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商业
繁体版

第十四章 领导核心的构建模式

    荣华一想起清新世界公司这个烂摊子,就觉得自己不来这里,但来已经来了,总不能没呆上三个月就一走了之吧,如果是这样的话,该如何向领导交待,该如何向自己交待呢?

    荣华需要人,需要一个智慧超群、能力超群、亦正亦邪的人。

    这个人该去哪里找呢?

    荣华想找一个能和自己紧密协作的人,组建一个两人组织核心,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单薄了。

    想到领导核心的构建模式,他来一个人,是这个人给他讲了领导核心的构建模式。

    梁智,就是梁智,非梁智不可。

    一些历史人物,他们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名垂青史。做公司的要学习他们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卓越成就的经验,学习他们构建组织领导核心的模式。我们把领导核心构建模式总结为五种。

    第一种是“1+0”模式。一君全能,没有共同的决策者。比如项羽,有一范曾而不用。

    第二种是“1+1”模式。一君一文臣,二人共同决策或者君主将国事全权委托给文臣。比如秦孝公与商鞅、齐桓公和管仲、刘备和诸葛亮。

    第三种是“1+2”模式。一君两臣,三人共同决策。

    第四种是“1+3”模式。一君三臣,四人共同决策。比如刘邦与张良、萧何、韩信。

    第五种是“1+x”模式。一君多智,智囊贡献智慧,一君决策。比如曹操先后有一百多个谋士。

    在“1+0”模式中,“1”即是领导地位核心,又是决策核心,同时也是执行核心,比如项羽,自己一人独尊,又决策,又带兵打仗。在“1+1”模式中,前面的“1”更多地是领导地位核心,不是决策核心,更不是执行核心,后两项工作基本上都是交给后面的“1”负责。比如秦孝公和商鞅、刘备和诸葛亮,秦孝公和刘备都是绝对的领导,但决策和执行秦孝公全权委托商鞅负责,刘备全权委托诸葛亮负责。在“1+2”模式中,“1”即是领导核心,也是决策核心,执行核心交给后面的两个人负责。在“1+3”模式中,“1”仍然是领导地位信心,后面的三个人中文臣多参与决策,武将更注重执行。在“1+x”模式中,“1”的领导地位核心和决策核心,“x”多为参与决策者,执行由其他人负责。

    还需要说明一点,在“1+”的内容,重文轻武。“1+0”模式除外,在“1+1”模式中“+1”为文臣,在“1+2”模式中“+2”为一文一武,在“1+3”模式中“+3”为两文一武,在“1+x”模式中,“x”多为文臣。文臣多为智谋之士,武将也要求有勇有谋。

    在这些领导核心构建模式中,“1+0”模式成就最低,其他模式均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在领导核心模式中,前面“1”的区别,决定了成就的大小。

    在领导核心构建模式中的“1+”中的“1”,要求是“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英才”和“雄才”,所以才能成就大业。但“英”、“雄”成份的不同决定着事业的成就。按照刘邵在《人物志》中的说法,成大事者必须是英雄,“英”的成份多,即能吸引英才,也能吸引雄才;“雄”的成份多,能吸引雄才,吸引不了英才。刘邦和项羽都是英雄,二人的区别在于刘邦“英”的成份多于“雄”的成份,项羽“雄”的成分多于“英”的成份。刘邦属于谋略深者、智慧高者,即能善用他人之智慧,又能善用他人之武力。项羽勇有余者不善于用他人之智,只显自己之能,有一智囊范曾而不听,“智者不归往”,所以项羽打不过刘邦。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1+1”、“1+2”、“1+3”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两人之间,三人之间,或者四个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表现为绝对信任、情同手足、如鱼得水、知遇之恩,情感十分深厚、深刻。在“1+0”和“1+x”两种模式中体现不出这种情感。这可能是为什么前三种模式比后两种模式取得成就大的原因之一。

    尽管我们在领导核心构建模式中重视文臣的价值,但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武将。要想成就天下者没有武将不行,无武将策略无法落实,谋划只能成为空想。一如秦国之白起,刘邦之韩信,刘备之关羽、张飞。

    这是理论是梁智提出来的,荣华觉得很有道理。现在,他需要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