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单人旅程 谈心系列 | “给你添麻烦了哈”麻烦个锤子啊

    友情提示,本期节目与上期节目连起来听,感受会更完整。

    上期节目中,我们提到一个话题,叫做“不给自己找麻烦,也不给别人添麻烦”。我们就从这儿接着聊。

    其实在几年前的文章中,我就有提到过“不给人添麻烦”的概念,但是让我感到讶异的是,一句小小的话,却招来了大大的杠精。杠精的话让我有点儿……哭笑不得。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总觉得这一波杠精不太好带。就是,有些人吧,他会习惯性地使用反驳思维去考虑问题——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会优先生成一个对立的说法,跟你对着干——你说红的,他的说法一定是绿的。可能上一秒他的想法还是红的呢,但是为了“对抗思维”的合理性,他可以一秒钟说服自己喜欢绿的。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人。他们不仅仅活跃在网上,现实生活中也无所不在。当我们表达出一个观点的时候,他们需要通过反驳我们的观点来确立虚拟的个人观点——之所以说是“虚拟”的,是因为这个观点并不是他们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我们的独立观点表达出来的一瞬间,“协助”他们形成的。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样的人需要通过打压、抵制、反驳、对抗别人的意识来确立自己的存在感以及满足虚拟的安全感。我举个例子大家就姓白了:

    比如说,我的小外甥女要做一件事情,意愿非常强烈,但是目标并不好达成,于是向微信群里的亲戚求鼓励,在众多的“加油”声中,就有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表示反对。但是这个反对的人却似乎并没有成熟的个人观点,而是下意识地去网上搜了一堆有关这件事情的失败的案例和失败者的吐槽,以链接的形式转发到了群里——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

    生活中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遇到这种“无脑反驳”的局面——当你要和他讨论实质性的观点的时候,他事实上也没有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输出,他只是习惯性地使用“对立思维”,给对方制造“麻烦”。注意:本期节目——以及下期节目——的重点来了:麻烦的人。

    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糟糕的个人习惯,“麻烦”是思维中的意识,而不是动作中的表象。换句话说: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下意识”的麻烦,才是真的很麻烦。而“有意识”的麻烦,根本不叫麻烦。下意识的麻烦,举个例子:本期节目开头提到的杠精,就让我觉得这人很麻烦,因为他会为了“制造麻烦”而说话——

    当我提到“不给自己找麻烦,也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话题的时候,他想都不想,下意识就站在了对立面:“啊?什么?不给别人添麻烦?那你怎么跟人交往?你只要出门,你总有事情要麻烦别人的呀!不去麻烦别人,那你自己也过不好!balabalaba……诸如此类的回复。

    他甚至不会多抽出一秒钟去问一句“怎么麻烦了?”

    在我的感受中,这种“对立思维”的人,最麻烦,是大麻烦。因为这样的麻烦是下意识的,是思维的惯性——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下意识”的麻烦,才是真的很麻烦。

    而“有意识”的麻烦是什么呢?

    我去邻居家借个锤子用——这种有意识的动作和表象——这不叫麻烦啊。我就是借个锤子用,麻烦个锤子呀,这是正常的社交呀,对吧?还有:

    两口子之间的日常——亲爱的,你做的炖牛肉真好吃;老公,给我倒杯水喝——这也不叫麻烦呀,两口子相处,你直接扑上去亲亲抱抱举高高就是了呀……这都是正常的生活呀,这里边儿哪里有麻烦呀?还有:

    同事之间,我请你吃顿饭,你帮我解决一个小问题,这都不能称为麻烦吧?

    包括我们平时打招呼说的“麻烦你了哈”,“给你添麻烦了哈”,这都不叫麻烦,顶多算“打交道”——有事儿才会打交道嘛,有来有去的交往,这个是哪门子的麻烦呀?这都是太正常不过了的人情往来,对吧?所以啊,咱也不知道杠精的脑子一天都在想些个啥,条件反射性地喷,显着他了真的是。好,我们言归正传。

    那么,“不给别人添麻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下期节目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