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让我裁撤刘备?
繁体版

第三章 同赴雒阳

    “玄德公,我家郎君不善饮酒。”

    离开驿馆,众人来到一处街巷,百姓见实在无法挽留,只好悻悻而归。

    见刘备一直不撒手,崔洪上前劝阻。

    刘备看没人跟着,这才松开手,对崔祺一拱手。

    “不管督邮是真的弃官,还是权宜之计,此事因备而起,刚刚并非邀你吃酒,只是帮你脱困。”

    没等崔祺说话,崔洪忙不迭地要帮崔祺出言反悔。

    崔祺抢先一步拱手:“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以信义为本,况且又是当众许诺,岂能言而无信。”

    这句话,让崔洪的心彻底凉了。

    “没想到小先生竟是如此重诺之人。”

    刘备早闻督邮乃安平崔氏子弟,是个买官之人,刘备本就看不上这种人,只是崔祺弃官的举动,让刘备大为意外。

    不过安平崔氏是累世名望的大族,崔烈历任司徒、太尉,其子崔均任议郎,崔州平任西河太守。

    崔祺折腾这么一下,想来也无事。

    正在这时,驿官跑了过来。

    “督邮,你可让我好找啊。”

    “何事?”

    “刺史府来人找你呢?”

    崔祺一惊,自己刚刚弃官,刺史府就来人?

    但想想,刺史府远在邺城,一定不是因为自己弃官而来。

    那必然是为了自己手中的七个官印而来。

    “驿官,你没有告诉刺史府官员吗?我已经弃官而走。”

    “我说了,他们说你弃不弃官是你的事,得先把公务交接了。”

    崔祺深吸一口气,果然买来的官不值钱,弃官也没弄出来什么波澜。

    崔祺对刘备一拱手:“玄德公,我去交接公务。”

    “告辞。”

    崔祺和崔洪返回驿馆,远远看去,百姓已经散了,驿馆周围多了许多护卫。

    公文、官服等物品,由崔洪捧着,两人一起迈步进去。

    进了厅堂,见有一人在等待。

    这人身量不高,留着短须,看向崔琦时,小眼睛冒着寸光,给人一种精明之感。

    这位便是许攸,许子远。

    冀州刺史府从事,王芬的幕僚,废立天子计划的幕后推手。

    这人才是真的天生反骨。

    崔祺虽然是州府小吏,但和许攸同府为官,平日里还是见过的。

    “祺,见过子远先生。”

    “宜之,你受委屈了。”

    宜之是崔祺的字,字一般是名的解释,祺的意思是吉利,但吉利作为字未免俗气,所以父亲取字宜之。

    崔祺自崔洪那里拿来木盒,摆在案头,打开盖子。

    许攸将官印一一查看,仔细摆好。

    “没想到州府竟然有宜之这等干才,我得上报使君,给宜之一些赏赐。”

    “赏赐不敢当,祺处事急躁,险些酿成民变,无奈许诺弃官,实在有愧于先生栽培。”

    许攸笑了笑,示意崔祺坐下。

    “大丈夫,处事当随机应变,岂能偏执一端,某只当宜之是权宜之计,眼下正是使君用人之际,弃官一事,休要再提。”

    崔祺无语。

    确实是用人之际,策划谋反可不得用人吗?

    许攸屏退左右,笑眯眯地看着崔祺,让崔祺感觉脊背发凉,不知道这人又在憋什么坏水。

    “先生有话请讲。”

    “近日,陛下要来冀州巡视,这是咱们刺史府的头等大事,使君想派一个人到雒阳,和宫中常侍联络接待事宜,正愁无人可用,见到宜之,某心中有人选了。”

    崔祺:“……”

    不就是让我跟着打听皇帝的动向,好方便你们动手吗?

    为什么要用一个新人。

    没办法,刺史掌握的资源远远不及州牧,王芬那边确实缺人,幕僚本就不多,真心愿意跟他篡逆的,更是少之又少。

    崔祺本想拒绝,但看了看。

    许攸目光中带着阴冷。

    真不知道拒绝了这个人,会有什么后果。

    “使君需要人手,在下敢不效命。”

    “好。”

    许攸拍案而起。

    “事不宜迟,某这就上报使君,升你为刺史府从事,代表刺史府,去雒阳接驾。”

    “不不不。”

    崔祺连连挥手。

    “这官职有些大了,在下怎敢和子远先生并列。”

    刺史府中,别驾、治中等大吏,都是冀州大族名士担任,刺史府能拿出的官职里,从事算是最高的了。

    崔祺心忖,如果接受了这个官职,和王芬的关系就更说不清了,但如果不接受这个官职,又会引起猜忌。

    许攸来到崔祺身前,崔祺赶紧起身,许攸轻轻拍打崔琦的肩膀。

    “宜之,某向你保证,只要你用心办事,将来必有名扬天下的一天。”

    看许攸志得意满的样子,崔祺也不好再说什么。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在这些大人物眼里,崔祺无非是个工具人,但崔祺早已不是原来那个膏粱子弟。

    历史上,汉灵帝最终没有北巡,劫持皇帝的计谋没有得逞,崔祺这一趟等于是公费旅游了。

    到了雒阳,还能结识原太尉崔烈、议郎崔均。

    有自家人庇护,量王芬也不敢拿自己怎样。

    “宜之,某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需要在此地盘桓几日,某手书一封,你去邺城复命时,交给使君,使君便会安排你,去雒阳了。”

    “遵命。”

    许攸交代完事情,写了一封帛书,放在竹筒里,用腊封好,交给崔祺,随后领着一众护卫,不知去向了。

    如果猜得不错,许攸是去接管各县兵马去了。

    劫持皇帝,总还是需要兵力的,刺史府手中兵力有限,趁着更换县尉,掌控县兵,是个好办法。

    许攸现在还劲头满满,不知道接下来王芬群发消息后,他做何感想。

    汉末虽然有很多聪明人,但官员普遍智商不高。

    这也跟世家大族掌握晋升渠道有关。

    当官的大多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听惯了阿谀奉承,自以为聪明,其实没什么心机。

    王芬就是其中之一。

    都已经当封疆大吏了,好好经营地方不行吗,非要造反,关键还没那个实力。

    崔琦在馆驿住了一夜,崔洪连夜回了趟阳城,向崔远汇报了崔祺弃官后,又升官的事情。

    第二日,崔洪返回,带来了四个精干护卫,一大箱金银。

    崔洪传来崔远的交代,到了雒阳,先买间宅子,多和名士走动,结交豪杰,不要吝啬金银。

    虽然是穿越来白捡的便宜爹,但有事真给钱。

    出了安喜县,崔洪驾车,四个护卫骑马护送,崔祺坐在车上,享受着古代富二代枯燥乏味的惬意。

    这辆车是轺车,没有车篷,方便远望。

    在官道上走了一阵,崔琦看着前方,太阳西斜,照着四个失意落寞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