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从四合院开始诸天旅行
繁体版

第170章 日常琐事

    梁拉娣最近变化也挺大,主要是跟在杨文华身边久了,比起之前明显胖了一些。

    更重要的是关键点再次发育,这让杨文华感到非常欣慰,总算没浪费掉他的良苦用心。

    等聚餐结束,他们三人结伴离开师父家。

    依然是杨文华负责送梁拉娣,不过在和任家成分别时,他也拿了一份青菜给任家成,也算是他这个师弟的一点心意。

    骑车穿梭在安静的大街上,梁拉娣安心的抓着师弟的衣服,感觉两人这时就像一对回家的夫妻一样。

    不过因为知道师弟有未婚妻,所以哪怕她已经明白自己的心意,也不敢对师弟有任何的表露,生怕会被拒绝导致关系疏远。

    “师姐,你过年是回村里还是在城里。”

    杨文华也没别的意思,只是觉得这妞要是过年不回去,那就让她去家里一起过年。

    毕竟过年孤零零的那种滋味他懂,自然不愿意让喜欢的女人那样。

    “要回去,我之前就答应了王婶,今天一定回去陪她过年。”

    杨文华知道王婶是梁拉娣在乡下时的邻居,并且现在是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

    这些年她家对梁拉娣一直很照顾,不管是以前她丈夫在时,还是后来她丈夫因病去世,她对梁拉娣从来没改变,可以说是村里对梁拉娣最好的人。

    “这样啊,那你是得好好回去陪她。”

    知道梁拉娣过年有人陪,杨文华也就没多说什么。

    15分钟后,梁拉娣的宿舍到了。

    这里一片都是机修厂的员工宿舍,全都是那种十来平的单间。

    这些房子不是分给工人的,工人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一但工人调走或离开机修厂,机修厂就会收回房子,在分配给其他需要的人住。

    当然,也不是谁都能分到宿舍,毕竟机修厂整整几千人,哪里来的那么房子分配。

    梁拉娣能分到宿舍,主要是师傅李国强的缘故,要不然她只能自己去租房子。

    “我进去了,你回去路上骑慢点。”

    梁拉娣强忍着心中的不舍告别,毕竟晚上也没办法请杨文华进去坐坐,要不然被人看到还不知会传成什么样。

    “等等。”

    杨文华叫住转身的梁拉娣,把身上的包递给她,

    “里面是我给你准备的年礼,你直接这么拿回去,等明天再把包给我。”

    “年礼?”

    梁拉娣眼前一亮,心里的郁闷马上一扫而空,一点也不客气的接过包.........

    见梁拉娣就想打开包,杨文华对这个吃货一点办法都没有,无奈道,

    “你还是回去再看吧,”

    “呀,我...我这不是太好奇了嘛。”

    梁拉娣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暗恨自己怎么这么不争气,每次一碰到吃的东西,总是在师弟面前这么丢人。

    接下来的几天,杨文华分别给陈雪茹、徐慧真、王主任都送了些东西。

    随着大年三十不断临近,大杂院里也开始热闹起来。

    人们为了过年,一两个月以前就开始准备。

    你问准备什么,当然是吃饺子。

    攒点肉,攒点白面,就为了在大年那一天,家里能吃上象征团圆的饺子。

    阎埠贵也开始给大伙写对联,最开始的他还担心杨文华会抢生意,可杨文华哪里有那闲工夫。

    毕竟写一副对联,好点人家能给上一盒烟,一般的人家就是抓点瓜子花生什么的,也就是阎埠贵贪便宜才会这么积极。

    当然他也按照一大爷的指使,顺便就按户收一点瓜子花生什么的,为初一那天的全院大会做准备。

    这是三位管院大爷商量后的决定,认为在年初一开个全院大会,大家聚在一起吃点零嘴聊聊家常,能让院里的大伙更加齐心。

    并且如果这次办的好,那以后这事就成为院里的惯例,以后年年都这么来一次。

    “文华,你托我写的对联写好了,这一副对子我可是下了功夫的,你快来看看。”

    阎埠贵拿着一副对联大张旗鼓过来,就是想让其他人知道,别看杨文华也是个文化人,可不还是得托他写对联。

    这样就能证明他写的对联最好,主要是想要稳固他在院里写春联的地位。

    别看这个小小的春联,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全院有二十来户人家,那可就是几十副春联。

    这春联在没钱的人家也得要。

    为什么?

    不就图个今年有个好彩头。

    但你要了就得给润笔费,你总不能白要人家的东西是不。

    这样一来,他们家过年的零嘴就能省下不用买,这就是他常说的--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穿越已经半年。

    杨文华对阎埠贵也算了解不少。

    这人不过就是爱占便宜,有多坏倒不至于。

    况且杨文华也不会写毛笔字,找阎埠贵是写,找别人也是写,结果都是一样,那干嘛不找熟人?

    “阎老师来啦,快让我欣赏一下您的墨宝。”

    见杨文华出来,阎埠贵笑着把春联递过去,

    “哈哈,我就知道全院就你最懂我,看看,这我专门给你写的。”

    接过春联展开一看,杨文华笑着念道,

    “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高升,好事临门。”

    这字写的确实不错,毕竟也算是老学究,对联写的也还行。

    就是红纸的质量不怎么样,这阎埠贵还真是会算计呀。

    “好,字好,对子也好,阎老师不愧是大知识分子。”

    没一会阎埠贵左手拿着两盒好烟,右手端着一个箩筐高兴的走了。

    烟是杨文华给的“润笔费”,箩筐里面是杨家为初一大会“捐献”的花生和瓜子。

    得了好处,阎埠贵见人就表扬杨文华识货大方。

    大伙虽然对对阎埠贵都有些不屑,但还是很眼馋他手里的东西。

    阎埠贵不仅不在意他们的目光,还暗暗得意,这就是能力,这就是本事,你们羡慕也没用。

    说起来以前大伙看待杨文华崛起,虽然也觉得他有本事,但他即使表现的谦虚低调,可更多的还是眼红嫉妒,大部分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杨文华当然明白这些人的想法,这也是当时会他一在低调的原因。

    不过自从那次袁国华开车来做客以后,他突然发现大伙越来越尊敬自己,也不再想着看自己的笑话了。

    现在他的地位甚至快赶上三位大爷,院里一些年轻人产生矛盾甚至会找他去评理,俨然一副以他为首的样子。

    不过杨文华对此毫不在意,对于在大院里争权夺利他也没有任何兴趣。

    这时傻柱也过来了,并且人还没走到身前,那大嗓门就先嚷嚷起来,

    “文华,今年咱们一起过年怎么样?”

    “行啊,这事你不说我还准备去找你呢。”

    杨文华明白何大清跑路去了保成,现在家里就剩他和妹妹,两个人过年确实太冷清。

    这时一大爷也过来了,他也是过来问杨文华要不要一起过年。

    他也是琢磨着后院聋老太太和傻柱兄妹没人管,杨文华今年也没结婚只有母子两,那干脆就组织院里几个孤独的家庭一起过年。

    到时每家都出点东西,大家一起也能热闹一下。

    杨文华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本来他就打算叫上聋老太太一起过年,那一大爷和一大妈肯定也要邀请。

    毕竟聋老太太的饭食基本都是一大妈在负责,叫聋老太太过年肯定不能不邀请一大爷夫妇。

    见杨文华答应一大爷也很高兴,毕竟他们夫妻两也没孩子,大家一起过年确实会更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