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繁体版

第八十九章 韩信东征第三个诸侯国:攻赵

    韩信攻代,战场形势一片大好。按照他作战部署,下一个目标,将会对赵发起攻势。

    结果出现一个插曲:刘邦抽调韩信精锐,前往荥阳。

    精锐被调走,韩信只能一边休整,另一边在魏国、代国招兵买马,再对赵国发动攻击。

    陈馀听说汉军定魏伐代,高度关注这件事。陈馀亲自率军北上,集中优势兵力与韩信决战。他选中的这个地点,被记录下来:井陉。

    来谈论一下,井陉这个太行要塞。

    据说,爱游玩的周天子周穆王,狩猎来到这里,看见一块土地,它的地貌是这样: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名井陉。

    井陉,这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西边就是太行要塞,东边与代接壤。

    赵武灵王占领井陉,进而掌握对中山国战争主导权,这个打不死的小强中山国,再也没有死灰复燃。

    陈馀也意识到井陉战略位置重要性,集中二十万军力。这就是流传后世金典的故事:韩信背水一战。

    还有一句经典的话: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也是楚汉争雄,以少胜多经典的战役。

    来看一下井陉之战基本信息。

    时间:汉三年十月。

    交战方:汉与赵。

    主将:汉韩信、张耳;赵陈馀、李左车。

    兵力:汉军三万,赵军二十万。

    结果:汉胜赵败。

    先来看一下,赵军作战部署。

    陈馀以赵军二十万兵力,驻守井陉口,他的作战意图,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汉军。

    其中一个人提出新的战略:出奇兵,伏击汉军。

    这个人就是李左车。

    李左车不仅是代王陈馀账下一位名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战国四大名将赵国武安君李牧之孙。(对于李牧的事迹,我在《战国风云人物君王篇》系列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面对韩信定魏破代,率军攻打赵国。李左车面对陈馀战略部署,站出来,先表达一个观点:暂避锋芒。

    他又说了关于这四个字的理由:汉军先定魏,再破代,士气正盛,不能硬碰。

    随后,李左车指出汉军存在的劣势:千里运粮、士卒饥疲、井陉谷窄沟长、地势起伏大、车马不能并行、不利于大规模交战。

    针对汉军这些劣势,李左车提出一个堪称完美的防御作战计划:深沟高垒、坚壁不战。

    李左车还拿出一个新方案:亲自率三万骑兵,从小道而出,断绝汉军粮道。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赵军必胜。

    李左车精彩的演说,以及得出的结论,却不被陈馀采纳。对于陈馀而言,李左车没有战功,也没有显赫名声。陈馀听他指挥,用他计策,很没面子。再加上,陈馀在战国时期已经有很响亮的名声,还是秦始皇点名的通缉要犯。

    反秦斗争,他辅佐武臣称王,助公子歇重建赵国。巨鹿之战,催促项羽进兵,鏖战王离,逼降章邯。又从齐国借兵击败张耳,复兴赵国,成为反对项羽分封诸侯的第二个人。

    陈馀战功显赫,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还精通兵法。他本人又崇尚儒家思想,仗着人多势众,说了一句话: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陈馀为了表明自己精通兵法,说了这样一段话:

    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攻打我们。

    陈馀否决李左车提交的作战方案,实行自己制定的作战策略:集中优势兵力,正面迎战。

    接下来,看一下韩信作战部署。

    战事未开,韩信干了一件事:间谍战。

    韩信通过间谍,刺探出敌军战略部署。这个间谍是谁,没有留下他的名字。但,这个人绝对是陈馀身边高层将领,且能够直接探听到第一手作战计划。

    韩信得知,陈馀自大,没有采纳李左车战略意见。所以,他率军翻山越岭,走了一条很长的沟深狭谷。若,赵军在这里布下一支奇兵,韩信举步维艰。

    韩信走出峡谷,来到两条河流交汇之地,在距离井陉口三十公里处安营扎寨。

    趁着夜色,韩信做了两个战略部署。

    1.挑选两千名轻骑。

    这两千骑兵的任务是手持汉旗,走小道,迂回赵军侧翼,占据高地,观察赵军情况。趁着赵军倾巢而出,袭占赵军大本营,切断归路。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旗帜。

    2.背水列阵。

    韩信率领两万人,趁着夜色在绵蔓水东岸,背水列阵。他这样做是为了达到一个效果:告诉赵军主将,他不会用兵,进而迷惑赵军,助其轻敌。

    随后,韩信选择一个决战时间:晨曦微露。

    陈馀见韩信布阵,第一个反应:韩信置兵与死地,不会用兵。

    毕竟,兵法上是这样说的,‘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韩信之举,反其道而行。

    接着,韩信使劲伪装自己,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效果:让外界知道,他不会用兵。

    准备就绪,一场大仗即将来临。来看看,韩信这个军事天才,个人的出色表演。

    韩信亲率仪仗鼓号,与赵军交战。一打就败,为了演技逼真,他特意留下惨败的迹象:扔掉旗鼓仪仗。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对于将帅而言,帅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是要用生命来守护。旗在,人在。旗丢,人亡。

    对于交战双方,能够缴获对方将旗、战鼓,这都是大功一件,会得到重赏。

    韩信丢掉将旗,向后方逃跑。他也将逃跑发挥得淋漓尽致。毕竟,逃跑是一门极高学问。你跑,要让别人知道,是真的跑。否则,你跑,别人不上当,就不会追。

    如何让对方知道,你是逃跑,而不是战略撤退,这很关键。

    韩信表演相当到位,对溃败逃跑,有足够深研究。他做出很多迷惑性动作。不仅丢盔弃甲,还丢掉旗鼓仪仗。

    由于韩信表演相当到位,陈馀见状,认定是溃败。随后,陈馀下达一个命令:全军追杀汉军,一鼓作气,将他们赶到河中喂鱼。

    然而,出现了一个现象。赵军将士,为了争夺旗鼓仪仗,阵型大乱。陈馀也不知道,他所看到。正是,韩信故意演出来给他看。韩信做这么多假动作,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韩信退到绵蔓水岸边,没有退路,他要做一件事:如何阻止溃败之势蔓延。

    撤退,政令没有及时传达给三军,真的会出现溃败。尤其是战败时,只顾着逃命,谁会去听主将下达的命令。

    韩信不愧是杰出的将领,不仅装出溃败迹象,还在最短时间内,扼制溃败,守住阵型。

    然后,韩信开始反击。

    韩信是这样做的,分了几步走:

    1.正面与赵军搏杀。

    韩信退到河水边,再无退路。这就会有两种选择:要么,跳入河中,主动喂鱼。要么,提高战斗力,与敌拼杀。

    汉军选择了后者。

    这也是韩信,留下的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

    汉军将士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战,个个拚命,赵军凶猛的攻势就这样被抑制住。

    韩信利用将士求生存的心里,开始正面阻截赵军攻势。他告诉全体将士一个道理:此战不胜,就是死。

    2.二千骑兵,突袭赵营,拔下赵军旗帜,换上汉军旗帜,切断归路。

    韩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出汉军大胜的假象,扰乱赵军士气。进而,一举破赵。

    陈馀正面击不溃韩信摆下‘背水阵’,又被赵军切断退路,赵营失陷,还有军中旗帜变成汉军。

    陈馀看到这些现象,得出一个结论:赵王歇及朝臣被俘,他输了。

    赵军见状,士气大乱,顿时,纷纷逃命。追击战,演变成被追击。一旦军心乱了,就很难成事。

    陈馀连杀数人,亲自督战,也不能震慑将士逃命,扭转局势。

    韩信趁着这个机会,全力反攻。就这样,韩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一举攻破赵军,扭转战场局势。

    陈馀逃到泜水岸边,无路可逃,又被汉军追上。大量赵军,被水淹死,不计其数。

    韩信背水一战,一举歼灭赵军主力,斩杀陈馀,擒杀赵王歇。

    强大的赵国,就这样被韩信平定。

    接下来,他又会将进攻的新目标,对准哪国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