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四个词汇的幸福 | 灵魂与成就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毕淑敏老师写的,题目叫《我40岁才明白的事》。读完之后我觉得啊,这篇文章40岁再去听就有点晚了,其实它更适合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人去感受和品味,所以我立马决定把读完它的感受分享给大家。赶早不赶晚,赶在你们都还年轻的时候,咱们一起学习一下。好,开始——

    首先,摘录第一段。毕淑敏老师在这篇文章中写到:

    我原来觉得幸福应该是毫无瑕疵的,它应该没有任何阴影,它应该那样地纯粹和美好,但我现在要告诉你们:幸福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稳定,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外界的所有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内心的状态。或者简单地说,幸福其实是灵魂的成就。

    好,摘录完毕。

    虽然我不能够完整地捕捉到毕淑敏老师的“灵魂的成就”,但我能够理解那种感受——幸福,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不应该由浅显的身外之物所决定,而应该是由我们丰沛的内心事物所营造出来的。幸福是一种氛围,内在的氛围。因为凡是称得上“成就”的能力,都是由内而外的。由内而外的成就独属于自己,任何人都拿不走。

    就像我们读王阳明的书时候的感悟:当我们觉得一朵花很美,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朵花的美好是我们的心所赋予它的,而不是花朵本身。花朵本身没有意义,是我们内心的氛围定义了它的气质,是我们内心的渴望赋予了它美好——幸福也是如此。万物都是。

    正如毕淑敏老师说,幸福是一种灵魂的成就。

    但是我们都懂得一个道理:成就从来不是信手拈来、易如反掌的东西,所以,要达成某种“成就”,我们需要对灵魂加以修炼。而修炼灵魂的过程,就是我们在人世间的这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不断经历,不断练习的“人生”。经历和练习组成了一个词汇,叫:历练。

    于是毕淑敏老师又说:

    我特别希望年轻的朋友能明白,所有困苦都是我们生命过程中都必然会遇到的……

    你看,名家就是名家,她可以如此淡定地把“修炼”的过程一句话带过,就连这句话中的“困苦”二字都是捕捉痕迹的。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句话:“我特别希望年轻的朋友能明白,所有困苦都是我们生命过程中都必然会遇到的”。你看,再读一遍我们依然没有关注到“困苦”两个字,我们关注到的是:年轻、生命、过程、必然。

    所以,名家就是名家,尽管这句话中最坚硬最难啃的那个核心是“困苦”,但是名家的作品从来不会强调“苦难”的深刻,而是告诉人们,生命是一个过程,年轻的经历是一场必然。

    珍重过程,灵魂便可以拥有成就,正视“必然”,才能够最终达成发自内心的幸福。

    我们再摘录一段。毕淑敏老师还写到:

    我知道世上有一些事情我无能为力,这些我们都不要去费气力了,但是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世界?我们把能改变的那一部分尽我所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加以改变。把这些事情做好以后,我心里面的稳定感就极大地增加了……我现在越来越安宁了……只要生命存在,我们就依然可以学习,可以成长。

    摘录完毕。

    所以说著名作家和普通作者的区别就在于此了,他们知道如何圆润地去诠释“成长”的概念。

    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字工作者,我,在过去的我所创作的内容中,在过去的节目中,曾经无数次提到过学习、积累、努力、成长的概念。这几个词听着就好累好辛苦,但是你会发现,这些看起来有些生硬的难以消化的词汇,从来都藏在名家文学的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