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山奇幻
繁体版

第四章 小溪

    啊哈!真爽,又出来了。这不是说我一个人出来的机会太少,而是这次出来与往常不同。我在以前的家,那可是经常出来,露宿的经验也是常有,但那是迫于经济,那叫穷游。这次就不同啦,每个月有一万钱,买什么不够呀?而且从前几次的消费情况就知道,这里的钱真值钱,空中游玩一次才两个钱,一杯冷饮也就一个钱。而且已经与家里打了招呼,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最多通个电话,发个照片之类,以证安全。以我独立的能力,这一万钱,只有结余,定不会少,而且不会丝毫亏待自己。

    车子直溜的往雾山方向走。大家可能奇怪,怎么我还往这里边赶呀。说实在的,虽然这里的生活无限好,但是想回去的心肯定有呀。想想若实际情况,并非我与这里的那个他互换了,那么原先的家人,会有多着急。另外这雾山有太多的奇妙之处,即使对于一位常住于此的人来说,并不奇妙,但是多熟悉一下,对我在这里生活总是有好处的。另外这里的一些奇妙的现象,他们自己本来就没有得到解释,而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如“雾山公园”无尽的进园大道,还有雾山奇妙的雾团。当然我肯定不是为了去探索未知,我最多也就是感受新奇,感知这里的一些新奇原理。

    在赶路前,我先在家门口不远的商店买了些干粮,简单的很,就一些面包和包子馒头,一日三餐的吃,大概足以应付两天,其它基本没有什么了,不过我想的还是蛮周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买了一打火机,两个铁质器皿,想山里吃的东西多呢,关键是怎么做与获取。

    车子停在了一条小溪旁,这里没有路标,也没有牌匾,但是从奇雾气象来看,这应该属于雾山区域。

    我下车了,一条蜿蜒的小溪,缓缓流淌,稀稀朗朗水流,被一些石子隔断,有的石子较大,甚至都看不出水的起点,以为就是石缝底下钻出来的。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没有起点,不知出处,但它就是有实体,永远的流淌,永不干涸。这里的气候很好,没有常雨,也没有常旱。据了解溪水暴涨也是少有,溪水断流更是未见。

    我捧起两掌溪水,指缝间的微缝,浸润了薄薄的一层溪水,顺着手腕往下流,又滴入溪面,不见了。哗啦啦的溪面,是带走了它,还是它激荡了一处哗啦啦的溪面。我很想再见一次,于是又捧起两掌水——说是两掌水,是因为我的手没有太弓起,盛不了多少水。为了在水流干前喝到水,我没等多久,就开始吮吸手中的溪水。

    刚开始只感觉挺解渴,但后来却觉得这溪水味道挺好,有一种说不出的爽口,他们说这是“水的甘甜”。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尝过深山崖壁泉水的甘甜,以及高山石缝滴水的沁入心田。但是这种水,除了前述说的甘甜之味外,还有一种捉摸不透的,幻化的味道,即使溪水已被吞下,偶尔还会从舌根那头,回味出这种味道。在它渐渐散去后,你又想它的再次出现。

    沿着溪水往上,是一条沟壑,大概有六七米之深,这就是小溪的整个框架。我把车锁好,往上步行,这段路程是不可能行车的。开始我是踩着些隆起的石头前进,而后被某些地方溅出的水花,湿润了布鞋,就更不好走了,干脆就赤脚浸入溪水,逆流而上。

    提着鞋子不好走路,我决定把它就放在此处,因为我没有想要走很远,就往上走走,看看有什么好玩的。

    溪水大概就浸在脚踝处,脚底的鹅卵石,都比较圆润了,虽然也有刺脚的情况,但是马上又被轻微下陷的那一刻缓冲了,再加上水流的冲刷,不会影响整个的行走过程。

    鹅卵石,这是山里的鹅卵石,没有河里的那么多,那么细。但是它种类多,大的小的,各种颜色的,被溪水浸润的一般都是小的,其颜色由于有水的浸润更显真实。旁边没有被水浸润的,可能比较大,最常见的,应该就那种三四斤重的,个头有两个拳头大小,拿到手里,是一种沉甸甸的粗糙感,显然被打磨的还不够。或者是因为它的个头较大,就算被打磨的光滑了,哪天被一块小的鹅卵石看上了,撞击了它光滑的表面,这个深情的烙印,又得经过多少次的打磨,才能光滑如初。不过这些较大鹅卵石虽然不太光滑,但是它也有它的特点,例如,它的驻水性,就是一场值得享受的盛宴。尤其再溪面稍宽的地方,中间一块较大的鹅卵石,立于不动,在与溪面相交处,一层白色的水花,细腻而均匀,刚好沿着鹅卵石的弧形,画了一条历经沧桑的弧线。就有服装设计师,从这里汲取了灵感,设计出一款水花边线衣着,流行至今。它的特点就是采用水花细小、精致且耐看的特点,在服装一些边界线上点缀上这些花边,或者在需要突出的地方,进行点缀,取代了以前那种实实在在的花。

    曾有一场晚宴,一女士就穿如此风格的礼服。这套礼服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慢慢的,人群就会注意到它的特别。因为在这套礼服的颈部,就做了如此处理,一条约一厘米的水花,再加上羽化处理,看上去就像一弯水流,不停的冲击着她的颈部,让人遐想无限。

    我很佩服这位设计师,据说他是为男士,他的细腻真是常人难以启迪,相比很多女士,他可以算得上心细如针。

    再往两边看,那更大的鹅卵石也多了去了,我肯定搬不动了,几十上百斤的林立着。我为什么还把它们称作鹅卵石呢,因为它们的形状,虽然不尽椭圆,但是也很接近了,或者再某个面上就是个椭圆。另外他是一块石头,看着它的表面,就知道它的历史,也知道它的未来。只要它不离开这条沟壑,总有一天,垫在溪水的鹅卵石一定有它的一席之地。

    更大的就不叫鹅卵石了,有的与溪床是连为一体的。小溪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有的人说是溪水;也有说是石头;还有说溪床;更有说山脉;而我认为是溪水中的鱼虾,螃蟹或者浮游水草。

    在水流比较平稳的溪水中,有些东西极易生长。尤其是水草,青绿青绿的,这些水草与湖泊、河流中的水草完全不同,因为这些没有油腻滑溜感。它们的纹理与及形态都很明晰,一般以细长的形态为主,一簇一簇,有的极像苔藓,但不是苔藓。水中也有苔藓,它与陆地上的不同,陆地上的是生硬的,偶尔开出小碎花,才可以感知它绽放出来的生机。水中的苔藓是飘动的,它的形体会随着水流的方向飘动,柔软而细长。水草也是有趣,也并非全部在水里,有的也会奋力抗争般的,露出几个厘米,也会开出一两朵星星点点的花骨朵,可爱至极。它还会吸引蝴蝶,蜻蜓,蜂虫站立其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刻意境相似,但物象有异,成为了“水草露头尖尖角,蜻蝴蜂虫立上头”。

    我的到来,远远的惊走了立于水草尖上的昆虫。留下这几厘米的的水草尖头,荡漾在溪水面上。扒开这些水草,让你意想不到,这么浅的溪流,竟然有鱼虾。尽管鱼虾个头很小,但是看见它们被我扰动后,全部露出鳞光的斜背,向水底沉去,一会儿的功夫,溪面又恢复了平静。这里的溪底没有泥土,无论你怎么搅动水草,也不会浑浊。就像在海边,你无论怎么搅动海沙,转眼间海水又恢复清澈。

    我称这些水草为脱离尘土的水草,因此它们是洁净的。我拔其一株,是连根拔起的那种,方便我慢慢欣赏,也方便我欣赏完后,又放入水中,免其失了根系而死去。水草提起后,在水中轻甩,吸附在其根上的沙粒就全部脱离,露出白嫩的根须。拿到手上,一株完整的水草就展现在我的眼前,除了洁净,其它的没有什么特别。根系的毛须,没有一丝黄土色,就连根须与根劲的连接处也是白色的。若是它再大一点,我真的就把它放在嘴里嚼动起来,就想品尝品尝它的洁净。根须是很柔软的,因此它没有展开,而是下垂成一簇。我想它的柔软一定是为了在让它能够在这沙粒中容易伸展。由于沙粒的颗粒较小,因此这些根须的转折点也较短,正因如此,很多根须簇在一起,细小的转折极易拼成一些图形,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又像五边形或六边形。因此也会形成一些孔洞,孔洞中,有的还有一层未破裂的水膜——你不忍心捅破它,因为在水膜的表面还反射出一种彩色的光晕,给这洁净的根须又添上了一种神秘。

    世间有两种洁净,一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就像莲花莲叶的洁净。这种洁净,是爆炸式的洁净,抗争性的洁净。它确实很绚丽,很高洁,很伟大。它总是希望吸取污浊,换取洁净,诚然它也做到了,待荷叶舒展,荷花绽放之时,一片洁净之像,会让你流连忘返;但当荷叶枯零,莲蓬散尽,留下的又是一片污浊。

    这里就不一样啦,这水草的洁净,它是无时无刻不保持着洁净,即使把它从水中取出,扔到岸上,它还是依旧的洁净。并且留下的溪面及溪底,仍然无动于衷的洁净。也许你会担心这些水草的营养,但我认为你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不信你往水草的茎与叶观看,它的枝叶虽然比较细小,但是很翠绿,一点营养不良的景象都没有。你若说它比较小,也属于营养不良,那么你错了,在有的溪边的石缝中,一米多高的水草一样很多,葱葱绿绿的叶子底下,同样是洁净的沙石。

    我喜欢这些水草,我也喜欢这些沙石。若是这些沙石种上菜肴,不知是什么一番景象。不仅是拔出来就能吃的菜,而且是拔出来就想吃的菜。

    我把这一小块地方的水草全部拔掉,扔到下游去了。这些小鱼没有了藏身之所,就往边缘的石缝钻,但是总有没有钻进去的。就在水底一动不动,有的就在水面边缘,借着稍大块的石子做掩护。反正不管它们怎么躲藏,也许它们自己认为已经藏的非常好了,但是只要你知道这里面有鱼,不用太仔细,就能发现它们的位置。它们背部的颜色比较深,不容易发现,但是它们在水底形成细小的阴影,还是很容易分辨。这主要还是得益于这里片区域的洁净。

    我捧了一条鱼放在手上,不为别的,就想近距离看一看,这种环境下生长的鱼儿,一定有着它的特点。

    确实,鱼儿在手上。水已经不是原先的颜色了,它随景变,把手掌的掌纹全部印衬上来,就是晶莹剔透的掌红色。鱼儿在我手上,摆弄着尾鳍,它就朝着一个方向摆弄,转着圈圈观察着这个新的环境。显然它是很谨慎的,因为除了转圈圈外,它没有任何的前进或后退,它还没有确定这个地方,是否适合它,有没有天敌,一切都没有经验。因此这种环境的鱼儿对环境比较敏感,比较保守,若不是我捧出来,它肯定未曾想过要离开这片水域。

    我的手掌中的水很快就流干了,鱼儿也从立起,转为躺起,刚开始它还会在我手上跳跃一下,以示反抗,或者说本能的跳跃,看能够落入水中。而后来就不动了,嘴咕噜着,只是吸收空气,没有水的空气,对它来说显然太过干燥,不太适应。

    鱼儿的跳跃是没有方向感的,随机的,它根本就不知道哪个方向有水。就算它知道哪个方向有水,它也不会朝着那个方向跳,而是经过多次的跳,总有一次会落入水中。

    它躺在我手中,除了两腮与嘴巴在动,其它地方都是静止的。由于它太小了,大概就五厘米长,就算在手掌中也不占地方。心里也怪喜欢的,若它不是需要水的,那我一定把它当宠物养,就养在手中,一刻也不放开。它饿了就给它吃的,渴了就给它喝的。

    哪里有这么好的宠物,一点脾气都没有,乖的没有一点躁动。

    我捧着它大概有两分钟了,尽管看出了它的可爱与适合做宠物的一面,却也发现不了它与其它地方的鱼类的不同。是我观察的不够仔细吗?

    我不想再翻过来观察一遍,因为怕它死掉。所以马上就把它放回水里了。我不是一下子把它扔进水里,而是把手掌缓慢的浸入水中,在我手掌未离开时,它还是一样不敢向前,也不敢后退,而是一个方向转圈圈。而在我松开手后,它就飞快的沉入水底。一动不动的,可爱的以为我们找不着它了。

    我继续往上走,因为我看见前面有更加有意思的景物——瀑布。瀑布在哪儿都是美的景点。李白曾经就有上天入地的两种视角描写瀑布,从上往下的视角“飞流直下三千尺”,从下往上的视角“疑是银河落九天”。若是没有看李白的简历,还真以为他会筋斗云,是哪位上仙留下的精美诗篇。

    这里的水不算多,但也不算少。溪面很浅,所以水自然看起来不多;但溪面还算宽,有四五米宽,能够形成瀑布也不奇怪。这瀑布是一微型瀑布,不壮观,但是很精致。在这里能够欣赏到瀑布,那算是有机缘。高十米,宽两米,往下流的水就薄薄的一层,大概五厘米厚。这么薄的一层,又这么高的距离,稍微被风一吹,就会摆动,再加上风阻,自然而然的就把这水流劈成了银白色的一条。你可以说它是银白色的一条绸带,也可以说它是银白色的一条花带。或者也可以称得上一段弧桥,虽然有些陡,但这规矩的抛物线形状,只要它是真实的桥,你还是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够沿着它攀爬上去的。

    在这银白色的瀑布背面,布满了青苔,看这青苔的完整性,你就知道,这瀑布的形状很少改变,也就是说它不会时而紧贴陡壁,又时而抛物飞流。这对瀑布形成稳定的景观非常有利。这壁上偶尔也有大的植被,当然它们都是装点的刚刚好,没有留下一点非植被的本色。这是一个奇迹,因为需要满足绿色的永恒更替,不留一点空隙,仅仅通过自然的力量是非常难的。

    这种湿润阴暗的地方,很容易长出奇药。我不太会识别药材,但是总体来说,一些植被,奇奇怪怪,环境特殊,有药香的那种植被,多半是药材,即使一些药书上查不到,但是它多少有某些方面的功效。就在临近瀑布的顶端,与水流快相切的地方,那里就有一株奇特无比的植被。叶形为椭圆,叶体通绿,叶面虽然是绿色,但是由于它太接近瀑面,白色的光印在上面,就略显的淡了。而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花朵,在这个位置盛开花朵,那时需要多大的勇气。若是有蜂蝶帮它授粉,也得悠着点,很容易被瀑布冲击而下,丢了性命。或者它就是自己授粉,通过这里的自然条件,由于它的位置奇特,离水流喷出的地方很近,这一块很容易带动空气,形成气旋。由于这里的水量不大,气旋自然很小,但是用它授粉,这力道应该是足够的。

    这应该就是一株珍贵药材。它的花型相比整个植被算夸张的,比较大,像百合。看那旁边还有一些小点的同类,就不知道是它通过根茎长出新的,还是通过种子长出新的。很多人都觉得奇怪,说有的植被,根茎能够发出新的植株来,它为什么还需要种子。其实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待我慢慢把它的好处道给你听。通过根系去繁衍后代的植被,它的局限性就在根系,根系再长,它也需要步步为营,长过去。而在植被的周周围围,有很多地方并不适合它生长,或者资源已经被其它的植被占据了,它根本就无法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有了种子,就大不一样了,一阵风,或者一些昆虫,鸟类,把它运送到别的地方,那就海阔天空了。就算掉在地上,也有可能被蚂蚁运送到蚂蚁窝,有的种子蚂蚁是咬不动的,有的就算咬得动,也不一定全部吃完,这就给新生带来很多可能。另外种子还有一种功能,可以保存,越是恶劣的环境,它越不发芽,处于休眠状态,待时机一成熟,它又开枝散叶了。

    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被,它在干涸的时候就开花,像一个极限开关一样,触发它开花结果的开关。它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此刻这里不适合它生长。因此种子的诞生,给它留下了无限生机,要么种子落下,休眠,待条件成熟,再次长出竹子;要么它就飞出这片土地,到合适的地方去开枝散叶。

    植被的智慧不容小觑,你只要给它一点生机,它将还你一片绿林。

    我们继续往下看,这飞起的瀑布与陡坡,形成一个空间,若是在里面做一个平台,我们人就可以进入。我设想我已经进入里面,这感觉肯定胜于水帘洞,因为光线足,视线好。除了水膜的白光,两侧根本就没有东西遮蔽。这里面很湿润,肯定是一些淘气的水脱离了水膜,弥漫在这个空间中,但是它并没有起雾,所以对舒适度的影响很小。

    在这底下,也许有人会突发奇想。若是大雨,这雨滴落入瀑布,到底是击穿瀑布,还是随瀑布流下。无论我怎么想,都无法证实,因为没有下雨。但是我更希望它是随瀑布流下,那么,这里就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好地方。

    这里瀑布虽小,但是在下面还是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低位储水,我把它称为微型潭。曾经有人研究过水流高度,水流大小,与潭深的关系。我不太懂,但是知道,潭与瀑布是一对共生体。

    “哇!是个游泳的好的地方。”我的心里的想法与行动几乎是同时的,衣服早已脱掉。

    我先试了一下深浅,这真是一个好的游泳之处,潭底结构很稳定,最深处比一个人高些,但我也没有去探底。潭水的安全性更不用说,因为在下游我已经品尝过了,只要你不嫌弃它的回味无穷,也就没有什么缺点了。在瀑布下面,十米高的淋蒙头,让你肆意挥洒沐浴。

    “哎哟!”这水量还是有点足,瀑布的水冲击在头背上,还是有一点点麻酥酥的感觉。但是你不直接顶着这股瀑布,而是在它的边上,去感受这股水流,或者感受这股水流冲击在潭面时,一种向下的冲力,像是给潭水注入了能量一般,灵动的翻滚这白色的水花。

    跳水运动员,就是这么一个姿势,潜入水中。

    我的双脚就在瀑布之下,这种冲击的力量,随深度而逐渐递减。在水中你是可以随意的调节这种深度,让这种力道刚刚适合你。

    “真舒服!”我享受着。

    就这股水流,放哪里,都会抢掉服务业的生意。你不会在想着去按摩了,因为它的力道可以随你控制;你也不会想着去泡澡了,因为那不一定是活水;你更不会说去蒸桑拿,因为那里的热气,是让你有热感,而这里——瀑布底下,激起的雾气,是让你热血沸腾。

    我想我喜欢上这里了。

    我眯缝着眼,若不是下沉时,被呛水了,我就真睡着了。

    这一惊醒,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视野范围正好收纳自己的整个来路。我惊跳而起,衣裤都不准备穿,就往下走,因为景物变了。我走过的路,都不见了。一切都是焕然一新。这地方就爱开玩笑,总是无时无刻的告诉你——没有回头路。

    想到这里,我不敢走远,因为我没有穿衣裤,我担心衣裤都可能不见。穿好衣裤后,我在瀑布边上坐了一会儿,冷静了一下。

    事已至此,没有其它办法,这又是一场搏斗,与自然搏斗,挑战我的野外生存能力。这会儿可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干粮、火机、瓶器,更别说车子,连卡都在车子里,本来还想着依靠它们给我过点好日子呢,看这种情况,离野人也不远了。

    没有火机,熟食是吃不上了。也就只能吃点叶子植被之类的了,而且没得回头路,这么一个变态的条件,让你保留什么都是徒然,除非你能把一切都带在身上。栖息地也不用找,因为找了,你不一定能够再次使用,除非你不想再次使用你的栖息地。

    那就只能前进,但是前进到底是往上还是往下,这是一个难题,因为两头都是新路,无论你往哪个方向,你都没有走过,路将通向何处,无人知晓。

    我选择往上,因为我知道,这里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往哪个方向都是一样。但是有一点,你的需求,往上可能会有更加奇特的景物,这就是我的需求,因此我往上。

    我沿溪往上,过了这瀑布。在这瀑布上部,我真的把刚刚看到的那株奇特的植被取来了。在水中清洗后,我就连根带花往嘴里送,因为我需要植被充饥,尽管我现在还不饿,但是先吃点,储存点能量在肚里,总是好的。再说刚刚这番观察,早就想把他吃掉了。没有咀动几口,我先是慢慢的嚼,后来就快了,因为真的好吃。不光舌头能够沾染它的恩惠,就连鼻腔也被的香味所感染,我整个人都有精神了。它真的能够充饥,因为它还有淡淡的甜味,若是在饭桌上,这显然是一种很好的凉菜,但是它的生长环境这么苛刻,我想以它为凉菜,应该太奢侈了。不过我能享受它,因为我与它有缘,还不只如此,还因为我敢与它有缘。

    你喜欢某样东西,你与它有缘吗?你敢与它有缘吗?

    瀑布多着呢,这是溪流的河床梯度形成的瀑布。还有从两边山坡流下的瀑布,这样的瀑布就更加有意思。首先它的高度,那就更甚一筹。其次是其植被丰富。瀑布的途经之地及两边,植被丰富,精壮。因为这些瀑布是沿坡冲刷而下的,所以整个坡面非常干净,只有石头和一些大点的树木。

    我站在这新的瀑布下面,几十米高的水源,这水比起开始看的那瀑布就更小了。瀑布的美,其实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泛出白色的水花,像这么高的瀑布,水流又不大,想泛出白色的水花就很难了,若不是构造的特殊,那水就会沿着岩壁往下流动,由于紧贴岩壁的缘故,白色的水花是不可能显现的,这种情况,若是站的比较远,连瀑布都不能发现。

    但是这里比较特殊,水流往下,大概半米左右就会有一个突出的石台,让水流从石台上面流出,让水脱离岩壁,形成白色的水花。有的人觉得不过瘾,认为要是直接从上悬空落下,那就更加壮观了。若是水量很大,曾然是很壮观,但是水量如此之小,落十多米,水流就会散开,形成水雾,根本看不见瀑布的效果。而这样半米一个缓冲,层层传递,可以形成一个完好的瀑布——这么小的水量能形成一个如此完美的瀑布,是着实了不起。

    这小溪的水,为了充分利用它仅有的资源,尽可能的展现它的美,可是煞费苦心,称得上精雕细琢。还是拿这瀑布来说,这种接力式的瀑布形成方式,你若不走近看,还以为是一垂很大的瀑布,若是这瀑布再高一点,来个上百米,也采用接力的方式,那可就壮观多啦,而且水量不用太大。

    很多人游山玩水后,只会说一个字“爽”,问它“爽”在何处,他又说不出。这就是没有仔细的观察,没有仔细的去评价,在山中,让你爽的东西,是树,是空气,是视野,还是它的构造;在水边,同样的,是水形,水质,还是气氛。你往那一站,就算想不起哪句与之意境相匹配的古诗词,也能让你延展到那种意境的感触。就像在这溪边,潺潺的溪水,一开始,你肯定是喜欢的,因为它的小巧,蜿蜒,甚至认为它是可爱的;又见它的清澈,你会想着去品尝,在品尝的过程中,你又会感受它口感的不同;这还不够,你想身临其中,想在溪水中沐个浴,清洗身上的尘埃。这一步一步的体验,不用你的文化背景,也不用你的情感浸入;所需要的只有你的眼、耳、鼻、嘴、肤,这几个感觉器官,会一步一步的引导你去感觉“爽”在哪里,而最后只需要你在心里提炼出当时的特别。

    我看了看天空的云朵,预计今晚不会下雨,所以就找了一块比较大的石头,就在溪中间,它把溪水分成了两股,然后又在石头后端汇聚,看上去就像放在溪水中的一张床。是的,我今晚就想把他当床睡,说真的,还有点小小的紧张和欣喜。

    这床顺着溪流的方向,有轻微的倾斜,这种轻微的倾斜正好满足人的身体构造,舒服的很,而且能让你的视野不仅满足伸向天空,而且,还可以看见天空与地相接的地方。

    天还没有黑,为了保存气力,我准备现在就睡了。我在石头上没有铺任何东西,虽然这硬度不太适应,但是躺着还是很自在。这种环境,晚上不至于冷,但是会比较凉爽。

    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周围只听见溪水声。在这种溪水声中,你不会觉得吵闹,更显得寂静。有人说:“人要学会守一”,“守一”在睡觉的时候同样适用,太寂静的时候,你又会胡思乱想,没有边际,而难以入睡;而有一种声音,有规律的刺激,那就相当于一曲催眠。这潺潺的溪水声,就像那催眠声,引出你的倦意,然后进入梦乡。

    有人说催眠是神奇的,我看不然。催眠的原理,简单来讲,就是“守一”。当你守一时,你的大脑就会按照催眠的节奏去运行,因此没了自己的主见。

    我就像被这潺潺的溪水声催眠了。在这场睡眠中,我也像融入了溪水中,跟它们一同流淌,经过沙石,撞击横岩,飞流下注,潜入潭中,吞入鱼肚……

    我随它飘洋,无论去哪儿,它总是不灭,因为潺潺声不灭。即使灭了,又从来,你随声入眠,即随声而动。睡眠的过程,就是梦境的一个过程,那里面的世界,就是一个飘荡的世界,你只要足够的放松、足够的勇气和胆大,你就能飘荡的更远,更惊险,更离奇。

    一滴有生命的水滴。这个离奇,也只有躺在这里,才能舒展开来。我展开念头,一滴水滴到底能走多远,经历多少?没有人去想,也没有人想去思考。我从天空中飘落,落在一个路人的脸上,然后滑落到它的眼角,接着去了嘴角,又接着被她的手抹掉,甩到地上,与其它雨水汇入水沟,然后进入溪流。随溪流,我滋润万物,有草木,有鱼虾。我很渺小,但我很坚强,而且我很有穿透力,我经历一切。我滋润了它们之后,却并不停歇,并不留恋,而是继续向前,继续经历,最终幸运的时候也会汇入大海。在这里,我就更加渺小了,渺小的不值一提。但是尽管如此,它们不会抛弃你;它们不会因为你卷不起浪花,而不让你逐浪前行;它们不会因为你解不了渴,而不让你参与大鲸鱼的吞吐,更不会停留在某一刻,而吝啬于不让你从鲸鱼的喷泉中喷出,让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飞跃。

    我的循环周期可能很短,短到在降落的时候,又被蒸发;也可能很长,长到周期无限,就算到大海的滚滚海浪中,也不至于冲击消散。

    要说有趣,那最有趣的时光,当然是做一滴荷叶上的露珠。它晶莹透亮,饱满绚丽;没有什么东西想与我争辉,就算那美丽高洁的荷花,也不会。那荷花,有时想显示它的含蓄,还需要借助我的晶莹,来点缀它的花瓣。我的晶莹透亮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任何的添加,只要有光,我就随光而辉;我的晶莹透亮是滚动的,只要有风,我的晶莹透亮就随风闪动;我的晶莹透亮,是无私的,因为我不因随光而辉与随风闪动,有所增减。我依旧还是一滴水珠,一滴渺小的水滴。

    我也有过困苦,有过惊吓。我困惑,我为什么就不能变大一点,为什么就不能有自己的主动权,我总是受到自然的力量牵制,即使我不想。我惊恐从几万里高空的跌落,也有几十米悬崖的滚落。但困苦之后,通常又会让你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惊吓之后,更有幸的是被少女的脸庞接住。

    我醒了,潺潺溪水的声音还在,是阳光的声音唤醒了我。我睡眼惺忪,太阳还处在最东边,有霞光的遮掩,也就不在乎阳光的形状了——天边霞云的形状就是阳光的形状。

    我注视了一会儿朝霞,因为它是温暖的,它是希望的。很多人并不理解朝霞为什么带给人以希望。那是因为他不喜爱朝霞,没有认真注视,或者目光在朝霞身上没有试着停留一分钟——他太忙。你看霞光的跳跃是向上的,幸运的时候,还会与启明星相伴,由微红的跳跃,逐渐变成粉红跳跃,最后掩盖启明星的光芒,照亮整个大地,直到霞光消失。

    我不能再躺着了,因为一整夜的睡眠,肚子早就饿了。

    找吃的,然后继续岩溪水向上。我也不是很着急,因为我知道,适应这种野外生活,才能立于不败。所以找吃的与继续向前,我合二为一。沿路可以吃的树叶很多。其实树叶之类,有毒的很少,只要不求口感,想吃饱肚子很简单。越常见越普通的植被越安全,你只需要选那些嫩绿嫩绿的叶子或芽芯,即安全又健康。

    当我在采摘一种椭圆形的、酸酸的叶子往嘴里送时,由于注意力太过集中,而没有留意的东西就太多了。几片叶子下肚后,我留意的东西都在,我不留意的事物,就不知去向了。小溪不见了,我在一个草坪里,坪里有块巨大的石头,酸叶还在。我以为是我身旁酸叶的作用,就又吃了几片,然而并没有效果——一块巨石,坐落在一空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