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伊:人生如画待轴展
繁体版

第二卷 第九章 修行三境

    姗姗来迟的静安大师一到讲台,书舍里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今天是‘修行三境’这门课程的第一课。大家都知道,武学修炼有‘三阶四境’,为什么我这里只有‘修行三境’?”

    大师自问自答:“很简单,因为最后一境我不会。”

    书舍里响起一阵轻微的笑声。

    “另外,这门课是修行,而不是武学修炼。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文学院的学生也应该来听听这门课的。”

    “嗯,今天有两个女学生。不错,听这门课你们不会后悔的。”

    “不过基本上都是武学院或者想进武学院的学生。我们还是从武学境界说起。”

    “三阶四境,三阶是指每个境界都高中低之分。四境的前三境,炼体,修身和心意境,这三境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炼体和修身有什么区别,修身和心意境有什么区别?大家有没有想过?”

    “来来来,这位学子,你说说有什么区别?”静安大师随意的指了前排的一个学子。

    “炼体炼的是筋肉。修身修的是气,或者说内力。心意境是能沟通天地之力,将五行内力化形。”

    “你说的对。但是这些都是表象而已。你有气,自然就是修身境,能将内力化形攻击,自然就是心意境。这三种境界的内在表现是什么?”

    学子挠挠头,没能答出来。静安大师又指指前排的另外一个学子,这个学子站起来之后,支支吾吾也没能说出话来。

    顿时前排的人顿时都后悔了自己选择的座位。

    静安大师不以为意,示意学子坐下,继续说道。

    “如果按照内在,我将修行也分为三境。”

    “这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师者不能道。”

    思柔原本有些无趣,听到这里,眼睛突然就亮起来了。

    这些词她都看过,来自宋朝的晏殊、柳永和辛弃疾三个大词人的作品,没想到居然还和修炼也有关?

    她立刻正襟危坐,认真的看向了老师。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讲的是寻觅,是觅道。你们大多数都进入了修身境,那在炼体境的时候,你们修炼的是什么?你们的修炼,和一个每日砍柴打猎为生的农夫,有什么区别?”

    岂伊回想起自己的经历,每日练力气,练速度,练习基础的拳脚功法和刀枪棍棒,老头还让自己去劈柴打猎,好像真和一个打猎的农夫没有区别。

    “大多数的炼体之道,都讲究身体锻炼。但其实身体锻炼,根本不能称为修炼。就像那打猎的农夫一样,强身健体,但是并不会突然进入修身境。”

    “为什么要望尽天涯路?因为只有从寻觅道路那一刻开始,才算进入第一境,找到自己的路,才算走完第一境。”

    岂伊如雷贯耳,好像终于找到了自己之前一直没能进入修身境的原因,原来自己一直都没有在修炼真正的第一境,只是在强身健体。当自己终于走到炼体的巅峰,开始寻觅方向的时候,茫然四顾,却发现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所以这第一境,我认为不该叫炼体,应该叫觅路。有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修这第一境,他们天生就明白自己所求之道,这种明白不是心里明白,而是刻画在身体里的明白。”

    “所以道家喜欢孩童时期就能感悟五行之力的人,有道者修道,自然比无道者觅道来的快。”

    “但是这心里明白的道,和身体明白但心里还不明白的道,可不一样。道也有大小,也是会变的。这个我们以后再讲。”

    思柔也是听的如痴如醉,把这些当成诗词解析的话,那可太深刻了。原来自己喜欢那些优美的诗词,经常反复吟诵,沉迷于其中的感受,却从没想到背后能有如此深刻的思想。

    就像这句“望尽天涯路”,自己只是喜欢吟诵时的韵律,幻想自己在高楼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这些都是顾影自怜的感受,何曾想到这寻觅天涯路的根源,居然可以是寻觅人生之道?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才是讲真正的修炼过程。”

    “修炼之中,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这讲的是修炼的时候需要从有我之境修炼到无我之境。看待事物时心中都是自己的感受,这是有我之境。能够真正沉浸在物之中,以物的感受来看待这个世界,才是无我之境。

    “这修身境,虽名修身,却需忘我。以我观我,就如以我观物,入忘我之境,再格物致知。只有进入忘我之境,才能真正完成修身。”

    啊,好像好有道理,但是讲的太快了。岂伊有点抓狂,如何修炼,如何忘我,老师你倒是详细点讲啊。

    后面的阿布听到这里,突然涌起了一阵激动的感觉。进入修身境之后,自己对如何修炼一直有些迷茫。如果只是修炼内力和招式,不过是提高实战能力而已。而今日听得此言,恍如茫茫大海之中的一盏明灯,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以我观我,就如以我观物,入忘我之境,再格物致知。”阿布喃喃说到,“原来如此啊……”

    思柔则恨不得让老师停下来,刚刚出现的诗词分别来自欧阳修、秦观、陶渊明和元好问,老师你倒是逐字逐句解释一下呀。原来这诗词还能划分为“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境界还不是一般高低。

    思柔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要不回去求父亲让静安大师单独给自己讲讲课?

    算了算了,今天是总纲,后面会慢慢讲的。

    静安大师没有理下方的学子们是否能跟上,开始讲最后一境。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前面两境,如果用简单点的话来讲呢,第一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不是水。这第三境呢,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你们见那些心意境的高手们,飞天遁地,举手投足之间,用内力调动天地间的元素之力,气象万千,是不是都觉得他们是某天顿悟天地至理,突然理解了如何掌控天地之力?”

    “顿悟是可能有的。但是如何掌控天地之力不是一夕顿悟出来的。就如走到山巅,蓦然回首,你会发现那些山路虽有变化,似乎本质并无不同。那些天地之理朴素至极,原本就在那里,你可能刚入修身境的时候很早就懂了,也可能在修炼的过程中慢慢弄懂的。但是他们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只是你原来不知道如何运用而已。”

    “啊!”阿布激动的站了起来,满脸惊讶之色。他想起了雷遁术,简单至极,却变化万千。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阿布。这个人突然站起来干嘛?

    “啊什么啊,你听懂了?”大师不耐烦盯着阿布问道。

    “没,没完全听懂……”阿布脸色一变,结结巴巴的说道。刚刚那一刻确实很激动,他觉得自己听懂了,那种感受太真切了,仿佛自己亲身在体验那些感受一般。

    但是大师让他说出来的时候,他立刻就明白了,自己还没真的懂,因为说不出来。

    自己仿佛看到了前方的路,但无论看的多真切,甚至能看见路上的石子,但你不能说你会,因为毕竟这路还没走完。

    “如果你真的懂了,那现在就该进入心意境了,这门课也不用再听了。”大师说着露出一丝笑容。

    整个书舍的学生都发出了笑声。

    “这些就是修行三境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大师走书舍里来回走动,这时候走到阿布的旁边,刚好说完最后一句:“今天就到这里,下课吧。”

    “愿意修习这门课的,好好思考一下。”

    “谢谢先生。”所有的学生都站了起来,朝着大师鞠了一躬。

    “悟性不错,后面有问题可以直接来问我。”静安大师一边接受大家的鞠躬,一边怕怕阿布的肩膀,轻轻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