巴不得咱们完不成这些任务呢,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咱们都赶走,彻底换上自己的班底了。如此的话,咱们就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上不负朝廷和皇上,下不负辽东几十万的百姓。咱们如果不更换思想得话,王爷就得换人了。不要认为人家现在没有现成得班底,他没来辽东就指挥的动这些兵马,今后张家隋家一定唯他马首是瞻。他如果想找几个人顶替一下咱们几个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吗?咱们这些下属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他的每句话都变成现实,他让整军备战咱们就整,粮草军饷问题咱们逐个想办法解决。他让引人戍边垦荒,咱们就从内地招人,所有的困难咱们一起想办法。王爷让修改律令咱们就从咱们辽东的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其他兄弟州府的经验多和朝廷尤其是刑部进行沟通。你们主意到了吗,今天王爷虽然是给你们各自部门分派的任务,但是每项任务的完成都要和其他部门进行协调沟通。这些任务是王爷对咱们整个辽东署衙的一次大考。

    大家听了徐大人的话都很振奋,但是振奋归振奋,眼下的困难和诸多问题,已经困扰辽东很多年了。岂是刺史一通训教就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