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五十美元女孩和“做自己”

    最近在学的英语课文刚好是一段TED的演讲视频。演讲者是一个女孩子,名叫Jessi,家住在号称“小荷兰”的美国布鲁克林。

    在这一段短短5分钟的演讲中,她打开了她的Suitcase,分享了自己一个礼拜的穿着。

    比较特别的是,她所有的衣服、饰品都是来自于跳蚤市场和二手商店。在这个基础上,她的购物标准是:假如今天这套衣服不超过50美元——Underfiftydollars——就赢了。

    Youcanalmostalwayslookphenomenalforunderfiftydollars(用不超过50美元就可以让自己看起来不一样)。

    她的做法是否值得参考咱们先按下不提,因为观看演讲一分钟之后你就会发现,她每每一句带过的,都是隐藏在实践中的她的人生真谛。在后半段,她用7天的穿衣心得分享了7种不同的生活理念。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Ifyouarehappy,youaregoingtoattractotherhappypeopletoyou。

    如果你快乐,你就会吸引到其他快乐的人。

    看起来挺“鸡汤”的,是个人都会说,所以我们不能从字面去理解她的深层意思——这个“窍门”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演讲往往只有短短几分钟,分享者所讲的东西全都是浓缩的,我们必须绕到“后面”去。而在这句话的背后,女孩的意思是:

    “适应”这个词的力量被高估了。

    你会发现,现代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心得都越来越倾向于“速成”和“技巧”:

    如何一开口就让别人喜欢你?

    如何快速适应环境?

    如何成为一个让大多数人都喜欢的人?

    如何融入有钱人的圈子?

    ……

    诸如此类。人们过于关注“融入”这个词的力量。而这个女孩Jessi所展示的东西恰恰相反,她几乎放弃了任何“配合”,直奔“自我”和“本质”。

    某一天,她启动了她的二手寻宝游戏,将每日花在打扮上的钱控制在50美元之内,并把更多的钱捐献出去……这个时候奇迹来了:

    她发现,自从她开始做这件事情并坚持下来且对那些不理解的目光报以一句thankyou之后,无意间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或者说:在她身边形成了一个圈子。最关键的是,这些人互相懂得,互相学习,彼此欣赏。

    女孩把这些人称为Rightpeople“对的人”。而她也发现,她苦苦寻找了30年都没有得到的这群Rightpeople,是在自己拥有了一个想法并在坚持实践这个想法的过程中自己找上门的。这就应了那句话嘛:忠于你自己,一切在路上。

    看过TED的演讲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这个机所邀请的大多都是有着特别的能量的人物、在某一个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个女孩子也是。通过这件事情,她不仅收获了对的朋友、对的圈子,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她说:Justbewhoyouare.ifyouaresurroundingyourselfwiththerightpeople,theywillnotonlygetit,theywillappreciateit

    做你自己。如果身边围绕的都是对的人,那么,你不仅可以收获理解,还有感激。

    其实讲到这个地方,我们都还没有来得及绕到背后去。不过,“做自己”这老生常谈的三个字,在她的展示下,所带给我的唤醒和提示确实与以往完全不同:

    当一个人做“真实的自己”的时候,身边的围绕者将全部都是根据真实的自己所吸引来的认知、喜好、步调一致的人——我把它们称为“新三观”:认知对应人生观;喜好对应世界观;步调对应价值观。

    人们总是说:找一个理解自己的人做朋友,找一懂自己的人做爱人,因为人在这样的氛围中是快乐的。当一个人身边围绕的都是这种“对的人”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被理解”的力量。理解会产生感激——“谢谢你懂我”就是这么来的。

    就像Jessi说的:做自己,才能“收获”足够多,有收获才会心存感激,而唯有“感激”才会产生“欣赏”,唯有欣赏,才有“对的人”被吸引来呀。

    我们所有的收获,从来不是别人给的,都源自自己——Justbewhoyouare。

    反观那些不快乐的人,他们习惯于过于重视技巧,而非本质。包括“讨好型”人格:

    如果不讨好领导,可能会丧失工作的机会;

    如果不讨好老师,可能会以59分挂科;

    如果不讨好朋友,自己将会被孤立;

    ……

    如果不讨好全世界,会被全世界抛弃。

    唯独,不讨好自己。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Justbewhoyouare。

    做最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做比昨天好的自己。

    当一个人足够努力,用足够的力量拥抱这个世界的时候,任何人都不需要讨好:

    优秀的工作成绩已经使自己无可替代,反而领导可能会来讨好你;当一个人学习足够用功,考到95分,还用担心那59分的挂科吗?当一个人成为想成为的自己,就不用去讨好全世界了——做自己足够了,“Rightpeople”会自己找上门来的。

    怕就怕:一个人一边讨好,一边蹉跎,一边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一边做着自己最讨厌的人。

    这些年在路上旅行,见过很多蒸蒸日上的圈子——生意也好,家族也好,每个人都是处于“群体的最好的自己”的状态中的。这就是所谓的“你是什么人吸引到的就是什么人”。

    现实的生活有黑白灰三个地带,不同的人对这三个地带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觉得真实的地带应该是白色:阳光的,明媚的,灿烂的;有人觉得真实的地带是黑色的,白色是“虚假的表象”。

    我们姑且不去评论黑与白的矛盾,但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如果一个人认为黑色地带是真实的世界,那么毫无疑问,他所吸引到的一定是有同样认知的人。同比:

    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喜欢讨好别人的人往往本身就是惯于享受“被讨好的快感”的人,这样的人周围的“气场圈”又往往是一个“恶性循环”:习惯于在讨好与被讨好间寻找存在感、确立三观,离原本想成为的那个自己越来越远。

    讨好和取悦或许也可以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它是短暂的,无法持久。因为如果一个人总是寻求技巧、习惯于讨好,甚至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享受“被讨好”的人,这种人所吸引到的就只有可能是一群和自己一样的习惯性讨好者,或者享受“被讨好”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累了、不讨好对方了,或者不需要讨好对方了,那么所造成的结果甚至都不是简单的分道扬镳,有可能是妒忌,或者毁掉。

    那些动不动就心生妒忌、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的人,是眼珠子一直盯着别人的人,他们没有做过自己,是享受不到“Justbewhoyouare”的美好的。人们总以为妒忌的反义词是表扬,但事实上,表扬只是一种展现方式,不是心理活动。如果给妒忌这种心理活动找一个反义词,所对应的正是“感激”。就像Jessi说的“ifyouaresurroundingyourselfwiththerightpeople,theywillnotonlygetit,theywillappreciateit.如果身边围绕的都是对的人,那么,你不仅可以收获理解,还有感激。”

    只有真心感激自己所收获的一切美好,才会真心实意地去欣赏,去表扬——这一份“真心实意”就是“Justbewhoyouare”的真谛。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是不是很多人误会了“做自己”这三个字最本真之意?

    真实不代表露骨,“做自己”并不代表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真实和美好从来不冲突。

    Justbewhoyouare,当一个人知道“做自己”做的是怎样的自己,对的一切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