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当旗
繁体版

第十四章•林家有女

    麦鸣岛的战斗自然影响不到远在天都岛上悠闲自得的林珏,而荒原、草地等等东西,那一晚过后,林珏也再未梦见,于是少年的心情迅速好转。同时,自从林珏与克莱顿见过面后,克莱顿每天都会雷打不动上岛陪林珏闲聊,最开始林珏还觉得有些烦,但聊的多了,他就发现无论自己怎么聊,克莱顿都能接上话,慢慢的,林珏还有些喜欢和克莱顿在一起闲聊的时光了。于是时光流逝,早长莺飞,在林珏和克莱顿天南地北的闲聊中,时间转眼来到三月份。

    三月初一黄昏时分,天都岛听澜阁。

    “嗯~还是家里舒服啊。”独自回到天都岛的院长满足地眯着眼,喝下一口碧竹酒,靠在熟悉的玉旁几上发出惬意的感叹。

    凭着术家的天船,加之署州到圣域之间的航线天气晴朗,一路畅通无阻,她才得以在二十多天里就走了个往返。

    待一路的疲劳都在酒杯里舒展干净,院长放下酒杯,随手拿起规规矩矩摆在桌上鼓鼓囊囊的信,看了一眼。

    上面有:“太平殿亲制”五字。

    “这么多?”院长掂量着手中的信封,轻笑道,“看来这些天,大家都很忙啊。”

    她拆开,迅速而又仔细地扫过。

    脸上笑意更盛:“与吾所想相差不大,圣会李青煌成就封号武。嗯,年轻人就是要扛起大梁啊。”

    伸手招来文房四宝,砚台自动研墨,很快清香的墨汁淌出,院长挥手铺纸,提笔饱蘸浓墨,落笔铁画银钩,丈夫也难有的大气。

    这时和林珏饭后散步到听澜阁外的赵嬷嬷瞧见了半掩着的门,轻声上前,一眼便望见了主位上挥洒笔墨的院长。

    也不出声,赵嬷嬷先是退到外面,食指靠唇,示意林珏保持安静。

    待林珏好奇点头后,她再才带着林珏轻手轻脚走进听澜阁,在靠门的位置轻轻坐下。

    院长还在写。隔一会儿,就有平滑如玉的纸张自旁边书架飞出,乖巧铺在桌上。

    这招……有点帅的,回去可以和克莱顿吹吹牛。

    见着纸张飞来飞去的林珏心中感叹。

    “这下便好。”

    大约写了七八张纸后,院长放下笔,轻吐一口浊气。

    “院长回来了。”赵嬷嬷行礼。

    “嗯,”院长点了点头,微笑道,“得益于家里的天船,来去都很方便。”

    “要用膳吗?”赵嬷嬷问道。

    “用过了。”院长食指微动,纸张飘起按先后顺序浮在空中,等墨干。

    “清秋这个女子很不错,只是一时糊涂,要做错事情了。”院长指了指桌上的笔砚,于是笔尖中的墨汁全数落回砚中,随后笔墨砚各归各位。

    “信是几天前太平殿送来的,很急。”赵嬷嬷不想讨论碧海清秋。

    “是麦鸣岛的事,”院长了然,不再说碧海清秋,点头道,“果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圣会的叛逆神话,这代依旧有一位足智多谋的教主,一步提前近一年的闲棋,都差点吃掉了罗曼,只是任他也不会想到,寒燚居然会在吾的天都岛上。”

    院长含着笑意的眸子忽然投向一边的林珏。

    被院长慈祥目光忽然“锁定”,林珏心中一紧,不好意思地笑着挠了挠头,脑袋瓜警铃大作。

    啊?罗曼?圣会叛逆神话?和我有关系吗?

    慢点来慢点来!上个圣会我还没搞明白呢。

    林珏脑子里依旧是一团乱麻。

    院长又看向赵嬷嬷,问道:“这些天读了什么书?”

    “在读《世国录》。”赵嬷嬷回道。

    “这书读来容易死胡同,”院长点点头,大袖一挥,“吾来讲些有趣的。”

    林珏立刻规规矩矩坐好。

    “业道大家木兼说,‘天下先师在吾心’。”院长悠悠讲起了一句古话,“意思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师在自己心中。木兼此言,是为一反当年只认书本的不正之风。”

    院长略一停顿,继续道:“读《世国录》,观天下国,也是如此。此书离今久远,多处不可辩识,所记亦是一家大论、写者心意,不得公正,其上内容,勿要全然信之。”

    院长玉指点桌,桌上的信封立即飞向林珏。

    林珏双手接住,举在眼前好奇翻看。

    “太平殿,夏历一千二百八十九年自立,至今有七百年,向来低调处世,不干涉天下。北隆列•洛兰为当代殿主,四十年前,其收天下乡野文人,主持编有‘天下事论’一书。收集每季大事秘闻,编写成书,再由石门之术抄送天下。”

    林珏默念信封上的“天下事论”四个大字。

    “这一份,系殿主洛兰亲书加急,近日送达。其中事情,为蒂玛尔兰之战,然其真相繁复,牵连甚广,就连参与者也不尽知全貌。”

    林珏看向封口,赫然有两个圈起来的“加急”鲜艳红字。

    “《世国录》所记为天下诸国,这份刚好提到了一国。”

    林珏放下信封坐好。

    “其中所言者,为西王盟之斯哈刚国。二月初二,斯哈刚船队进攻麦鸣岛,失败,主将贝凉身死。奥利·贝凉,斯哈刚宗亲大将,十年摄政王,权威无上。今正值壮年,行内武之道,修为高深。百姓争路相迎,大道前途可期,不日可为内武至强。可他却于斯哈刚新王登基之时率孤军远洋至麦鸣,直面朝府精锐,以至身死。”

    “斯哈刚王国……”

    院长由贝凉之死反溯其国,不时引用《世国录》里的句子,不时拿出其他大家的观点,从奥利家族当年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名震天下,将斯哈刚国顽强发展的历史画卷徐徐铺开。

    林珏眼里有光,在听到英雄事迹时振奋,听到国王迟暮时又不免叹息。

    历史什么的,最牵动男孩的心了。

    讲了许久过后,院长喝了几口淡茶,点点头:“今天就到这里吧。”

    听得津津有味的林珏缓缓点头,大大的眼睛里透露出他的意犹未尽。

    院长笑笑,伸手招来书架上的一本书,隔空送给林珏,“这本书名为《百载永星》,也是本史书,写的很好,回去看看。”

    “谢谢院长。”林珏开心接过书,恭敬行礼。

    院长声音和蔼:“夜深了,早些休息。”

    林珏兴奋点头,行礼告退。

    院长伸手召来玉凭几,看向一旁没离去的赵嬷嬷,身体放松,靠在玉凭几上:“还有事?”

    赵嬷嬷开口:“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院长离去当夜,珏昏倒在窗边,如何叫也不醒,第二天似乎并无异样。我后留心观察,发现珏每晚都会装睡,待我离去就会起床,离得太远不知在做些什么,约半个时辰方才入睡。”

    “我们这位寒燚,不像他表现的那样单纯啊,”院长微笑着点头,“那么,之前说的一概不知,自然也是假的。”

    “接下来怎么做?”赵嬷嬷低声问。

    “我以赤诚待人,人自然以赤诚待我,若是之后,珏依旧隐瞒,也就随他去吧。第二件事呢?”院长声音温和,轻轻颔首。

    “也是初二夜里,路和克莱顿道别了。”赵嬷嬷轻轻叹息。

    “十年前让克莱顿而不是路拜入圣会,吾其实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了,”院长轻声道。

    赵嬷嬷低着头道:“这些年,路一心扑在学院上,很是劳累,用了很多心血,学院也没有成效。也许让他出去走一走,看看外面的风景,换一换想法,也是好的。”

    “他不是管理学院的料子,不过既然他这般用心,吾倒是也有些想法,”院长看向赵嬷嬷,道,“封山令将要到期,天下江湖又将风起云涌,而能扛过封山令的宗门,必将为了争夺英才而拼尽全力,腾岐学院旧为天下四大名院,当网罗天下英雄,不能给宗门喘息之机。吾选了一名新副院长,你明日便去将人请来。”

    “好。”赵嬷嬷告礼退下。

    然后只剩院长一人的听澜阁里,烛光自灭。

    院长身周似有星辰环绕流转,天空星辰明亮。

    忽然,星辰流转停顿,院长轻叹一声。

    ……

    另一边,岐巍西边的岐峨山半山腰间,腾岐内院灯火摇曳。

    腾岐内院与腾岐学院不同,它的主要职责是为朝府培养专用人才,内院毕业的学子可直接进入朝府分配工作。

    自上任尊者提出“一百零八院”计划并实行以来,朝府的官僚结构发生巨大改变。原本由世家把控的朝府职位被年轻的学院精英们大举占领,为朝府注入了新鲜活力。也正是这些疯狂崇拜罗曼的年轻人们大力支持罗曼的改革,与罗曼一同创建了所谓的“罗曼盛世”。

    作为回报,罗曼以强硬手段扩大了“一百零八院”的规模,将更多的世家权力分配到内院群体之中。截至目前,凡是盟国,其国内较著名的修炼学院无论主动还是被动,至少有一个代表加入了“一百零八院”。

    腾岐内院就是天夏的代表,而克莱顿的对外身份就是腾岐内院院长。

    此时夜已深,但克莱顿的房间里蜡烛还未熄灭。只见克莱顿苦着脸伏在案前,批阅着快堆成山的公牍。

    腾岐内院虽然实质是朝府的修行者官员培训机构,但因其位于天夏境内,所以同时也要接受天夏的管理。

    换句话说,克莱顿不仅要听命于朝府主管教育文化的五道部下辖的一百零八院执行会,还要听天夏朝廷的命令。

    因为年初协同追捕花人天,克莱顿耽搁了许久,回来还啥都没干,直接又被古云干翻躺板板。然后李明赤往麦鸣岛复命,扔下一大堆公牍至今未归,克莱顿醒来后,也是直接住在天都岛,更是没去搭理。

    直到双目通红脸色发绿的下属来腾岐学院堵门,他才恍然想起自己不仅是圣会院部的堂座,还是朝府的官员。

    面对堆积如山的公牍,猛掐人中的克莱顿含泪加班猛赶。

    他克莱顿虽然是朝府的二五仔,但还是很热爱工作的!

    “唉!”愁眉苦脸的克莱顿甩着酸痛的手臂,看了看旁边还有一人高的公牍,心里一大片一大片的绝望。

    “咚咚。”门外有敲门声。

    “进。”克莱顿迅速整理仪表。

    “克莱顿兄!好久不见!”许久未见的郇羞忽然冒出个脑袋来,一脸微笑。

    “郇兄?”克莱顿手上动作不由得一顿,然后他连忙放下手上报告,惊讶道,“郇兄怎么有时间到我这来了?”

    然后他压低了声音:“叛逆追得不紧吗?”

    “害,就剩下左花枝一个独大头,搞不到我们头上。”郇羞笑着进入房间,“叛逆把徐淡钥调去蒂玛尔兰了,结果还是吃了瘪,哈哈哈哈!”

    “蒂玛尔兰?”克莱顿面有疑惑,“去蒂玛尔兰干什么?”

    “对哦,你还不知道。是这样,上个月月初,斯哈刚的船队杀到了麦鸣岛。鬼将奥利•贝凉、叛逆徐淡钥接连出手袭杀罗曼,结果,我们圣会的李青煌当着徐淡钥的面,证封号武!就一剑!嘿!把那老东西吓得够呛!”郇羞哈哈大笑。

    “封号武!”克莱顿大感惊讶。

    在内武者的体系中,封号武基本上已经是顶天的修为了,最顶尖的武仙几乎四百年前才有过的人物。而且一证封号武就逼退了天下前十的玉境印灵者徐淡钥,这经历简直不要太帅了!

    嗯,得和林珏吹吹牛。

    “我打听过了,李青煌是闻部的人。啧!我以后一定找个机会把他请来,教我个一招半式也行啊。”郇羞一脸神往。

    “那、那敢情好。”克莱顿尴尬点头,心里一阵无语。

    大哥,你是印灵者!不是武夫啊!

    “不过现在,”郇羞从怀里拿出钱袋,晃了晃,嘿嘿笑道,“走,咱们还是先出去喝几杯!”

    “走!”有人请酒喝的克莱顿立刻眼睛发亮,立刻把工作抛之脑后,马上就要跟着郇羞出去浪。

    今天的克莱顿喝酒,和明天的克莱顿加班有什么关系?

    明天的克莱顿,拜托了!

    翌日上午,岐巍刺史府大堂。

    天夏有十一州,各州设置刺史,最开始只有监察之责,现在已演变到统领一州民政了。刺史秩六百石,由皇帝直接任命。

    岐州刺史林歆,天夏关西人,少好学,有仪表,举孝廉,除数县长、令,皆治名,拜岐州刺史,至今已有三载。

    岐巍是岐州州治,岐州刺史府衙便置于此城。

    “岐州刺史林歆,拜见梁国太傅!”岐州刺史林歆大步赶来,向赵嬷嬷从容施礼,“梁国太傅远到未迎,是下官失礼。”

    赵嬷嬷起身回礼:“是老身打扰了。”

    林歆上前虚扶:“您可千万别这样说。”

    然后他笑道:“您是圣上特封的梁国太傅,位同三公。下官一州刺史,应当拜见。”

    “老身也只是随侍院长大人罢了。”赵嬷嬷微笑坐下。

    林歆落座,赵嬷嬷继续道:“这次前来叨扰,是奉了院长大人的话。”

    林歆好奇问道:“即是院长大人的事,下官定当全力以赴。敢问院长大人所言何事?”

    “与府上有关。”赵嬷嬷微笑。

    “与下官有关?”林歆面露惊讶。

    此时,在后厅堂,有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在几个婢女的簇拥下悄悄摸到往前厅堂的门处,她对着婢女们指放唇上示意安静后,贴近门缝小心翼翼地偷听父亲与赵嬷嬷的谈话。

    “记得林刺史有一位女儿?”赵嬷嬷问。

    “下官确有一女。”林歆起身请赵嬷嬷用茶。

    赵嬷嬷点头端茶。

    “我家小女,名为栖梧,今年正届花信年华,可是至今无定约、未婚嫁,实在惭愧啊。”林歆坐下,端起茶杯摇头道,“小女只读了几本书,见识短浅,言语轻狂,恐只会耽误院长大人的时间啊。”

    “非也,林刺史请看。”赵嬷嬷放下茶杯,自袖中取出碧原晴空的亲笔信,递给在旁伺候的下人。

    下人恭敬接过送到林刺史手中。

    “院长大人对林小姐很满意,点名让我来寻。”赵嬷嬷微笑。

    林歆接过,翻开一看,顿时大感惊讶:“啊这、这。”

    “腾岐学院副院长的聘书。虽说形制不甚正式,但也是院长大人亲自提笔。”赵嬷嬷微笑道。

    藏在后厅堂的女子兴奋跺脚。

    “多谢院长大人和梁国夫人看重,待小女回来,我一定交给小女。”女儿能得到腾岐院长的看重,林歆心中也是有些高兴,笑着点点头,看过聘书,收入袖中。

    赵嬷嬷又和林歆闲聊了一阵,见时候不早,便起身离去。

    “爹!”赵嬷嬷离开后,年轻漂亮女子再也按捺不住兴奋,跑出来对林歆行礼。

    “栖梧在啊。”林歆微笑颔首,从袖中取出聘书交给满脸写着开心的林栖梧,温和道,“想来刚才的话,你都听到了?”

    “都听到了。”林栖梧兴奋接过信封。

    “那就看看吧。”林歆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林栖梧赶紧打开,映入眼帘的磅礴大气的字迹。

    “林氏女栖梧启:

    腾岐学院副院长一位空缺,吾以你为最佳。

    腾岐学院院长。”

    “真是腾岐院长的字迹!”林栖梧声音里满是惊喜。

    “你又哪里见过腾岐院长的字迹。”林歆笑笑,欣慰注视着欢呼雀跃的女儿,不过很快他似乎想起了什么,连忙叮嘱,“栖梧你记住,院长的学生克莱顿,你可得离那小子远点,那家伙,是出了名的浪荡子,小心不要被骗了……”

    林歆絮絮叨叨地说着克莱顿的缺点,林栖梧则笑脸盈盈,抱着聘书翻来覆去地看,也不知道听进去了她父亲的几句话。

    (名词解释:

    木兼:业道第四位先师。生于夏历一千七百六十一年,死于夏历一千八百三十七年。其余略。

    天下事论:由太平殿所写。太平殿成员遍于乡野,闻听天下事。与朝府等多个势力合作,为其收集要事,太平殿再编辑成书,一天一写,一季一发,极具时效性,但价格极其高昂。

    《百载永星》:夏朝史官所著史书,讲述了永星王朝百年历史,原七十六篇,现存三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