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尘何安
繁体版

第28章 坐谈天下事

    等诸葛玄和杨志整理好队伍,把人都带下山,常青已经回庄子里补了一觉了。

    可怜诸葛瑾在庄园里守了大半夜,心中忐忑地等着消息,结果常青一回来啥也没说,倒头就睡,任凭诸葛瑾把门框都快敲坏了也没应答。

    急得诸葛瑾硬生生扯下了一大把头发。

    等到天色大亮,诸葛玄领着大队人马看到了靠着庄子大门睡觉的诸葛瑾。

    “叔父!杨老师!你们可算回来了!”诸葛瑾被脚步声惊醒,看到亲人回来,喜出望外。

    诸葛玄翻身下马,亲昵地揉了揉诸葛瑾散乱的头发:“阿瑾,辛苦守夜了,庄子这里没什么事吧。”

    “叔父放心,一切无虞。”诸葛瑾突然想起来什么,说道:“只是阿青回来得早,也不曾与我说明情况,只是自己回去蒙头睡觉。”

    语气之中,颇有些埋怨。

    诸葛玄哈哈一笑:“阿青今夜立了不小的功,又辛苦跑了好几趟,且让他安心休息吧。”

    回想起常青回来时灰头土脸的样子,诸葛瑾有些好奇:“叔父,阿青今晚也去杀贼了?”

    诸葛玄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他只是听杨志说常青今夜立了大功,至于具体做了什么,并不清楚,此时诸葛瑾问起,诸葛玄只能看向杨志,双眼中满是求助的意味。

    “据阿青所言,他应该是想偷偷溜上山时,不小心闯进了匪徒们埋伏的山谷,而后他就急中生智,和匪徒们周旋了起来,最后他不仅打探到了匪徒们的阴谋,还把匪徒们引到了一条小路上,好让我等可以轻松击溃这些匪徒。”

    杨志稀里糊涂地把过程说了一遍,诸葛瑾听完之后头更大了。

    怎么就不小心闯进了埋伏的山谷,怎么就周旋着把阴谋都套出来了,还能自己一个人全身而退?

    诸葛瑾向身后看了去,虽然看不到常青睡觉的房间,但诸葛瑾总有种感觉,常青正在房间里,通过不知道什么妖法,看着大门口的这些人。

    当然,常青哪里会什么妖法,他一回来就赶紧跑去屋子里把自己关起来,原因只有一个,义体管家报警了。

    左眼视野内全是密密麻麻的红字,从需要营养摄入到神经递质过热,还有什么肌肉溶解警报等等,忙前忙后了一晚上,常青还以为是自己天赋异禀,结果只不过是义体管家替他背负了所有。

    也不能说是所有,只是暂时替他背负,现在原封不动都还给了常青。

    常青躺到了床上之后,陷入了一种哪动哪疼,哪不动也疼的状态,之前诸葛瑾的敲门声他自然是听见了,只不过根本起不了身,连嘴也张不了,自然被诸葛瑾误以为是睡死过去了。

    实际上,常青正难受着呢,他还挺希望诸葛瑾破门而入,救一救他,至少给送点吃的来。

    但可惜,诸葛瑾宁愿跑到大门口去睡觉,也没想到闯进去看一眼,常青就只能靠身体里还剩下的那一点点营养和能量来恢复各项机能。

    好在义体管家的智能化程度相当高,优先修复了常青的食道和肠胃部分出现的问题,又开始修复双腿和双眼的神经,等到诸葛玄他们回来时,常青已经可以颤颤巍巍地下床了。

    好不容易把自己挪到了门边,常青听着门外的脚步声,奋力向前一靠,整个人压在了门上,同时也发出“砰”的一声响,成功吸引到了门外人的注意力。

    门外是几个正好经过的猎户,听到声音立刻进屋查看,就看到常青整个人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嘴里有气无力地说着:“快,给我吃的……”

    等常青能正常行动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小半天的时间里,常青干掉了整整五只雉鸡,三只兔子,还有七八碗麦粥。

    配合着义体管家激发的营养全吸收功能和乳酸快速代谢功能,常青在地上翻来覆去打了一个时辰的滚之后,终于恢复了正常的行动能力。

    当然,全身酸痛是免不了的,还有肾上腺素过高引起的后续各种反应,按照义体管家的预估,常青这种半虚弱状态,至少要持续十天。

    十天就十天吧,也不是什么大事,常青如今满脑子都心心念念的那些精锐黄巾力士,这可是未来乱世之中立身的根本,对于部曲制,常青虽然了解不多,但多少知道一些,以后不管是给谁打工,只有手里有自己的部曲,才能有话语权,才能不断上升,才能保住自己周围的这些朋友亲人。

    所以,这两百黄巾力士,常青势在必得。

    换了身干净衣服,又好好洗了个澡,常青稍一打听,知道诸葛玄等人还在庄子里没有回阳都,便趁着天色未晚,去寻自己的两位师父了。

    一进二人所在的大堂,常青就开门见山:“老师,二百黄巾力士可为将来诸葛家立身之本,那个太平道人柯学何在?黄巾力士们对这人奉若神明,咱们得想办法让他效忠于诸葛家才行啊!”

    诸葛玄和杨志对视一眼,有些可惜地说道:“柯天师已经追随张角而去,阿青,慎言啊。”

    “什……?”一个费尽心思从黄巾之乱活到了现在的人,怎么突然就去给劳什子张角殉葬了呢?张角本人都被皇甫嵩挫骨扬灰了好吧!没了柯学这人在中间当润滑剂,这些黄巾力士能死心塌地替诸葛家卖命吗?

    “依照柯天师所言,他苟延残喘至今,就是为了让手下这些黄巾兄弟们有一个好的归宿,不想让他们再死于刀兵之下。”

    诸葛玄说的很凝重,语气中也透露出对柯学这种做法的推崇,再加上杨志也在一边连连点头,常青知道,这些人是不能再被当做进身之阶,垫脚之石了。

    “如此,老师打算如何安置这些人?”

    “我意想让他们先跟着家里的猎户和木工们进山伐木、狩猎,等过两年,这些人有了自己的积蓄,便替他们买几亩良田,让他们做回良家子。”诸葛玄目光眺向屋外:“来时我与这些人聊了聊,他们之中大多是田产被强占了之后,走投无路才投了黄巾,后来便跟着柯学做了黄巾力士,彼时柯天师还坚信跟着张角真的能建立天下太平的黄天之世,结果不到半年,张角自己就病死了。”

    “张角一死,柯天师也跟着心灰意冷,便带着剩下的这二百人黄巾力士,逃到青州,一直在各个大山中徘徊求生,今年偶然遇到了巴阔组织的那伙匪徒,之后巴阔就盯上了这些训练有素的力士们,整日想着说服柯学和他一起攻占阳都。”

    话正说到一半时,诸葛瑾也赶到了大堂,诸葛玄便示意他坐到常青旁边,然后便继续讲述自己从黄巾力士那里打听到的事情,包括他们在山中的住处以及沂山更深处的一些零散盗匪等等。

    诸葛玄说完自己知道的事,又问起了常青昨夜的动向,常青也不隐瞒,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除了回来之后跟义体管家有关的那些事,常青觉得以现在这些人的认知水平,应该理解不了义体管家是什么,干脆不要让他们多想比较好。

    等常青讲完,诸葛瑾才找到机会开口:“叔父,刚刚从阳都传过来的消息,弘农王被董贼鸩杀了,就在上月癸丑(十二)日!”

    常青这边还没反应过来弘农王是谁,诸葛玄和杨志已经“腾”的一下站起身来,齐齐失声:“竟有此事!”

    “董贼祸乱朝纲还不够,还要将先帝血脉也斩杀殆尽吗!”诸葛玄愤怒不已:“弘农王才刚刚束发不久,不过是个少年啊!”

    常青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废帝刘辩被董卓杀了。

    “关东联军那边如何?”相比于诸葛玄,杨志并没有那么看重汉室血脉,反而更关心战事。

    “正是因为上月袁本初在酸枣会盟,号称十八路诸侯起兵,让董卓有所惊惧,才下决心杀了弘农王。”诸葛瑾拱手回答:“还有一事,据说董卓鸩杀弘农王之后,意图迁都长安。意在躲避联军锋芒。”

    “如今关东联军号称合十九路诸侯,袁绍又自领车骑将军,又是奉三公密诏,又是为天下除贼,兵威正盛,董卓不愿守在洛阳也对。”杨志分析道:“只是如今联军攻破虎牢关容易,想要攻破潼关,却难上加难了。”

    “自从董贼吞没并州刺史丁原部之后,并州那里就没了说法,如今能代表并州士人的,就是在朝中新任司徒的太原王允王子师。”诸葛玄平复了一下心情,附和道:“只可惜王子师此人,诛宦时慷慨激烈,如今面对董贼却阿谀奉承了起来,联军不掌控并州,则潼关难破。”

    “河内太守王匡也在会盟之列,联军或可由河内向西,跨大河而动?”诸葛瑾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只要河东郡在手,越过蒲板津,大军须臾可至渭水,届时长安不攻自破矣。”

    诸葛玄摇摇头:“王公节这人我知道,轻财好义,任侠风范,但却不得河内士人之心,若大军想要通过河内,必定会受到阻挠。”

    “不过,若是袁本初以士人领袖的身份亲赴河内前线,收取河东或许就易如反掌了。”诸葛玄沉吟一会,又问道:“阿瑾,董贼那边除了要迁都之外,还做别的部属了吗?”

    “未曾听闻。”

    “董卓这是要把洛阳之地,拱手相让吗?”杨志疑惑道:“洛阳毕竟是天下之精华所在。”

    “问题就在此处。”诸葛玄回应道:“以洛阳之富庶,董贼如何也不该轻易放弃,现在却还未交战便退向关内,也不符合此獠早年间镇压凉州时的作风。”

    在座的这些人,除了常青,任谁也想不到,董卓在之后不久会丧心病狂地一把火烧掉整个洛阳城,把大汉二百年的精华彻彻底底付之一炬,还顺便强迫数万百姓及百官公卿跟着一起向西,路上又死伤无数。

    只能说,此时的诸葛玄等人还以为董卓只是一个跋扈悍臣,或许有谋逆野心,但怎么也不可能想到,这人是个十足的反人类,入主长安之后,更是肆无忌惮,甚至当着百官公卿的面杀人取乐。

    只能说,死不足惜。

    只可惜常青也知道关东联军都是些什么货色,最后讨灭董卓还得靠刚刚被诸葛玄贬斥过的王允,只不过常青此时要是把这些说出来,不知道会被诸葛玄等人怎么看待呢。

    更何况,就算说出来也与大局无补,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

    “阿青怎么看?”正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诸葛瑾却偏头看了过来。

    常青咧咧嘴,回道:“董贼暴虐无道,先是害死太后,如今又鸩杀废帝,更别说纵兵在洛阳城内干下的那些伤天害理之事,此贼必速亡!”

    说完这些,常青又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只不过,董卓手下凉州兵马与兼并而来的并州军毕竟天下精锐,凉州兵马更是长年与氐人和叛军作战,不是关东联军仓促集结的新兵能够抗衡的。”

    “所以,董卓之败,难败于战场之上,或可败于宫廷之间。”

    常青这一番论断,多少有些射完箭再画靶子的意味,只不过诸葛玄等人并不清楚以后的历史走向,初次听到这种说法,眼前多少有些一亮。

    就是不知道等过两年之后,董卓真如常青现在“预言”的这样败亡之后,诸葛玄等人是对常青另眼相看,还是多智以为妖了。

    不同于诸葛玄和杨志模棱两可的态度,诸葛瑾对常青的说法大加赞同:“瑾以为,阿青所说极对,董卓所部悍将极多,又多经战阵,关东联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无名将领兵,对上董卓之军,恐怕触之即溃,想要依靠联军击溃董卓,实在困难。”

    “但在朝堂之上,以董卓之暴虐,堪称十步之内人尽敌国,只要有一勇士能骗取董卓信任,趁其不备,便可一刀毙命,董卓一死,凉州军与并州军必然内乱,群龙无首之下,联军才可从容破之。”

    诸葛瑾这一通补充分析,基本上对未来的走向猜了个大差不差,只是没有想到关东联军连董卓被杀都没等到,自己就散伙了,但其他要点上的分析,可以说是极为精准了。

    不愧是名留青史的人物啊,常青暗暗想到,看来真正的才智之士,确实能能拨开迷雾,看清天下大局,仅仅是刚刚束发,诸葛瑾和诸葛玄还有杨志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