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梦笔谈
繁体版

第二章 闽浙赣纵队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第497页里对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中论述了战争目的和相关的理论。也描述了抗日战争敌我双方的作战特点。这时候的1934年,粟裕部队失联在闽浙赣的深山中。

    “国军浙江军事首领黄绍竑开始派大军,去追击粟裕的游击队,结果打了一仗又一仗之后,黄绍竑被打得退出军界。黄绍竑说:“我10多年来参与军事,其实不过是在军界打打杂,本人更擅长政治民生。”粟裕打走了黄绍竑之后,他辛苦建立的一小片游击根据地,又扩大了一倍。粟裕在艰难的环境当中,获得了群众的支持之后,便开始建立游击基点,意思就是以村庄为依托,一个村庄一个基点,每个基点相隔十几公里的路程。基点初步成网络之后,粟裕自会向外发展,在根据地初步形成之后,再让根据地的基点,变得越来越密集。所以说,粟裕在短时间内建成根据地,例如打着打着打累了,晚上随时可以转入基点,休整几天恢复精力。粟裕的队伍,从四百多人,发展到一千五百多人;再加上地方的游击队武装,同样也有一千多人。”

    “可浙江毕竟是蒋介石的老家,蒋介石之前忙于应付两广事变,结果摆平了两广事变之后,立刻开始着手对付粟裕的游击队。1936年9月,蒋介石认为,你们红军主力都被我打走了,游击队更不足为虑,身为浙江人岂能不顾老家的安危?粟裕在回忆录里说:“新一轮的压力测试又要开始了。”

    关于这一时期有多艰难,陈毅曾经写下那首绝命诗说:“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粟裕和敌人开始决战,可打着打着,敌人突然撤兵,他于是出去搜集报纸,这时候才知道,是因为出现了西安事变。粟裕没有电台,无法跟外界联系,只能一直搜集报纸;可没过几天,敌人又打来了。原来是,蒋介石跟北边讲和,对南边却痛下杀手,说白了就是跟陕北的毛泽东,搞国共合作;但是蒋介石不承认南方游击队的地位,于是下令“清剿”。粟裕面对敌人“联北不连南”的局面,只能率领南方游击队,和国民党展开苦战。

    这三年是粟裕将军最难的三年。抗战爆发了,报纸上写着“国共合作”,而粟裕将军却整日被围剿。敌人展开了拉网式的推进,粟裕便只能让部队化整为零。刚开始的时候,是几十个人组成小组,可打着打着只能几个人,来组成战斗小组。粟裕指挥部队,犹如是打太极一样,跟敌人在山里周旋,他的回忆录里这样描述:你转过来、我转过去、你拿下我的山头、我就去你的后方……他一直在抓敌人的漏洞,可是长此以往的话,难免跟敌人迎面相撞,也就是脸碰脸鼻子对鼻子的遭遇战。

    几百人打几十万人,其中的艰险可想而知,粟裕的队伍必须每一次,都如同乌云里的闪电,出现的时候飘忽不定,一旦出现便是雷霆一战。在如此艰难的时期,粟裕的地图天赋,在此时得到了发挥,因为对地形研究得透彻,所以每次跟敌人不期而遇的时候,往往能利用岔路,跟国民党的部队周旋。到了夜里,太大的村子不能住宿,因为大村庄路太多,无法警戒;即使是小村庄,也很少有合适的。最佳的休息地点,便是荒野当中的小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的那种;所以宿营之后,一旦遭遇敌情,便可第一时间撤离。部队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一专多能才可以,就连绘制地图的绘图员,都要兼任卫生员,更要随时随地提枪打仗。很多次,粟裕在深夜里被敌人两面包围,他立刻带领部队从中间悄悄撤走;以至于两边的敌人相互开枪,粟裕将其称之为鬼打鬼。

    最危险的是,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粟裕他们撤走的时候,又被一条深深的山沟拦住。要知道浙江地区多山,粟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让所有人摘了帽子当扇子扇风,因为游击队的军装,和保安团的军装,只有帽子不一样。

    粟裕的游击队,是红五星八角帽,国民党的保安团是青天白日徽;再说了天气这么热,撸起袖口和裤腿,难道不正常吗?所以粟裕带着人,大摇大摆的,从敌人的包围圈当中闯了出来,粟裕说:“如果当时,只要有一个人胆小,我们就会全军覆没。”面对敌人重重包围,而且敌人又在追求速胜,所以越来越多的国民党军队,开始围攻粟裕的南方游击队。有一次在深夜,在粟裕熟悉的龙泉河南边,敌人开过来一辆汽车,拉满了军需物资。于是有一支游击分队,想要拿下这一车的物资,到手的肥肉岂能溜走?于是分队长说,大家去打猎!可谁知,才刚刚开枪,后方就冲上来数不清的敌人,这游击分队非但没有拿到猎物,自己反而成了猎物。

    分队急忙撤到粟裕身边,粟裕得知此事之后,便意识到自己的南方游击队暴露了,接下来浙江的国民党部队,都会在附近集结。粟裕原本就处在艰难的时期,这时候浙江又降下暴雨,南方游击队在撤离的时候,被一条小溪拦住了前路。因为山洪暴发,小溪又深又宽,粟裕他们根本无法泅渡;因为天黑,无法找到合适的渡口,所以就顺着小溪一直走。天亮之后,还在河边困着呢,敌人追上来之后,粟裕歼灭了十几个人的保安队,随后掉头南下,敌人自然往南去追。殊不知粟裕南下是计谋,突然又北上回到了那条小溪边,总算是找到了一条小船,所以分队纷纷跳上船。可这时回头一看,敌人已经追了上来,子弹好似下雨一般,朝着小船打来。”

    “粟裕回忆录里面说:“敌军穷追不舍,而且越积越多,怎么甩也甩不掉,那真是紧张极了,困了极了。过河之后怎么办?眼前都是荆棘丛,浙江地区的山林,跟以前苏区的山林不一样,每一根树藤上,都有几十个尖刺儿。粟裕他们的游击队,根本就没有时间考虑,也没有时间去想荆棘丛的伤害,他带着人就钻了进去,那感觉像是钻进了“针窝”里,浑身上下剧痛,好似被一百只马蜂同时蛰在身上。”

    “爬荆棘虽然不好受,但总比被人追上强得多吧?结果敌人扑上来之后,咦?人怎么没了?敌人开始到处搜,一边搜还一边喊:“我看到了,我看到你了!赶快出来!粟裕心说,你们如果真要是看到我了,你直接开枪瞄准不就得了吗?瞎叫什么呀?谁不知道你们这是在虚张声势?粟裕五米外,他眼睁睁看着敌人,从面前走过,他掏出毛瑟枪,随时准备战斗,心中暗暗想着,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还能赚一个!反观对面的敌人,因为游击队在暗处,而他们一直在明处,搜索时就不敢那么大胆,加上天降大雨,终于支持不住纷纷的收兵回营。”

    “游击队还不能停,粟裕必须带着大家,继续为自己寻找生路;随着暴雨逐渐减弱,粟裕走了十几公里之后,又遇上了一条激流的小溪。游击队都会游泳,三位水性好的先下去,后面的随即跟上;泅渡之后,一路上每隔七八公里,就会遇到一次敌人。由此可见,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大闹天宫,该有多么的困难?后来,粟裕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说:“我们使出浑身解数,绕的绕、兜的兜、冲的冲、一天一夜加起来走了九十多公里;若非命悬一线的话,焉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意志力?”

    “来到浙南,因为放眼望去都是山区,夜晚宿营的时候,不一定有正好合适的小村庄在等着你,没有村庄就得住在山里。有一次,粟裕带着南方游击队,在半山腰宿营,周围布置了道道警戒;可敌军都是本地人,对附近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粟裕能打善跑,可终究是在敌人的大本营。敌人居然绕过哨兵,一直爬到了山顶,紧接着便开始居高临下的,对粟裕展开射击,子弹好似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洪水。”

    “粟裕急忙率部往山下走,山下有一条宽阔的大江,部队根本久没有思考的时间,纷纷泅渡过江……结果粟裕下水之后,认为自己水性极好,认为自己身体素质极好,毕竟是自幼习武之人。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条江差点儿就把粟裕给收了……因为粟裕刚刚下水,一头就扎进了一个大漩涡,南方的这种旋涡非常可怕。粟裕被裹挟其中,旋涡一直转,他也只能跟着一起旋转,感觉转了足足五六圈,粟裕划水却怎么也游不出来。粟裕第一时间想到,跟此时的困难相比,之前那些尖锐的荆棘丛,又算得上什么呢?他紧接着又想起小时候,父母说过的那句话:水火无情!!按照粟裕回忆录里的说法:“那时候的感觉是紧张极了,困难极了;在碰到江水的旋涡之后,可就不仅仅是困难和紧张了,而是危险极了。”

    “因为粟裕划水游泳出不来,说时迟那时快,几圈之后就下了水底,再往下的话就会碰到石块。危急关头,伞柄突然探了进来,粟裕慌乱当中抓住伞柄,三个人使劲地往外拖,才算把粟裕从阎王殿当中,又给强行拽了出来。原来是,救粟裕的这三个人,刚好脚下踩着一块大石头,所以才能营救粟裕,当真是千钧一发,这才顺利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