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真经之内经篇
繁体版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阴阳之道

    一阴一阳谓之道,世间万物,皆有阴阳。辨明阴阳对于中医诊病来说,至关重要,《黄帝内经》开篇论述到,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动为阳,静为阴;运气太过为阳,不及为阴;脏腑实热为阳,虚寒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神为阳,精为阴;后背督脉为阳,前胸任脉为阴;六腑为表为阳,五脏为里为阴……

    中医治病,重在调理。天之道,补不足而泻有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何为自然?我认为,不变的规律就是自然。比方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就是自然。一年四季,寒暑交替,循环往复,就是自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就是自然。而对于中医来说,阴阳平衡就是自然。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和合,乃为至道。大道至简,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领悟阴阳之道,那就离真理不远了。正如张伯端《金丹四百字》所说,“悟得阴阳理,圣胎不难结。”阴阳之重,可见一斑。

    为人医病,先辨阴阳。阴虚阳盛则滋阴潜阳,阳虚阴盛则补阳填阴。那么如何区分阴阳呢?传统中医采用“望闻问切”四诊之法,派生出“舌诊”、“脉诊”、“面诊”、“手诊”等诸多方法。举个简单例子,中医讲气虚则胖,血虚则瘦,胖人多虚寒湿阻,瘦人多实火燥热,这就是简单的望诊。

    第二节五行之法

    金木水火土,是谓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对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对六腑,胆属木,小肠属火,胃属土,大肠属金,膀胱和三焦属水。五行对四季,春属木,夏属火,季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五行对四方,东属木,南属火,中央属土,西属金,北属水;五行对五味,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五行对五色,青属木,赤属火,黄属土,白属金,黑属水;五行对五志,怒属木,喜属火,忧属土,悲属金,恐属水;五行对五官,眼属木,舌属火,口属土,鼻属金,耳属水;五行对六气,风属木,热属火,暑湿属土,燥属金,寒属水……

    上医治病,见微知著,由外及内,观形体发肤,问五志七情,可知晓病人五脏六腑阴阳归属,个中道理,在于通晓五行之法。肺主气,肝主血,心主神,肾主精,脾主津液;肺主皮毛,肝主筋和爪甲,心主脉,肾主骨和发齿,脾主肉和四肢;怒伤肝,使人肝火亢盛;喜伤心,使人心气涣散;悲伤肺,使人易感风寒;忧伤脾,使人不思饮食;恐伤肾,使人肾阳不足。久视伤神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卧多言伤气,声色不节伤精伤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