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被金钗包围了
繁体版

第43章 直言

    千金小姐本就没多少趣事,被禁足是连园子也不能逛,门也不能串了。

    虽两日并不久,但也让人不好受。

    而且她们本就没什么过错,更让姑娘们心里委屈的紧。

    姑娘们不约而同的看向府上最受宠的宝玉,期待他能说些好话,免了这责罚,毕竟事情因他而起。却只见宝玉似鸵鸟一样缩着脖子,连头也不抬,跟着王夫人身后亦步亦趋,极为乖巧。

    众姊妹暗暗叹息,正要低头离场,就听始终未曾发声的贾琮,爽朗开口,“能不能考上功名,全凭个人的本事,与他人有什么相干?若是太太要罚,便就罚我好了,与姊妹们无关。”

    贾琮吃准了在他州试之前,府里不会有人对他不利,毕竟赌约是在贾母面前定的,若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他无法科举,贾母面上需不好看。

    府里王夫人也并不是一手遮天,还有那老太太在呢。

    众女才抬起的脚,登时顿住了。

    王夫人一行人侧过的身子,也因声回转了过来。

    王熙凤更是惊疑的看着贾琮,心道:“这小子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些,竟然当面驳斥太太的话。冒犯我也就算了,太太可不是像看着那般面善心软。”

    “不对,冒犯我也不能算了。”

    众多姊妹也是看向了贾琮,心绪繁杂。在她们记忆中,似乎从未有人在府里为她们说过辩护之词。

    本该结束了的闹剧,姊妹们又为贾琮担忧起来。

    王夫人神态如常,不见喜乐,只轻轻点了点头,“你说的有理,姑娘们就免了罚吧。至于你,我就不罚了,日后自有人来罚你。”

    无他,王夫人的意思便是州试之后了。

    贾琮同样古井无波,拱手称谢,“多谢太太成全,至于日后之事就日后再说了。”

    王夫人的眼神微眯,再没说话,携宝玉,王熙凤往荣庆堂而走。

    众姊妹再看向贾琮,眸中喜忧参半。

    喜的是贾琮仗义执言,让她们很是动容,但不得不为贾琮担忧,这点小事就得罪了二太太,恐怕并不是件好事,也有些不值当。

    但贾琮似是满不在乎的明朗一笑,“姊妹们回去吧,近夜也要起风了,往后也欢迎来这边玩。”

    说罢,贾琮便就关了房门。

    姊妹们一路无话,沉默的各自回房。

    “爷……”

    贾琮进门之后,晴雯一脸担忧,欲言又止的望着。

    方才的闹剧,她看了个完全,要说担忧贾琮,没人比她更情真意切了。

    面对的还是府上的二太太,当贾琮说出那些话时,晴雯的身子都不由得打颤,她是万万不敢顶嘴的,随便两句怕不是就要被赶出府了。

    她难以想象,离开小主子之后的日子是怎样的。

    贾琮掠过晴雯身边,宠溺的揉了揉她的脑袋,“别担心,只要考上功名,一切事都迎刃而解了。”

    “高门大府,利益为先,只要能展露出过人的价值,不论旁人再怎么嫉妒,正堂里坐着的老太太可不是个昏庸的。”

    晴雯不解问道:“爷的画,画的极好,也不知是我说好,姑娘们都说好,这不算过人的价值吗?”

    贾琮拉着晴雯的手腕,两人又一同往房里坐了。

    “算也不算,或许能名扬天下,但终究是小道,比真正左右这世间的地位,还差着些。”

    “官职,爵位,金钱,这三者才是最重要的。或许有些俗气了,但没办法,如今就是这么个世道。”

    晴雯并不愚笨,她知晓了小主子有着自己远大的理想。她也深信不疑的,小主子未来会将这些兑现。

    “爷,我为你研墨吧。”

    “先让我抱一会儿……”

    ……

    长安街,

    一身着靛蓝色对襟丝袍,头戴冠帽,腰系碧玉红鞓带束着一对玉腰牌,脚踩箭靴的公子持着骨扇摇呀摇,打量着四周。

    身着似世家公子,行为倒像第一次进城的游客,好奇的东瞅瞅西看看,身后跟了一个面白无须的随从,穿着也是一身绫罗。

    不远处就有一架金顶辇车随行,暗处更是不知有多少禁卫。

    “朕……咳,我说让车辇停远一点,实在太显眼了。没见百姓们都正往这边看呢吗?”

    夏守忠一路是提心吊胆,听见皇上吩咐,习惯性的作揖要跪,低头一看这青砖铺就的地,又直起了膝盖,躬着腰道:“皇上走得挺远了,上车上歇息一会儿吧。车上也能看景。”

    隆庆帝一收骨扇,敲在夏守忠头上,“说多少次了,要叫朕黄公子,还有,朕不坐车,继续走走。”

    夏守忠忙应着,“是是。”

    “原来这就是皇宫之外啊,百姓安居乐业,不错不错。”

    隆庆帝看着整齐的街道,两边商铺鳞次栉比,心情大好。

    等转到一巷道口,一望深巷又皱起眉来,“怎得京城里还这么多乞丐,顺天府在做什么?养济院年年都花上不少银子,就干出这幅光景来?”

    巷道中的乞丐皆是衣不蔽体,瘦骨如柴,各自靠在墙壁上,隆庆帝仅是站在巷道口就能闻见一股恶臭味儿。

    夏守忠忙帮话道:“诸位先皇文定武安,京中人口日益增多,如今已近百万之众。总有些家道中落,流落街头的,非是陛下的过错。人多,穷人自然也多,养济院的开销也多,实也不能怪京兆尹。”

    “朕没错,官没错,难不成是百姓错了?一派胡言。”

    隆庆帝兴致缺缺,走过了巷道。

    适时,一粗布麻衣的少年,躬着身子上前搭话道:“这位公子定是从外面来的吧。我是小京子,京城里没有我不知道的好去处,只要五个铜板我便给公子带路,便宜实惠。京城大得很呢,若是乱转,怕是十天半个月也转不完。”

    夏守忠立即上前,将来人拦住,斥声道:“快走,不需要。”

    隆庆帝反倒来了兴致,用扇将夏守忠拨开,道:“这位小兄弟,我们正是从江南之地来的,麻烦你引回路。朕……我这京城里可有什么好去处?”

    经隆泰帝的授意,夏守忠又从怀里取了一锭银子来,拍在少年手上。

    “规矩点带路,莫要多事。”

    竟是带颜色的,少年将银锭放在嘴边咬了咬,嘴便再合不拢了,知道今日是遇见了贵人。

    “小的懂规矩,定不会多嘴。”

    说着又讲解起京城里顽乐的地方,“要说如今京城里最好的去处,定是清芳阁了。有那‘风吹热’公子的文章,但凡是京城里的富贵公子谁不想上那边耍一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