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繁体版

第九十七章 龙且登场

    蒯通在韩信犹豫要不要攻齐的时候,站出来,献乱齐之策。其中,这两句话,说到韩信心里去。

    1.刘邦没有下达,停止攻齐的命令。

    2.一个将军,比不过书生。

    韩信听了这句话,就做出攻打齐国的命令。这是韩信在刘邦彭城大战之后,献出的计策:北举燕、赵,东攻齐。

    这也是韩信从栎阳率军东征,齐国,是五国(西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诸侯当中,最后一个攻打对象,也是最艰难打的诸侯。韩信靠一己之力,平定北方诸侯势力。

    来看一下,韩信攻打齐国的第一仗:历下之战。

    历下,西面是黄河,东面是泰山,背山面水,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它,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之中,是大禹时期,留下了这样几个字: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

    帝辛(纣王)时又出现了一个名字:泺。

    西周分封,叫泺邑,属于齐国。后来,被改名为历下。

    大秦统一天下,称它为历下邑,属于济北郡。

    历下,地形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它是丘陵和平原汇合交接,地势南高北地。

    韩信兵力有限,又有大河阻挡,前面还有坚城,又有齐军重兵防守。想要打齐国,就要出奇制胜。

    如果正面交锋,不一定能拿下历下。

    这一仗,不好打,很难打。这也是韩信收集兵力,驻扎在平原一个多月,迟迟不动手的原因。

    就在韩信苦恼,如何打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郦食其做通了齐国君臣的思想工作。

    为了表示齐汉较好,齐国单方面做了一个举动:撤掉历下守军防备。

    韩信见状,一条计策就诞生了:偷袭。

    话说,韩信破代并赵,齐国高度关注,在历下驻扎大量有生军力。其中有两个人是这里的主将,被历史记住了名字。

    一个叫华无伤,另一个叫田解。

    由于史料残缺,对于华无伤、田解二人的基本信息,相当匮乏。简单说,只知道这二人的名字,其他一无所知。

    这二人被派去阻挡汉军东进,驻军在历下。这说明,他们得到齐国君臣的信任,尤其是田横的信任。

    按照,郦食其说得那样。齐地广阔,历经田氏三兄弟经营,人心思齐。再加上齐国地理环境好,背靠大海,面向黄河,中间还有泰山、丘陵,以及四条河流南北流向。

    哪怕韩信再能打,拥兵数十万,要想在短时间内打下来是不可能了。而,郦食其说服齐国君臣的行动,给韩信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华无伤、田解等人接到齐王田广、齐相田横的命令,撤掉守备军。

    韩信将计就计,派遣使者,慰劳河对岸的齐军。华无伤、田解见齐汉和好,也派遣使者,前去慰问汉军。

    一来二去,齐汉双方都认为,不会打。

    韩信趁着齐军不备,下达了一个作战命令,发动偷袭。于是,齐汉战争,第一仗爆发了:历下之战。

    来看一下,历下之战基本信息。

    时间:汉四年十月。

    交战方:汉与齐。

    双方主将:汉韩信,曹参;齐田解、华无伤。

    战果:汉胜齐败。

    趁着齐军没有防备,韩信发动突袭,取得了骄傲的战果。

    韩信不仅击败齐军,还在黄河东岸下历城站稳脚跟。韩信能够取得成功,还是要感谢一个人:郦食其。

    否则,以现在目前的状况,韩信想要赢得很轻松,要打上一个问号。

    来看一下,这次伐齐作战,汉军名将阵营。

    曹参、灌婴、傅宽等人,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人物,如陈武(棘蒲侯)、蔡寅(肥如侯)、赵将夜(深泽侯)、丁复(阳都侯)。

    来看一下,被太史公记载取得骄傲战绩的人物:

    灌婴。

    俘虏车骑将军华无伤、将吏四十六人。

    傅宽。

    击齐,败齐将田解。

    历下之战,也标志着齐、汉两国,走向对立面。一旦开战,不死不休。

    韩信拿下历下后,又做了一个战略部署:奔袭临淄。

    临淄,地势南高北低,并向东北倾斜,地处鲁西隆起的北部边缘。其中,淄河自南而北纵穿临淄,是一条天然的护城河,它发源于泰沂山脉及东南部的鲁山山脉。

    临淄,建都时间早。无论是姜齐,还是田齐。临淄,都是东方大都市,也是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齐王田广、齐相田横,刚与汉王使者郦食其达成共识,缔结和平协议。却怎么也没想到,韩信会突然发动进攻。同时,也让齐国君臣意识到,汉、齐两国,只能血战到底。

    由于,韩信是发动突袭历下,又长途奔袭攻打临淄。此时,他们面临两种选择。

    要么,据守临淄,固守死战。

    要么,丢弃临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面对汉军突袭,来势汹汹。齐军溃败,又不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规模可战之力。

    齐国高层做了一个决定:放弃临淄。

    众人聚在一起,商量出一个方案:分开跑。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

    1.分散韩信的注意力。

    2.保存有生力量,避免被韩信一锅端。

    也可以说,齐国的选择,是一种战略性撤退。

    来看一下,齐国高层以临淄为中心,选择撤退的方向。

    齐王田广,选择往南跑,抵达高密。齐相田横选择往西跑,抵达博阳。守相田光南下,抵达城阳。将军田厩选择向东跑,抵达即墨;

    这几位是齐国高层,也是核心人物。他们在,就能凝聚齐国人心,对汉军做出反击。

    从这几个人占据地理位置,以及主要城市。不觉让我想到一个人,他就是战国时期以弱胜强的伐齐名将。这个人就是乐毅。

    齐国的战术,就是想达到这种效果。不正面与韩信打,把他拖入战争泥潭。毕竟,乐毅以燕国之力,再加上韩、赵、魏、秦四国诸侯帮忙,拿破临淄,花了五年也没拿下齐国全境。项羽攻城阳,破临淄,也未能占领齐国全境。

    这一次,齐国高层也采用同样的战术。

    不仅如此,齐王田广还派出使者,前往楚国国都彭城,向项羽求援。

    由于齐国高层选择战略撤退,放弃临淄。韩信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拿下齐国国都临淄。

    为了巩固战略要地,避免被齐军合围,韩信下达新的命令,让曹参还军,巩固后方安全,平定济北郡,将燕、赵及拿下齐地,连成一片。同时,保证粮道和归路安全。

    哪怕打不赢齐军,还能安全撤回。

    韩信亲自追击齐军,扩大战果,寻找齐国核心人物,齐王田广。只要捉拿田广,就能减少攻齐的阻力。

    齐王田广逃到高密,稳定阵脚,也没有退路,一边做好准备与韩信决战。另一边又派人去向项羽求援。

    项羽听说,韩信已经攻破齐国,拿下临淄。顿时,感到不妙。一旦,齐国被韩信拿下,他的处境堪忧。尤其是目前处境,项羽没有诸侯相助自己。楚汉相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项羽十分果断,派了一个人去救齐,这个人就是龙且。

    韩信在齐国闹腾,项羽为什么没有亲自出征?

    这是因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1.项羽走不开。

    项羽东进平定梁地,曹咎战败身亡。刘邦重兵囤积,随时做好进攻态势。楚汉两军在广武涧僵持,不分胜负。也可以说,刘邦牵制住了项羽,让他分不开身。

    2.项羽低估了韩信的能力。

    齐国,背靠大海,坐拥两千里,是相当不好打。

    战国时期,乐毅率领五国之师,攻占临淄,也不能拿下齐国全境。

    项羽也亲自打过一次,陷入齐地作战,被刘邦乘虚而入,攻破彭城。

    名将乐毅打不下来,西楚霸王项羽也打不下来。他,韩信也不可能打下来。

    这是,项羽得出的判断。

    此时,齐国还有大量可战之力,派一个上将军去即可。

    项羽身边,最能打的有四位:龙且、季布、钟离昧、曹咎。

    曹咎战死,钟离昧守荥阳,季布跟着项羽打刘邦。

    项羽能用的人,只有一个。

    这个人,就是龙且。

    龙且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没有给他列传。

    当然,太史公不给他单独立传,不是说他能力有问题。毕竟,能够从其他人传记中,多次出现这个人物的名字。这说明一点:龙且能力也不错。

    韩信攻齐,齐国求援,项羽救援。就这样,龙且登上了历史舞台。

    龙且,来了。

    韩信,你的好运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