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商业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 王美娜的大学

    历史上总是抱怨世风日下,抱怨下一代不行了,但社会一直是在这种抱怨中延续下来。延续的时间越长,如果不进化,世风下降的越是严重。

    上了岁数的人不要再为下一代担心,别为你认为他们不行而将他们定义为真的不行。

    社会进步了,年轻人永远是你看不起的人,如果社会没有进步的这么快,你对年轻人意见不会这么大。

    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少,经常是一个。从孩子一下生,父母就把孩子所有的事情全包了,从生活到学习再到玩儿,都要按照父母的安排去做。孩子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用操心,长大了就不会操心了,遇到事该怎么处理是不会的,没有得到锻炼,没有处理问题的意识。

    这是父母的错,但是这种错的结果将来一定是由孩子来承担。

    王美娜的态度不是不恭,而是遵从了有生以来的一种固定的习惯,从来不让她们决定,现在突然让她们决定自己的事,这就是难为她们。

    父母以前都包办了,现在也应当包办,所以父母再着急,对她的事似乎和她根本没有关系。

    “姐夫,我们还得听您的意见。”王满意举起酒杯,边和姐夫碰杯边说。

    尚文正喝了一口酒,轻轻地放下酒杯,为发言酝酿了一下情绪,还特意看了看妻子,象是在征求意见,更象是在对妻子发出警告:“男人说话女人不要插嘴”。

    “要我说呢,我也说不具体。但是有一些总体意见还是可以给你们参考。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愿望,看她们想学什么,毕竟是她们去学习。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去学习,如果她们不愿意学,那是学不好的。这是给父母的意见。其次是给孩子们的意见。要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还要考虑将来我想做什么职业。如果学完了对你的职业没有什么帮助,也不太好。当然,你可以说是有间接帮助,我是说有直接帮助不是更好吗。第三就要看自己的成绩,希望再好,愿望再好,上不了大学也是没有意义的。要把父母的希望、孩子的愿望和考试成绩放在一起考虑。”

    一桌子的人都在认真地听着。

    尚文正在家里从来没有成就感,就连给儿子、女儿起名字自己都不能说了算,都是妻子作主。在学校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在外人眼里他就是权威,是被人尊重的。他只有离开家那个环境,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他在妻子的眼里是不值钱的,因为他的学问不能换来妻子希望的数量的钱。

    “你说这些东西都对,但对我们就是没用处,我的意思你就直接告诉我,王美娜该报哪所大学就得了,你绕来绕去我哪知道。”王满意说。

    有思想的人愿意听原则性的意见,在原则的指导下能够对事情作出非常合理的判断。王满意没上几年学,正如他自己所说没多少文化,对于原则他是听不懂的。

    “是啊,我们都是没文化的。要让我们问孩子,听孩子的意见,我们就不用劳您大驾了,不就是对孩子的选择不放心才找你吗。”万芳芳也说。

    “那是你们不放心,我们自己还是很有自信的,是不美娜?”一梅这么说。

    “有时候是这样,我们也是想法的,经常不敢说,就怕大人说我们幼稚,说我们天真。我觉得大人和孩子之间应当建立交流渠道,在讨论问题的观点上是平等的,我是说就事论事的时候是平等的。”尚一梅这样说。

    尚文正看了看自己的女儿,然后低下头,抄起筷子去夹菜。可能在尚文正的心里,他觉得尚一梅就是另外一个王玉花,一个强势的女人。

    其实,尚一梅是在鼓励王美娜说出自己的愿望,鼓励王美娜要敢于和父母交流和沟通。

    “我再提点儿具体一点儿的意见。咱们把顺序调整一下,你们首先确定能够考多少分。然后再把想学什么定下来。再然后就是看符合你们这两个条件的学校都有哪些。这是不是就容易一些。”尚文正说。

    “这个方法不错,我也是这个意思。”王满意带着几分酒意应和姐夫,同时也表扬着自己。

    “你意思什么意思,什么时候你有这个意思了?”万芳芳对王满意的马后跑不赞同。

    “姐夫一说我不就有这个意思了吗。”王满意说。

    “姐夫要不说呢?”万芳芳问王满意。

    “哪我这个意思就晚点有呗。”

    “哈哈,哈哈……”

    王满意夫妻的对话惹的在场的人都笑出了声。

    尚文正也觉得自己这个小舅子确实挺可爱的,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两个人的交往还是挺好的,尚文正也从来没有把他当没有文化的人来看待,王满意对自己也给予了充分的尊敬。

    “在一定程度上,专业比学校还会重要。比如,你的分数达不到一本大学的录取线,选二本觉得吃亏,这时候你就要把二本好专业作为选择重点。有的二本大学的好些专业甚至比一本大学还好,选择这样的专业,对以后就业有好处。”尚文正说。

    “一梅学什么专业的?”万芳芳问了一句。

    “市场营销。”一梅说。

    “你爸教国学,你怎么学市场营销,不是你们家传统啊,是吧姐夫?”万芳芳扭回头来看了看姐夫尚文正。

    万芳芳无意说出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多地培养人的技能,而不是品格。也无意中说出了,尚文正的国学在王玉花的眼里是不值钱的。

    “具体选哪个学校,什么专业,你们定。我还要提醒你们,不要为孩子完全做主,替孩子选择会带来孩子的被动和埋怨。父母帮助收集信息,提供一些建议更好,要提醒孩子学会自我决定,学会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如果确定不了,就多听一听老师的意见,毕竟老师对这方面是最熟悉的。另外,不要盲目地选择流行专业,如果不符合你的性格和取向,不喜欢,学不好,无法面对四年后激烈的就业竞争。”尚文正的话里是有玄机的,他包含着王玉花给一选择市场营销专业的不满,他一直希望一梅学国学。

    “你说了半天,我就明白一件事儿,让孩子自己决定,父母给点意见。王美娜,这事啊你就自己决定吧,不是我和你妈推脱责任,真是不懂啊,让一个外行人给你建议,我和你妈都提不出来。你姑夫也说了,自己学会决定事情,但要记住对自己的决定要承担责任,所以下决定要慎重。”

    王满意一直以来也想这么办,但是妻子万芳芳一心想对孩子负责,替孩子着想,把孩子的事情想的十分周到,做的也是十分周到。在万芳芳眼里,为了孩子王满意是可以牺牲的,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宣传口号那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样宣传听起来很对,但结果一定是非常错误的。提出这样的口号就是为了玩儿文字游戏,出于猎奇。

    “爸,这就是你今天的收获?”王美娜问爸爸王满意。

    “闺女,有这些收获就满足了,这还是拿酒换来的呢。”王满意开玩笑地说。

    “哈哈……”

    人们都笑了。

    “你姑夫也说了,多问问老师。”万芳芳补充说。

    “这事儿你们就甭管了,我自己能弄好。”王美娜说。

    “那好。”万芳芳这样说,才是真正的通关了。

    王满意端起酒杯继续和姐夫喝酒。

    王美娜最后进了一所民办本科学校。

    在这样的学校里,很多学生的家里都是有钱人,王美娜他们家算是穷的。

    客观地说,他们家确实也不富裕。

    王美娜长得确实漂亮。

    这是她最好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