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科学修仙
繁体版

第16章 质量标准

    有了标准质量,精度高一些的托盘天平也很快制作出来。

    再接下来是估算重量,结果杨宇发现这里的斤也和地球上的一市斤也非常接近,也就是两斤等于一千克。

    “长度误差应该在±1-2mm之间,那么体积影响也不会太大,重量竟然也如此相似?”

    如此一种强烈的设计感,让杨宇好奇心大作。

    “时间差不多就算了,长度和重量的计量方式都和地球如此相似?”

    “果然是设定好的对吧?”他突然猛地回头,跟木梁上结网的蜘蛛来了个大眼瞪小眼。

    房间内寂静无声...

    “算了,没有就没有吧。”

    中二病发作的时候,总是一惊一乍的以为背后有“观众”,所谓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实际上都是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个铁球和一个铜球,体积一样大,但是明显铜球更重,它们同样高度下落时间是一样的吗?”

    杨宇拿着两颗球在林府内四处求问。

    他的奇怪举动,也引起林府内不少人的好奇。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一片羽毛轻飘荡落地,一颗铁球倏然落地,当然是越重下落的越快!”大家都是这样的看法。

    杨宇微笑着说道:“看来结果可能和你们猜的要不一样了。”

    说完拿着两个金属球走上三楼,这里不是意大利比萨,没有斜塔,要扔球上楼即可。

    双手同时松开释放,在众人的注视下,两个金属球毫无意外地同时落地。

    大家纷纷表示不解,明显脱离了他们的“常识”,当即有人提出是高度太低了,两颗球的重量差距不明显。

    随后杨宇换不同的高度,轻重不同的金属球,结果都是同时下落。

    但是最后他们用纸球和木球下降时间比金属球慢的实验结果反驳了杨宇的话,杨宇不得不解释“空气”的存在,然后引申到空气阻力,才让大家勉强听懂木球比金属球慢的原因。

    至于深度解释“万有引力”的存在,他倒没有费那个心思。

    在地球上,人类花了数千年才在偶然间意识到重力的存在,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认为“物体向下掉落”是理所应当。

    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前提,很难理解科学规律,杨宇是自己搞科研探索,没兴趣费劲做科普志愿者。

    迷信主义一直都有一个至理名言,如果说鬼神之说是假的,为何古人都信?

    那些道经、黄历等等,难道不是解释了很多“反常现象”吗?

    其实事实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初中的《物理必修(三)》和一本薄薄的黄历一样艰涩难懂。

    可能黄历还更加通俗易懂,毕竟黄历能够“解释”更多的生活现象,例如何时婚丧嫁娶等等。

    不管它猜没猜对,起码人家言之凿凿嘛。

    而说绝大多数人看不懂初中层面的科学,这并不是歧视,因为现代的物理化学书给李白、白居易这些博学多才的古人看,他们也是看的云里雾里。

    现代科学是一个逻辑完备的体系,理解需要系统性的教育,否则单拿出来,对于没有接受过科学教育的人来说也看不懂。

    他登上阁楼,在5米高的窗台位置松开手指,秒表估算金属球自由落地时间,忽略掉空气阻力,大概是1秒左右,跟地球上5米物体自由落体时间差不多。

    自由落体公式:h=1/2gt^2。

    高度一致,时间一致,也就是说,这里的引力和地球也相差不大。

    “重力大小代表引力强弱,意味着这里的引力也跟地球差不多。”杨宇摸着下巴继续若有所思,这里的一般生物大小也和地球差不多,引力相差不大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接下来,发生一件事情,令杨宇感到不可思议。

    起因是他有了长度和质量的标准量度,打算小试牛刀,计算这个星球的大小。

    毕竟看这里的地理杂书,儒生只会在书里写“天圆地方”、“无边无际”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表述。

    之所以会用星球称呼这个世界,而不是“天圆地方”的概念,是因为他在古籍里看到这里古人的观测记录,远处的帆船是先看到船头再看到桅杆,以及“天狗食月”的传说等等,明显是行星运行的观测现象,种种迹象表明,脚下很可能是一颗星球。

    “不过即使有远处先看见船头而不是船帆顶,那只能说明在陈国所在的大范围地面是凸面的,天圆地方,也可能地面是曲面。”杨宇自言自语,写下猜测。

    很幸运,现在时节恰好,正午时分的太阳光照能够直射井底,证明此时太阳光是竖直指向地心。

    第二天,杨宇来到三十里外的一处林地,同样在正午时分,在树上竖直吊一根两米的笔直木棍,测量地面上木棍影子的长短。

    再用相似三角形计算公式,粗略得出这个“星球”的直径。

    这个方法,是公元前200多年,古希腊科学家埃拉托色尼使用的,利用相似三角形定理,估算出地球周长为39690公里。

    这也是“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由来。

    简单的加减除乘,杨宇很快计算出结果。

    但是计算出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12645673千米!

    他差点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这个世界起码是地球的百倍大小?”

    地球的直径约为十二万千米,这个方法算出来星球直径竟然是地球的近百倍,忽略掉大量的估算数值带来的偏差,结果最多撑死也就相差个一两倍,但是相差百倍就有点离谱了。

    因为这样意味着星球密度差异极大,可是他根据现有的数据推测过,这里的土壤、砂石密度没有和地球有百倍的差异。

    他拿起炭笔在纸上再次验算了数遍,结果是后面的几位数字不一样,但大概数还是不变。

    星球表面的重力跟星球的整体质量有关,不考虑星球自转和公转的前提下,星球表面的引力计算公式是:

    g=MG/(r^2)=ρvG/(r^2)

    说人话就是,对于同一个物体,星球表面的引力跟星球的大小、密度有关。

    “可是估算出来的重力跟地球差不多啊,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