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让我裁撤刘备?
繁体版

第七十七章 攻破匈奴王廷

    中平六年,十一月。

    乱兵挞伐,哀鸿遍野。

    凉州王国围攻陈仓,朝廷封皇甫嵩为左将军,命其率领前将军董卓,合兵四万讨伐。

    得知朝廷兵力空虚,青徐两州黄巾之乱四起。

    张举、张纯,联合乌桓王丘力居,率兵十余万,抄掠青、幽、徐、冀四州,杀害吏民百姓无数。

    此时,河内郡丁原部众离散,已无牵制必要。

    皇帝命刘备,率领左校尉部兵马,星夜前往幽州,会和骑都尉公孙瓒。

    于张纯、张举、丘力居回军之路伏击。

    此战路途遥远,不知何时能回,刘备和崔祺相约在天井关会面辞别。

    宴席上,觥筹交错。

    虽是送别,却也满腹豪情。

    崔祺祝贺刘备,终于得到了朝廷的重视,有了这次出征的机会。

    而且这次出征,主要是打乌桓军,也算是为汉家出气。

    乌桓入侵。

    因实力有限。

    崔祺不可能阻止这场浩劫。

    但乌桓人烧杀强烈的恶行,不断传来,崔祺也是满腔愤慨。

    并州这边压力也很大,匈奴不断进攻,崔祺也抽不出兵力,做些什么?

    一切就都交给刘备和公孙瓒了。

    “兄长,我与你满饮此杯,但愿兄长旗开得胜。”

    “谢宜之。”

    刘备喝下一口酒,感慨道:“前番你让丁原吃了大亏,他的部众离散,多投奔于我,这些并州骑兵,确实不弱。”

    崔祺笑道:“彼此彼此,过天井关,投奔我这边的也不少,还好丁原身边,吕布一直追随,生死不离。”

    两人相视一笑,心忖吕布这个人还真有耐心。

    崔祺曾说过,丁原早晚必反,吕布深信不疑,就在丁原身边待着,好在丁原造反作乱时,给他一刀。

    吕布不愧为一个好猎手,很有耐心。

    “兄长,你现在手里有多少兵马?”

    刘备笑了笑:“三千,全部是骑兵。”

    “你发财了!”

    “主要是丁原的家底厚。”

    崔祺给刘备添酒。

    刘备叹息道:“上次阳阿一战,我吃了大亏,居然被白波军击败了,这次我绝不会掉以轻心了。”

    “广阔的幽州平原上,全部是我的眼线,骑兵撒出去,再无羁绊,我一定要让乌桓人,尝尝汉家骑兵的厉害。”

    “壮哉!”

    正在饮宴,侍从来报,匈奴人刘泉来投军。

    崔祺一听,忽然想到了这个人。

    “兄长,我给你介绍一个人。”

    崔祺拉着刘备走出营房。

    刘泉站在门前,身背长弓,腰挎弯刀,牵着一匹杂色快马。

    见了崔祺,刘泉手捂胸口道:“小卒刘泉,拜见府君。”

    崔琦笑道:“左贤王,你真是折煞我了!”

    刘备一听左贤王名号,方知是刚刚投奔朝廷的匈奴王子呼厨泉。

    “殿下。”

    “这位是?”

    崔祺介绍道:“这是西园军左校尉刘备,我的兄长。”

    刘泉手捂胸口:“在下拜见刘校尉。”

    “不敢当,快快有请!”

    来厅堂中坐下。

    刘泉手捂胸口:“吾兄长於夫罗单于,被皇帝陛下任命为议郎,在宫中效命,我在雒阳闲居无事,让兄长请求陛下,陛下同意我来从军。”

    “府君请放心,来到你帐下,我便只有军职,而不是什么左贤王,我愿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崔祺点头。

    “正好我有一个计策,既可以帮助我们挫败匈奴,又可以助兄长,快速抵达幽州。”

    刘备急问:“宜之有何计策?”

    “本月,黑山王张燕,上表臣服,被陛下封为平难中郎将,冀州西北一路安稳。”

    “我军可北上,攻打屯留、潞县,打开一条通道,兄长率领骑兵出壶关,直达冀北,便可尽快和公孙瓒会合。”

    “如此甚好。”

    近来匈奴兵改变策略,在占领区疯狂杀戮,迫使崔祺出战,崔祺感觉,也该敲打敲打他们了。

    正好刘泉来助战,攻打这些匈奴兵,多了一些政治能量。

    话一说定。

    带宴席散去。

    崔祺和刘备各自回去,先后上表,陈述进兵策略,朝廷欣然批复。

    ……

    平阳。

    快马踏着积雪,来到匈奴王城。

    许攸翻身下马,通报姓名。

    片刻后,匈奴侍卫请许攸进见。

    王帐中,须卜骨都侯已经命人备好奶茶,请许攸坐下。

    於夫罗、呼厨泉,朝见天子,被朝廷册封一事,已经传到了匈奴王廷。

    王廷人心思变。

    须卜急需做一些动作,以稳定人心。

    而最能提升其威望的办法,就是攻击汉地,打一场大胜仗。

    目前,汉朝两支主力兵马,一支在上党,一支在关中,让须卜不敢轻举妄动。

    须卜需要的是,及时了解朝廷的动向和内部矛盾,以求火中取栗。

    须卜知道,他最需要的东西,许攸能为他送来。

    “单于,这是崔祺刚刚上报的作战策略,大将军命亲信,抄录了一份,请你看一看。”

    许攸将一份帛书递给须卜的侍卫。

    须卜在桌案上展开帛书。

    “崔祺要攻取屯留和潞县,此乃天助我也,这两座县城,在平原之上,我尽可撤出兵马,将这两座县城拱手相送。”

    许攸笑了笑,阴恻恻地补充道:“再调集重兵,将崔祺的主力围困于这两座县城。”

    “哼哼哼!”

    须卜笑道:“先生不愧为名士,果然智谋深远,和我的想法如出一辙。”

    ……

    白雪皑皑的旷野上,一声鹰唳划破长空。

    猎鹰扑闪着翅膀,从高空飞落,随后张开翅膀减速,稳稳落在刘节的手臂上。

    刘泉看着这猎鹰,想到了自己童年的时光,不觉感慨万千。

    “郡尉,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我匈奴的兄弟。”

    “左贤王,请接受我崇高的敬意。”

    刘泉问道:“当你把刀锋指向匈奴人时,你心中怎样想?”

    刘节淡淡然说道:“我只知道,我们都是汉朝人,而我的眼里,只有国人和叛军。”

    “说得好。”

    刘泉说完这句话,催马上前。

    马蹄踏着木板,发出咯吱咯吱声。

    骑兵穿过浮桥,大军紧随其后。

    过了泌水,前方是一座被白雪包裹的坚城——阳阿。

    “刘泉,此次的任务是,穿过匈奴军阵,快速突袭到冀县,随后封锁山道,不能让一個匈奴兵走脱,你能做到吗?”

    刘泉手捂胸口:“能!”

    一阵马蹄声传来,崔祺穿着厚厚的狐裘,来到刘泉身边,笑了笑。

    “能也不行,刘泉只是一个小卒,我怎么能让他做如此凶险之事?”

    “赵云!”

    崔祺身后,赵云抱枪拱手。

    “在!”

    “刚刚刘节的计策伱都听见了吗?”

    “听见了。”

    “你领一千骑兵,去吧。”

    “诺。”

    赵云现在升任骑兵营司马。

    汉代一个营,满编一千人。

    崔祺原本砸锅卖铁,也凑不出如此多的骑兵,无奈丁原给力,直接将精锐的并州骑兵打包送来。

    这些并州骑兵,见到崔祺这个镇守并州的官长,几乎一瞬间忠诚度拉满。

    不管怎么说。

    得先给丁原点个赞。

    崔祺早就猜到,朝廷没有秘密可言,他和刘备联名上表的进兵路线,只是希望扰乱视听。

    哨探来报,匈奴兵在屯留、潞县北部集结,就等着崔祺落入彀中。

    而崔祺,直接兵出阳阿,取冀县,经临汾北上平阳,攻匈奴王廷。

    “随我来!”

    赵云一声令下,一千骑兵踏雪而去。

    崔祺来到刘节身边。

    “我知道,你想给刘泉多弄些功勋,可他可不能当前锋用,万一有了什么伤损,得不偿失。”

    刘节手捂胸口。

    “诺!”

    ……

    阳阿城外。

    久攻不下的匈奴兵,在雪地中安营扎寨。

    凄冷的寒风吹过山谷。

    匈奴兵裹着兽皮衣服,在营帐中瑟瑟发抖。

    对于匈奴兵来说,补给永远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匈奴兵的战法,是打到哪儿吃到哪儿,面对这种攻坚战,有些束手无策。

    正当这些匈奴兵抱怨寒冬时。

    一阵马蹄声传来。

    赵云穿过营地,抛出一个勾锁,勾住帐篷,随着战马的前进,一拉绳索,整个帐篷被掀翻。

    冷风吹过匈奴兵的头顶。

    让本就冻得不行的匈奴兵,更加寒冷。

    还没等他们有多少痛苦,汉军骑兵紧接着冲来,长戟划过,一侧小枝,精准地收割首级。

    骑兵过后,整个营地一片混乱。

    刚刚骑兵穿行的道路,留下一道殷红的血色。

    赵云没有停留继续前进。

    来到冀城东门,赵云看到有鹿角拦路,命令骑兵抛出绳索。

    战马向后一倒,拉开鹿角。

    骑兵直愣愣从东门杀入,见匈奴兵就刺,随后从西门杀出,又绕到北门,再杀向南门。

    整个冀城一片混乱。

    匈奴兵开始溃逃,而出了冀城,便是广阔的平原。

    骑兵扔下长戟,掏出弓箭。

    如追杀猎物一般,在平原上射杀溃逃的匈奴兵。

    崔祺领大军在后,收拾散乱的匈奴兵,一路来到冀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收复了这座城池。

    随后大军一路向西,来到了临汾。

    忽然看到大批的汉军,临汾的匈奴暗探,直接惊呆了。

    都说汉军,要向北攻打屯留和潞县,怎么忽然来了临汾。

    暗探骑快马,来到匈奴王庭。

    须卜闻言,气得差点吐血。

    匈奴主力,全部调往了长子平原,短时间调回来根本不可能。

    而崔祺已经悄无声息地摸到了临汾。

    现在的匈奴王庭,就如同一个没有坚壳的核桃果,随时等着崔祺取食。

    “命令所有勋贵,带上金银细软,撤往汾水河谷,其余财物,能带多少带多少,不必留恋。”

    匈奴王庭一时大乱。

    到处都是举家迁徙的贵族。

    匈奴国人更是茫然无措,不知将有怎样的命运迎接着他们。

    ……

    “传令下去,匈奴凡有投降者,一律活命,但要罚没身家,发为苦役。”

    劲风卷着飞雪,掠过临汾城头。

    崔奇命令赵云突袭匈奴王庭,刘节、刘泉,负责收容战俘。

    杀人不是崔祺所求。

    但对于叛乱者,不能毫无惩罚。

    罚没身家,发为苦役,算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过几年将他们释放,他们便会感恩戴德,以后不敢随意叛乱。

    人就是这样。

    畏威而不怀德。

    先小人后君子,也是崔祺一贯坚持的。

    汉军骑兵,踏入匈奴王庭。

    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追到汾水河谷。

    赵云停下脚步。

    崔祺告诉过赵云,汾水河谷十分适合设伏,千万不要追击。

    当然即便崔祺不说,赵云也不会贸然追击。

    赵云有着极致的胆量,和极致的谨慎,很难想象这两种优秀的特点,能在一个武将的身上出现。

    而这两个特点互相作用,足以造就一代名将。

    来到汾水河谷。

    须仆召回了所有兵马。

    就在此时,前方传来消息,汉军出泫氏城,攻取屯留、潞县,并一路向北推进,一直打到涅县,整个长子平原,被汉军全部囊括。

    须仆吐了几口血,卧床不起。

    ……

    临汾。

    县府中热闹非凡。

    县令摆下庆功宴,为北征大军庆功。

    从此之后,平阳纳入汉军的控制之下,临汾也不再是岌岌可危的边界。

    县令喜上眉梢,不停敬酒。

    崔祺坐在主位,接受河东豪族的恭维和赞美。

    席间。

    一个年轻人,面色难看,恶狠狠地盯着主位的崔祺。

    这位便是河东卫氏次子,卫仲道。

    崔祺劫夺蔡琰一事。

    卫仲道久久不能忘怀。

    虽然事后知道,这是关东士族的计谋,但内心里还是放不下怨恨。

    此时,一个人拍了一下卫仲道的手,正是大哥卫凯。

    “弟弟,走,跟哥哥一起去敬一杯酒。”

    “我不去。”

    卫凯没有理会他,独自端着酒杯,来到崔祺面前。

    “崔府君,没想到你立下如此大功,实在让人敬佩。”

    崔祺身旁,县令介绍道:“崔府君,这位是河东卫氏长子卫凯。”

    崔祺一愣,真是冤家路窄,不过看卫凯的样子,好像对自己没有太多怨恨。

    “早闻河东卫氏大名,功臣之后,久仰。”

    “不敢当,卫氏已经大不如从前,眼看匈奴作乱,我等却束手无策,幸好崔府君前来,拨乱反正,还河东以太平。”

    “请。”

    喝完这杯酒,崔祺看了看卫凯刚刚坐的位置旁,一个年轻人气得满脸通红,想必就是他的二弟。

    卫凯看见崔祺目光偏转,急道:“舍弟年幼,还请崔府君不要和他一般见识。”

    崔祺点了点头,问道:“你家小弟,是否患有隐疾?”

    卫凯一愣:“崔府君还精通医道?”随后叹息道:“小弟确实患有隐疾,医者说了,恐怕只有不到一年的光景了。”

    今天忙,写的有些急,不足之处请见谅,快上架了,希望读者大大们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