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大唐
繁体版

32、分田分地忙

    “黎娃子,挑水呐,尔走那么急干嘛?水都洒出来了,白废力气。”

    “赶时间呢,又有热闹看了,交趾县最近净出新奇事,那天的彩棚有印象吧?”

    “有啊,那弹的曲吟的歌太好听了,那几个弹琴吟歌的小娘也挺漂亮,听说是阮里正围子里请来的,那天都没看尽兴,光顾着看杀狗了。”

    “那彩棚没拆,今日又开演了,某刚刚去挑水看见了,不说了,某倒下水也得去听,想去就快,人多着呢,晚点就挤不进去了,回头再聊。”

    倒完水的黎姓后生连汗都顾不上擦,水桶扁担也随手一放便出了门,连门都没锁,学霸军来了之后,也没人敢偷东西了,几百个人头,把为非作歹的全吓住了。

    黎娃子急冲冲地赶到了县衙前的小广场,彩棚前面已经围得水泄不通,比之刚才他看到的时候又扩大了一圈,人群都有几丈深了。

    他不断地往前挤只挤进去了几尺,人多汗味大,他受不了又退了出来,不过好在台上吟唱的人拿着个像喇叭花一样的筒子,声音能传出来。

    虽然摩肩擦踵汗臭冲天,但观看的人群并不嘈杂,仿佛有一种魔力把人群给镇住了,黎娃了也凝神静观。

    这时台上的配曲是琵琶,不过曲调很怪异,不再是跌宕起伏的连奏,也没有汉乐府的哀怨缠绵,而是有力的平平仄仄,韵脚在几段间不断地重复。

    唱词也不是雅方,而是变成了交趾话:“交趾县衙有令颁,口田亩数五十圆,禁止买卖不丢荒,来年厘租不用还…”

    黎娃子也像旁边的众人一般,听着听着就中了咒。

    这个咒语是梅哲仁弄出来的,他本来想弄两片竹板这么一打,别的咱不夸…奈何阮进阮里正土围里的几个乐府小娘听不明白,得,也别费劲了,琴和琵琶会吧?那这样来弹…

    其实就是梅哲仁抄袭自后世的宣传用的小调,以格律的形式来说明政策,以表演的方式来聚集人群,路演而已,这样比发通告省时省力还更鲜活。

    发布告能看懂的人本来就少,还得找人专门来解说,同时也无法吸引众多的民众,以新的方式来宣传政令,效果好多了,看那一群人,都像中了咒一样。

    至于让人们聚精会神的咒语,则是交趾县新的口田令。

    整个交趾县城连着周边土围一共有近万的口众,中秋过后,都跟了学霸军。

    恶霸凶神被镇压下去后,得到的田地不要太多,那空出来的田地怎么处理,梅哲仁跟王从义和王福畤商量过后,推出了一个新的政令,其内容以最简的话来说就是:分田。

    每口众分田十亩,原来不足的可重新补足,原来超出的,学霸军掏钱跟老百姓回购。

    口田,顾名思义,就是给老百姓种口粮的。

    不要以为十亩很多,这年头,亩产是很少的,大约也就两三百斤,这还是在红河平原这样的沃土才有的产量。

    以后南海国的国民出生后,都会被授予口田,外来人口在南海国安家也享受此等政策,过世后则政府回收,口田不可更易,不可继承或买卖,也不能丢荒。

    仅仅口田政策,就引得大量的侬人俚人归附。

    这些侬人俚人,不是指农民,而是两个族群,土蕃里大多数为俚人,其它散落的村庄则大部分为侬人,应该是后世京、侬二族。

    人心归附不是没有依度的,而是因为口田是无税的,以后也将持续这样的政策,向大唐朝廷的进贡将从农场和商盟的收入里支度。

    那意味着,不碰上巨大的天灾或战争等人祸,交趾的百姓以后就绝对饿不死。

    这让学霸军的兵源一下子就敞开了,大量像黎娃子那样的后生纷纷打听,如果加入学霸军,百姓们不傻,他们知道这样的政令只有学霸军在才能保得住。

    而且加入了学霸军口田也不变,他们也是分了口田的。

    交趾的田地那么多,剩下分不完的田地如何处理?

    学霸军的养旅会出面组建农场,学霸军养旅招募佃农,佃农可以领一份工薪,每劳作十日,休沐五天,以此循环。

    佃农自家的农田可以用休沐的时间来打理。

    学霸军成员的口田也将托管给养旅种植,所得收入的一半归人个,另一半作为养旅的管理用度。

    刚一开始很多人以为梅哲仁这么干是为了给部属发福利,学霸军全员都是有薪金领的,现在又加了这一块,数目可观。

    关于这个猜测梅哲仁也没多谈,因为他手里有数项利器,没有发挥作用前请不清楚,不如沉默,以后生效的时候自然便为人周知。

    除了口田政策,交趾县衙还在城西的西湖和城东的珥湖旁开辟了两块千顷之地,并大肆招募工匠人手,兴建学苑,将来,这里将完成小、中、大三级学院的建设。

    梅哲仁留下的万两白银,并不是作个诱饵装装样子,而是真真切切地投入到教化民众中来。

    他和王福畤、王从义一起探讨过,想要聚扰人力,一是得让人活得下去,二是要提高口众素质能力。

    要做到这两条,一是要有足够的田地让人吃饱,二是要大兴教化。

    口田令便是让人吃饱富足的办法,而与教化相配套的,则是学田令。

    即政府按照教职人员的规模,每员授田五十亩,教职人员的工薪、口粮,将从学田收获,教员有学田的产权,但他们不用种地,而是同样将学田交予农场托管,学田的产出分配也跟学霸军一样,对半分。

    梅哲仁打算从南海国立国始,全员教育皆免费,只要你考得上,就一直读到大学毕业。

    同时也强制适龄儿童、少年小学完学,十二岁以下的口众都要上学,从小学开始。

    中学是十二岁到十五岁,大学是十五岁到十八岁。

    当前中学和大学还很遥远,先普及小学教育,让以后学霸军及政府的人员都识字、有技长是梅哲仁眼前数年要实现的目标。

    当然,这样的政策也是为了吸引有学识的人来当教员,有了学田制,教书匠的收入就高了,计算起来还倍于学霸军,数倍于荆首。

    梅哲仁首先要确定的就是传承知识者的社会地位和回报,只有这样,老师才不会撇帚自珍,在教育学生时留一手。

    而他们教出来的学生,是学霸军的兵源以及南海国政府以后的执政人才库,这些学生培养出来,南海国以后就有了源源不断地人才。

    梅哲仁还重新厘定了士人的身份,官员不再是南海国以后的士人,有学识的人才是士人,士分学士、硕士、博士、国士四等,定期考评,可以升降。

    而教员就是士人的一部分,前面贯以教字,每一等的教士都将由以后设立的教院来统一评定,每升一等则报酬加倍。

    当老师把肚子里的学识广泛的传播出去,不但获得名声,也将获得高额的财富回报,能过上富足的日子,没有后顾之忧。

    这条政策也是为了吸引北边的博学多才又不获重用的在野遗贤。

    此令一出,众皆哗然,也引来了陈蕃主和阮蕃主。

    现在这二位恢复了汉家苗裔的身份,应该称陈里正和阮里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