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尘何安
繁体版

第8章 诸葛巧计败黄巾(二)

    第二日清早,还没到开城门的时候,泰山郡太守张举,便领着城内仅有的五百多骑卒从北门而出,看似慌张地向北一路绝尘而去。

    有守城门的士卒见到这番情景,心中不安起来,连忙跑去了官寺,准备将这事报告给郡丞诸葛珪。

    谁知,刚一进官寺大院,就看到郡丞正在给官寺内的官吏、士卒们分发黄头巾,报信的兵士一时大受震撼,呆在了原地。

    诸葛珪见有兵士进院,便把手中的黄巾交给了别人,走到军士面前,问道:“我记得你是守城门的徐家大兄吧,有什么事吗?”

    那军士略有些艰难地咽了口口水,回答道:“郡丞,我刚刚在值守城门的时候,看到府君他……”

    诸葛珪拍了拍这人的肩膀,柔声说:“回去准备好黄色头巾,告诉其他几位值守的军士也准备上,府君的事不要声张。”

    这人还想再说些什么,只见诸葛珪摇了摇头,无奈之下,那人也只好退下了。

    时间很快就临近午时,常青一上午都在跟着诸葛瑾到处跑,又是送信又是送黄头巾,城内几乎转了一圈。常青大概能猜出来诸葛珪想到的计策是诈降,可四百多号郡卒即便诈降之后混入到了黄巾军的队伍之中,又能掀起多大波澜呢?如果统领这支黄巾军的渠帅不是白痴,也应该知道不能把新投降的士卒编到一起,这样一来,诈降更显得毫无用处了。

    正在常青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位诸葛珪的家仆匆匆找到了诸葛瑾和常青,并告诉这二人,赶紧前去南门,黄巾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到了。

    箭已上弦,虽然还不清楚诸葛珪到底要做什么,但常青知道,此时此地肯定不是诸葛家覆灭之地,他也只能全方位去信任诸葛珪的判断了。

    梁甫城周围并没有河流经过,南门外也就没有正经的护城河,只有一道一丈多深的土沟,里面歪七扭八地插着些木桩。常青两人赶到时,诸葛珪正站在吊桥上眺望,不远处已经能看到一股股烟尘,以及几只明晃晃的黄色旌旗。

    诸葛珪叹了口气,将早就准备好的黄色头巾绑上,向着那几只旌旗作了个揖。

    等到携带这些旌旗的骑兵靠近之后,诸葛珪高声呼喊道:“黄天在上!泰山太守张举张贼已在今早弃城而逃,在下泰山郡丞诸葛珪,愿携城而降,还望诸位黄天义士垂怜!”

    听到梁甫城要不攻自降,几个骑兵立时调转了马头,飞也似的跑回去报信了。

    那几名骑兵重新融入烟尘之后没多久,原本慢吞吞的烟尘突然加速了起来,看起来对方的渠帅很轻易地就上了钩。

    “父亲,黄巾贼加速了!”诸葛瑾垫着脚观察着远方的烟尘,看上去十分激动。“这伙蛾贼的渠帅确实不过如此。”

    诸葛珪拍了拍诸葛瑾的脑瓜:“不可大意,阿青,你觉得呢?”

    常青看了看神色激动的诸葛瑾,琢磨了一下:“既然大人说不可大意,那想来蛾贼突然加速行军,也不一定是为了赶过来接收城池?”

    诸葛珪微笑着摇了摇头,回答道:“其实也不是,我是想说,你们把取胜想得太简单了,对方毕竟有两万多人,哪里是掉进了陷阱里就会束手就擒的呢?行军打仗,不能因为对方主帅做出了愚蠢的决定,就把自己放到必胜的位子上,不然下一个犯下愚蠢错误的人,就有可能是自己。”

    诸葛家的临时军阵小课堂?常青一时想不通为啥这时候诸葛珪突然上起课来,但还是跟着诸葛瑾回应了一声:“谨遵父亲/大人教诲。”

    等了没有多久,黄巾军们就稀稀拉拉地赶到了,确实是乌合之众,既没有列队,也没有警戒,甚至于最先赶到的几名黄巾军在看到城头上没有弓弩手之后,就这么大摇大摆地打算入城了。

    看着这些仿佛要进城赶集一样的人,诸葛珪也不禁扶了扶额,拦住了几个刚踏上吊桥的黄巾军,说道:“诸位……额,黄巾兄弟请止步,劳烦兄弟们代为告知渠帅一声,说泰山郡丞诸葛珪在此恭候。”

    一名黄巾闻言打量了诸葛珪一下,又仔细看了看诸葛珪腰间的黑绶,指了指后方说道:“俺们渠帅就在后面,一丈高,大小眼,全身披铠的就是,你过去就能看到了。”

    诸葛珪无奈地叹了口气,张开双臂,一副要把过桥的人都拦住的样子:“为城中百姓安危计,汝等皆不可入城!”

    一听说不让自己进城,为首的几个黄巾立刻叫嚣了起来,有几人还抽出了刀子,显然是有动手的打算。

    诸葛珪见气氛不太对,连忙挥手,让诸葛瑾和常青躲到自己身后,而后又抽出腰间的长剑,和一众黄巾对峙了起来。

    “呸!狗官,就知道你不是真心投降!连城都不让我们进,兄弟们,黄天在上!杀了这个狗官,咱们进城!”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立时有不少人应和了起来:有想要进城后大吃一顿的,有想要找个好点的床美美睡一觉的,更有甚者,把抢钱、抢女人都顺口说出来了。

    诸葛珪被眼前这帮乌合之众气得冷笑了起来,长剑奋力一荡,硬生生把最靠前的两把刀震落在地,而后长剑前指一人的眉心,冷冷道:“把你们渠帅叫来,快!”

    被长剑指着的黄巾军一下子慌了神,立刻连滚带爬地向后方跑去,刚刚还在起哄舞刀子的人也都安静了下来,就这么堵在了吊桥上。

    “让开!让开!”

    没多久,一阵马蹄声传来,然后是几声怒喝,堵在吊桥上的黄巾军立刻低着头撤出一条路来。

    一个身披黑甲的昂藏大汉骑着匹瘦弱矮小的战马骂骂咧咧地走到诸葛珪面前,就在马上冷冷地打量着诸葛珪。

    诸葛珪毫不畏惧地迎上了大汉的目光,两人对视良久,大汉率先一笑:“嘿嘿,诸葛郡丞肯归降黄天,实在是黄天之福,莫要为了几个不知事的蠢货生气,哈哈。”

    说完,大汉翻身下马,对着诸葛珪拱了拱手:“在下李大目,受大贤良师委派,任这一方渠帅,手下这些兄弟都是粗人,不懂规矩,还望诸葛郡丞海涵!”

    总算碰上一个说话还算讲理的,诸葛珪稍稍松了口气,回礼道:“既已献城,在下也就不是什么郡丞了,李帅唤我君贡即可。”

    “哈哈哈哈,君贡兄客气了!”李大目重重地拍了拍诸葛珪的肩膀,又指了指后面陆陆续续赶到的部队,问道:“既然俺已经和君贡兄见过面了,那俺手下这些兄弟,可以进城了吧?”

    “李帅,不可。”诸葛珪摆了摆手:“梁甫非是大城,难以容纳如此众多的黄巾兄弟,更何况城中百姓对黄天仍抱有畏惧之情,恐不好与众多兄弟相处,而且在下在说服城中百姓、官吏同意献城之时,也许诺他们,保其周全……”

    “得了得了得了,一路上你们这些官吏都是这一套,无非就是怕我们兄弟进城之后烧杀掳掠嘛!”李大目满脸厌烦地挥了挥,像是驱赶蚊虫一样,躲开了诸葛珪:“俺们黄天之民……算了,来人,把几个力士叫过来,随我进城,再派出四队人,把城门守好,其余人,城外五里扎营!”

    随着李大目一声令下,周围的黄巾军一哄而散,诸葛珪想上前致谢,却被李大目伸手拦住,等又有十多个和李大目一般健壮的大汉到了之后,李大目才开口对诸葛珪说:“诸葛郡丞,我带些护卫进城,可以吧?”

    诸葛珪怕再惹得李大目厌烦,赶紧躬身说道:“请李帅自便。”

    不等诸葛珪起身,李大目便翻身上马,带着那十几个手下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