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章邯杀两王一相

    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兼并楚地反秦势力,拥护楚怀王之时。章邯围攻临济,开始了他的一个伟大作战计划:围点打援,彻底消灭中原反秦力量。

    他要通过一战,消灭中原的火种,让这片大地,没有反秦的武装力量。这段时间的征战,章邯也累了。他不想转战各地,四处灭火。

    他是一个出色的灭火员,但,也不能到处灭火。否则,火没熄灭,还把自己累得够呛。

    聪明人是不会干这种费力,又没有效果的事。聪明人是会找到火源的根部,速战速决。

    临济,就是章邯找到的一处火源。他也利用,这道火源,引出其他火种。章邯布下天罗地网,又抛出大量的诱饵,等待大鱼!

    当齐楚诸侯联军来了,还来了齐王田儋,楚将项氏。章邯知道,他的计划成功了。但,他还是不敢大意。毕竟,大鱼不是那么好捕捉。唯有扑灭火源,他才能笑到最后。

    大鱼来了,章邯决定收网。

    此战若胜,捕捉到这些大鱼。中原反秦力量将会得到极大削弱。他也不用四处扑灭火苗。

    章邯也将建立至高无上的功勋,他也将成为继王翦、蒙恬之后,又一位大秦名将。只要他打赢了诸侯联军,捕捉到这些大鱼。他的名字,将会留在大秦史册。

    面对魏、齐、楚三国诸侯联军,组成强大的阵营。章邯一反常态,改变了原先的作战计划。

    按照章邯原有的作战风格:他会速战速决,结束战斗。

    破周文部是这样,攻破陈地也是这样,就连攻吕青还是这样。在章邯地词典里面,只有一个词:前进。

    但,这里却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章邯面对诸侯联军,做了一个假动作:示弱。

    随后,下达了一个作战命令:不得出战,主动后退三十里。

    章邯的这种行为,不仅秦军很多人不理解,就连诸侯联军也摸不着头脑。

    章邯,你不是想我们来吗?

    我们来了,你怎么不打,就退了?

    怎么,害怕我们!

    秦军部将的想法也是这样:我们围而不攻,不就是为了等这一刻。不战而退,这太丢脸啦!

    然,秦军是正规军,训练有素。主将说做什么,他们就要做什么。

    章邯说打,他们才能打。

    章邯说不打,他们就不能打。

    章邯说前进,他们不能后退。

    章邯说撤,他们不能反对。

    章邯没有将自己的作战计划,告诉部将。反而写了一封信,让部将送去给诸侯联军。这段话被记录了下来,内容是这样说的:诸公远来,师老疲敝。章邯不忍趁人之危,故且退。请三日后再与诸公一决高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撤军,不是怕你们人多势众。我是体谅你们远道而来,太辛苦了。我不是趁人之危的那种人,先撤退。等你们休息好了,三日后,我们再一决高下。

    从这封书信之中,看出了什么呢?

    章邯替对方考虑,主动撤退。

    其次,约好了开战的时间:三日后。

    魏王咎、齐王田儋等人看了这封书信,认为章邯是害怕他们,不敢战,只能退。章邯害怕,却能说出这样有水平的话,实在是要竖个大拇指。

    不愧是文化人啊!

    撤退,还要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战场上,只有胜负。但,诸侯联军还是有少数人心下犯疑,这会不会是章邯的计策。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心生大意,再出奇制胜。

    诸侯联军,派出几路人马去打探,才发现章邯是真的退兵。且,按照信中说的那样,退兵三十里。

    魏王咎、齐王田儋得知,大喜不已。他们不会认为章邯是体谅联军远道而来的辛苦,而是错误的估计了自己战力,低估了章邯的实力。进而,他们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都说章邯如何厉害,也不过如此!

    诸侯联军来了,章邯主动撤退。临济之围,没打,就解围。接下来,就是诸侯联军,坐在一起,商议如何合力击败章邯。

    魏王咎是求助者,为了感谢远道而来的客人,好酒好肉是免不了。相互吹捧的话,也说了不少。

    诸侯之间,相互吹捧,有点过头了。他们相信,凭借诸侯联军强大的军事力量,定能击败章邯。反秦大业,也能马到功成。此时,他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号角。

    用几个字说:他们骄傲了!开始吹牛了!

    他们的这些行为,也是章邯想要的效果。

    随后,章邯亮出了他真正的姿态,他不是怕,而是以退为进,故意示弱。接下来,就是章邯的反击。

    章邯身为一军统帅,知道开战的时机很重要。因此,他做了很多假动作。

    首先,主动后退三十里。

    其次,为了让联军相信是真的,章邯又做了一个假动作:写信示弱。

    语言是门艺术,博大精深,每个人立场不同,同一封书信,看到的东西也会不同。

    章邯的角度是照顾齐、楚、魏诸侯联军远道而来的情绪,尊敬对手,同时也是为了迷惑对手。

    齐、楚、魏诸侯联军看到的是秦军不敢正面与他们开战,暂避锋芒,是怕他们,逃跑了。

    章邯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不是逃跑,也不是怕了你们。我只是告诉你们,我不喜欢按照常理出牌。

    白天,章邯深怕诸侯联军不知道他走了,选择大张旗鼓的撤军。

    晚上,章邯深怕诸侯联军知道他要来,他选择悄悄地来。

    走的时候,大张旗鼓。

    来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打。

    这不是章邯忘了打招呼,而是,章邯把他们当成了战利品,他要悄悄地施行新战术:夜袭。

    不要认为,夜袭就是趁着晚上,去偷袭别人。如果夜袭,这么简单,每个人都会用。

    夜袭是很高明的一种战术,他的难度系数相当高,并不是谁,都能趁夜发动这种战术。对于夜袭,它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主将,还是士兵要注意的环节,特别多。

    作战将士,必须是精锐,纪律严明,还要有足够的经验。

    要熟悉四周的路线、地形、地貌。

    了解敌军的分布情况。

    事前要做充分地准备和计划:比如什么时候发动攻击?如何攻击?如何区分是敌是友?如何传达指令?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后退?

    气候也是影响因素。

    冷兵器时代,夜袭成本很高。成功的案例,也非常少。大举夜袭的案例,也不多。想要靠夜袭,扭转战局的情况,很少见。也可以说,夜袭在冷兵器时代,不仅成本高,成功率还低。稍微不注意,夜袭战,会变成被对方围歼战。

    所以,夜袭无论是对将领,还是对士兵,都需要超高的要求。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全盘皆输。夜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对于这种战术,兵家用得相当谨慎。

    只有章邯这种军事天才,才敢使用这样的战术:夜袭!

    这说明,章邯会用兵,也很自信。

    章邯夜袭留下了几个字:负戈衔枚。

    章邯正是用了高超的战术夜袭,一举击垮了齐、楚、魏三国诸侯联军。导致,田儋战死,周市战死。

    魏王咎参加完聚会后,回到城里,躲过了一劫。然,只是暂时躲过。

    当魏王咎看着城外尸体堆积如山,秦军复来。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为了再替老百姓做点事,魏王咎选择和章邯谈判。

    魏王咎还是很有骨气,他谈判没有卑躬屈膝,也没有跪地求饶,更没有选择投降。他要章邯答应他一个条件:别为难他的子民。

    章邯答应了这个条件。毕竟,这些子民,不仅是魏国的子民,更是他大秦的子民。

    还有一个原因:章邯敬佩魏王不为己,为民的高尚气节。

    魏王咎见章邯答应了,他可以放心走了。他为了不辱君王的尊严,选择了举火自焚。

    这里,从他开始。

    他,也要从这里结束!

    百姓,可以降你!

    臣子,可以降你。

    我,绝不降你。

    魏王咎走完了他复兴祖业,当王,短暂又壮烈的一生。

    章邯败魏、齐、楚三国诸侯联军,斩杀齐王田儋,魏王咎自杀,攻杀魏相周市,擒杀楚将田巴,击败楚将项它,威风凛凛!

    一战灭两王,杀一相,这是他的战功赫赫。然,又一个人等待着章邯,即将出场。

    他,要终结章邯不败的神话!

    这个人就是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