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子话道
繁体版

第一卷 创世篇 第四章 意念推演破虚空

    时间一点一点的消逝,空间再也没有变换过,古木在这漆黑的空间里,反复回想着经历的一幅幅画面,惊叹着、感慨着、领悟着、思考着......此时此刻,古木可以清楚的感知到,在这片漆黑的空间里,时间彻底消失了,一切都变成了永恒,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虚无。

    虚无之中,古木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还在思考,在这里所有思维活动再也没了限制,他可以清楚回忆起自己记忆中的每个细节,可以无限的对某个事物进行分析,只是,超过自己认知范围的东西,思维同样无法得出准确的理解和判断,如果只依靠推理和猜想,很有可能修成“离道”,而这是古木最担心的,也是他最不想要的。

    不过,虚无空间的感悟,给他思想带来另一种重生,因为在他所有的记忆中,许许多多让自己困惑不解的事情,现在全都清晰明了了。如果现在再让古木面对这些事情,他会果断地做出正确的抉择,而不会像以前那样充满顾虑。

    更有意思的是,古木在虚无中可以清楚地感知,时间、重量、距离、速度......所有这些计量单位都消失了。虚无之中唯一可以感知的有且只有一个计量单位,那就是空间守恒。

    弄懂这些对于理解“天道”又有什么关联呢?

    圣经里说上帝创造万物,他是造物主。这样看来,西方的上帝一定是人为“造”出来的,创造神学的人视为智者,是对“天道”有了一定的理解后,为了自己的“欲”,为众生设立一个“偏法”,利用“术”实现了自己想要的“律”,通俗来说就是有些人明悟了一些宇宙规则后,出于某种原因和自己的某些欲望企图,故意引导普通人众相信自己的“离道”,再利用多种手段证明自己的说法,最后制定出一套多数人认可的,以为是真理的“道法”,从而达到自己最终的目的。地球人类所塑的神学基本都源于此。

    宇宙产生之前,就是现在的虚无,打破了虚无状态,便有了宇宙,虚无没有变量,就是说如果没有东西改变虚无原本状态,宇宙就不会产生,没有宇宙,就没有万物,那这个制造变量的打破虚无的,算是创世之神。那这个“神”就一定是拥有无上“法力”,无所不能吗?并不是。

    人们总说某件东西或事件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的那根稻草又算是什么“神”?

    英国历史上的“玫瑰战争”中,

    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

    失去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毁了一个王朝,消失一个文明。

    然而导致这一切结果的铁钉又能算是什么“神”。

    无限宇宙,生成万物,真的是遵循了“天道”吗?如果“天道”是宇宙规则,那这个规则从有生命体开始,便出现了不可控变量,已经无精准规则可言了。

    古木的思想在虚无之境中以闪电般的速度推演着,他发现自己对于“天道”的认知无形中又改变了,他在想,如果自己这样无限推演下去,自己会不会迷失在寻“道”的路上,像虚无之境一样,自缚之后成为永恒呢?

    只是这想法一闪而过,并没有阻碍他的精神拓展,他明白只有真正理解了“天道”,自己才能知晓自己要走的道路,一个能让自己内心无所畏惧,充满信心,满怀希望的解“道”之路。

    于是,他让自己的思维归零,重新开始验证自己领悟到的一切。

    宇宙之初为虚无,虚无空间无限,所以宇宙无限,当一个非物质体产生了变量,打破虚无绝对平衡状态,虚无便有了无限变量,而打破绝对平衡状态的同时,空间崩溃,生成了空间宇宙。

    在无限变量的相互作用下,空间出现压缩膨胀,形成了物质实体,无限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又形成了无限体态的宇宙万物,有恒星、有行星,有各类天体等等等等,那么,如果说空间是恒量,有了物质实体占了空间,空间就有了边际,那又怎么能说空间无限呢?

    无限指没有边际,空间压缩产生物质实体,其实体仍是空间,我们如果将任何物质实体进行无限微观,就是放大无限倍后就会发现,实体仍是空间,所谓的实体只不过是空间压缩后所展现的形态罢了,自然不存在所谓的物质占用空间,导致空间有界限之说。

    空间膨胀与压缩,就成了形形色色的各类物质实体,不同星体也因此而来,而某处空间压缩到一定体量,就形成了黑洞状态,黑洞再无限压缩下去,达到一定程度又会解构,然后膨胀重组,形成无数新的空间形态,从而产生无数新的空间物质。解构也需要过程,释放能量的物质实体有快有慢,有大有小,有重有轻。所以,无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都会冷却,无数新的太阳又会生成,反反复复,无限循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中国古代人的智慧真的这么厉害吗?古木以前读易经时看着注释仍一知半解,现在想来,真正写出这句话的和读懂这句话的人对“天道”的理解得有多深啊。

    而易经里说的无极就是中国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无”者无边无际,“极”者始也,寓意是宇宙初始状态是无穷无尽,虚无缥缈,混沌一片的,没有星宿阴阳,不分天南地北,道称为“一”。至此,所有的这一切与古木所感悟的,除了叫法不同之外,其它完全相同。

    而说到无极生太极,当分阴阳时则为“太极”,那就是虚无空间破碎,形成空间宇宙的过程为太极。阴阳两仪为宇宙空间的两种状态,压缩为阴,膨胀为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衍生四象。

    在古木记忆中,易经四象,老阳,少阳,老阴,少阴的图示跟自己的感悟又有不同,膨胀空间中必有极致压缩空间;压缩空间中必有必有极致膨胀空间。阴阳图所示应该不是整个宇宙形态,而是宇宙某处空间压缩与膨胀达到平衡状态后的形态。

    而其中的四象也指未达到重组状态前的四种空间状态体现,这不能说易经表达有问题,因为古木无法确认古人对“天道”的理解与后人的解析是否相同。

    看来,一张阴阳图对于人类来说,着实有着不同的含义,理解对了为“天道”,理解错了为“离道”,如果古木此刻的感悟为真,那他完全可以利用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做为理论基础,加上自己的感悟,传承真正的“道”学了。

    以“天道”为本创造的文明,会是什么样子,古木想想就兴奋。

    古木的思绪以最快的速度推演着:宇宙万象是在最初的一个破坏平衡的外力下,得到了宇宙空间状态的无限衍生,实现了变量永恒,从而让宇宙再也无法回归到虚无状态的。

    空间物质的再衍生,形成了生命体,生命体而后又衍生出了精神意识,而精神意识的产生开启了当前空间里本宇宙形态向有生宇宙形态转变的进程,那精神意识做为不可控变量,真的是拥有空间法则的可控变量衍生而来的吗?虚无之中无变量,而虚无空间破碎需要变量,若虚无空间中只有空间没有意识,精神意识做为变量,不会凭空产生。

    照此看来,虚无空间状态应该是虚识与空间的结合体态,虚无态,不可生成实体;空为空间,空间相互作用生成一切实体,虚无应该只指精神意识,而空间老指万物,如此理解,才算有意识生物产生之源。

    如果把精神意识与空间宇宙共存,视为两仪,两仪再次衍化产生了有生宇宙,有生宇宙出现的标准就是精神意识与空间物质的结合产物,就是意识生命体。

    因此,无极即虚空,破碎后生太极即生成虚无意识与空间宇宙共存达到平衡的状态。空间宇宙、虚无意识、空间意识、精神意识四者共存达到平衡状态,称为两仪。

    由此得知,所有的天体环绕、天体碰撞、空间风暴等,都是不同状态的空间相互作用,反复影响的结果,自此,所有的一切空间变量都有了规则,即空间规则,而空间规则下形成的宇宙形态可称之为空间宇宙。

    而虚无意识是所有意识表现之源,无形无态,可任意组合衍生,遍布整个宇宙空间。

    空间意识,是空间变量形成的实体形态与虚无意识想结合,从而形成意识控制部分空间实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体。

    生命体的繁衍,可生成新的生命体,保留了空间实体和精神意识,精神意识是可以不断进化和传承的高级虚无意识形态,这也是文明出现的必要条件。

    而两仪所生的四象,就是虚空各个形态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产生的表现就是生命体的生生死死,天体与文明的毁灭与重生,生生不息,永恒不灭。

    有了四象之后,便出现了文明。

    所有有生宇宙中的智慧生物经过不断进化,产生了无数个文明,而这些文明有的彻底毁灭,有的消逝重组,有的进化停滞......无一例外的都处在了低级文明范畴。

    掌握空间规则的文明,可以预测本宇宙空间的未来形态,我们称之为高等文明,宇宙之中,不同等级文明无数,而掌握空间规则的文明并不存在,其中离掌握空间规则最近的文明是地球上的古中国,只可惜古中国寻得了“道法”,确没有适时形成“规律”,使之经过几千年发展,加上地球文明的不断交错融合,使不得“道法”的地球文明仍徘徊在“道法”之初。没有“道法”的指导,“规律”的限制,导致地球文明与其它空间的文明一样,也处在了消逝重组的边缘。

    通过整理,可以得出,“天道”是宇宙规则,修道,修的是“精神意识”,“精神意识”的不断进化,才能寻找到让文明永存的道路,“法”是法门,是所有通向文明永生与否的方向,“术”是方式、方法,是左右文明进化速度的关键。“律”是规律,若所修之“道”正确,就需要规范众生行为,按照规律生活、发展,是文明继承和延续的根本。

    古木知道,明悟此理,尊“道”而行,文明才能快速进化,使之在浩瀚宇宙中更大概率的实现永存。所以,得“道”的文明发现初级文明时,一般不会毁灭它,而是会引导它的发展,最终融入自己的文明体系,从而加快自身文明进化速度。

    而“离道”文明发现初级文明或同级文明时,都会在“欲”的作用下,相互消耗或毁灭。无数文明中,相互毁灭的概率远远小于“离道”文明的自我毁灭。也因此使得无数初级文明还未进化就已经消失了。

    古木的思维极速推演着,此时的他正在朝着空间法则不断靠近着,他想利用虚无空间的无阻特点计算出空间的运转规则,熟不知他的极限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积攒出一个微小的变量,就因这一丝变量,虚无之中的一颗虚子以极微小的速度动了起来,于是第二颗,第三颗......无数虚子在虚无中有节奏地摇摆起来,原本绝对静默的空间由于虚子产生的共振出现了扭曲。

    虚空振幅越来越大,突然,某处空间彻底崩塌了,伴随着空间碎裂,古木发现他的意识回到了光轮里,跟着无数光带随波逐流,渐渐地,他的意识模糊了,似乎陷入了沉睡一般。

    额头传来冰凉之感,古木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了知觉,他慢慢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抱着一颗半人大小的乳白色水晶体。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又回到了巨树内部,暗红水晶不知何时已变成了乳白色,一动不动。

    “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