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不世名将糜芳
繁体版

第97章 决战前夕

    几天后,张飞领着麾下部曲三千余人绕寿春来到东城糜芳处。

    之所以这会一下有三千多人了,是因为前番惨败,不少溃逃部曲逃至寿春为刘繇收容。

    张飞不是蠢人,这次见糜芳令张辽士仁来合肥守城,独调自己往东城,军令严厉,便知情形不利了。

    正好要绕路国寿春,便将溃散兵卒中尚能作战的两千余人重新收编一并带来了。

    张飞听闻糜芳召唤自己,便朝军帐奔去,盘算着和糜芳套套近乎,再申请攻城先锋,一举拿下东城,斩了程普,将功补过。

    可张飞推开军帐,帐中却空无一人,只见主将虎符置于岸上,一柄佩剑正悬于主将座后幕前。

    张飞顿时汗流浃背。

    “益德可认得此剑?”糜芳立于剑旁,仅有士仁跟随在后。

    张飞自然认识这把剑,这是当成刘备任命糜芳为军师中郎将时候赐予的佩剑,糜芳的用意自然也就十分明白了。

    张飞伏拜在地。

    “益德伏拜于此,知罪耶?”糜芳坐上主座,语气严肃。

    张飞抬起头,“末将轻敌冒进招致大败,有负将军与主公的重托!”

    糜芳站了起来,“胜败,乃兵家常事,所幸益德临危有度,以致合肥不失!”

    糜芳故意不提是周仓紧闭城门而不救,才使得没有趁城中空虚夺取合肥。

    “合肥得保,乃周忠长之功劳,飞惭愧!”

    张飞虽一身丘八的臭毛病,但毕竟能与刘备关羽兄弟十几年,人品确实坦荡。

    糜芳心情稍缓,但仍没有让张飞起来。

    “一时战败尚可反败为胜,但若身死,便再无折罪日了!”

    张飞听得云里雾里。

    “任意鞭挞健儿,又置之左右,就算他们不弑汝而去,他日战场临危,又岂能为汝死命?”

    “他们违无将令...”

    “违背将令自有军法!”糜芳喝道。

    “张飞!你敢说那些校尉你都是按军法论罪处罚的?之前君义受汝鞭笞殴打,都是因为违背军令?汝在军中肆意责罚士卒,当我不知?”

    张飞听的糜芳这般说,哑口无言。

    士仁也脸色一变。

    “飞,飞知罪!”

    “你不知罪!”糜芳继续骂道,“合肥之重,出发之前主公与我千叮万嘱,汝可曾真正记得?主公早有劝诫,说你刑杀过重,你可曾听进?”

    张飞默然。

    “若合肥有失,则淮南必失;淮南即丧,扬州则不为主公所有,甚至新定的豫州徐州之地也会一朝败尽,主公将失徐州根基之地,【牵一发而动全身】此间道理,张飞你可知道?”

    张飞哪里想得到这么深远,但自攻下寿春,张飞已对糜芳心服口服,听得糜芳这么说,才知道自己犯下多大的过失。

    “益德,汝与云长、君义少时就追随主公至今,云长君义治军严整,得兵卒死命,遂有淮南大功,益德难道甘心于此吗?”

    张飞抬起头,“将军!飞,飞不甘心...”

    “益德,芳知汝领兵作战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你治军如此粗疏,他日士卒反叛,纵然汝身死,也是咎由自取亦不足惜,若误主公大事,可真有负于主公待益德的兄弟之情了!”

    张飞听得糜芳说自己会辜负刘备的情谊,便更无地自容了,当即泪如雨下。

    “飞治军无方,望将军责罚,但听将令,不敢违背!”

    “益德若能听中郎将之劝诫,独当一面,指日可待!”士仁大喜,见张飞悔过,试图扶起张飞,看见糜芳神情冷峻,便退回去。

    糜芳也不叫张飞起身。

    “来人!”

    “在!”

    “裨将军张翼德治军刑罚有失,召集其麾下部曲,鞭二十!”

    “诺!”

    张飞愧疚的浑身发抖,“张飞领罪!谢将军!”

    糜芳才扶起张飞。

    “益德,鞭刑,之后,当于部曲说说什么,毋需芳教吧!”

    “不用!”

    糜芳点点头,“此事之后,汝暂时留吾军中,助我破敌!”

    “诺!”

    两名军士领着张飞出来。

    张飞出去后,士仁有些动容,抱拳离去。

    糜芳心想,对于下面这些人的缺点和毛病,刘备作为老大,并不好说好做,就让自己来吧。

    因为召集到了民夫数万,只花了五六日,东城已经被潘璋围得水泄不通——这也是糜芳策略的调整。

    程普数次欲引兵袭扰,但潘璋早有准备,都无功而返。

    糜芳让张飞引部曲单独扎营河边,以为前锋,与孙策隔水相望。

    孙策军看见【张】字旌旗,确认是张飞从合肥换防到了东城。心中更恼怒袁术干预作战,当初击败张飞,孙策本欲强攻合肥,但袁术急令回军历阳,致使现在合肥都尚未与外界断绝。

    几番进攻后,终于将张飞大败击退。

    孙策又是多番进攻,糜芳军出营迎战,不敌,只得弃营自保,再于险要处扎营阻援,一连数余日不与孙策交战,但东城围仍未解。

    “糜芳欲与我等对峙久持。”周瑜对孙策说道。

    孙策点了点头,“其军新附多败,士气不振,恐难以久持,待蒋钦攻下滁县与我合兵一处,糜芳必败!”

    “将军,长史杨弘军中,欲见二位将军。”

    孙策看了一眼周瑜,“袁术到历阳了!”

    周瑜点了点头,“真快,兄长新击败糜芳,袁术便来了!”

    孙策冷哼一声,回到营中。

    中军帐前,杨弘已经站在门口等候。

    “恭喜伯符、公瑾了!”

    孙策冷冷一笑,“杨长史,何喜之有?”

    “二位将军有二喜!”

    周瑜笑着,“何为【三喜】?”

    “二位将军破历阳敌将授首,败张飞取东城,为一喜,大败糜芳,立此不世之功,为二喜;左将军已明陈纪往庐江接应到了桥司马(桥蕤)的家人子女,待收复九江庐江诸郡,左将军即可为二位将军主婚了!此为三喜。”

    孙策和周瑜听得杨弘这么说,心下大惊,袁术手里又多了一批人质!但也只能佯装无事。

    孙策和周瑜默契地笑了笑,“如此,确实为大喜之事!”

    “杨公,左将军命公前来,有何指示?左将军现在何处?”孙策问道。

    杨弘拜礼致歉。

    “险些忘了正事!主公已引兵两万入驻历阳!”

    “伯符,如今糜芳大败,据险阻而不出,寿春乃紧要之地,更有庐江群豪受主公印绶,引军数万逼近寿春,不如行【围魏救赵】之计,直攻寿春刘繇,糜芳必然会出兵以救寿春,如此,不但东城之围解,更可沿途设伏以待糜芳援军!”

    孙策和周瑜交换了一波眼神。

    “这是主公的意思?”

    杨弘点了点头。

    孙策思忖着,确实不失为一条妙计。

    “那合肥之敌如何?若寿春久攻不下,合肥守将与糜芳引军断后,我军必危!”周瑜问道。

    “合肥不过数千兵力,自保尚且不足...”

    “可是——”周瑜不同意这种冒险的做法。

    杨弘却朗声而笑,“主公知晓二位将军之忧虑,将亲引兵围合肥,以为将军后援!”

    孙策和周瑜不得不点头同意,便召集诸将,商议夜晚撤兵之事。

    糜芳帐中安坐。

    陶应进来,“将军,历阳见袁术旌旗!”

    糜芳紧锁的眉头顿时松弛下来。

    “哈哈,胜负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