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单人旅程 谈心系列 | 有些人下意识反驳别人,只是为了强调自己空虚的安全感

    友情提示,本期节目与上期节目连起来听,感受会更完整。

    节目的开头先来纠正一个概念——也不能算是纠正吧——先来“解释”一个概念。

    有小伙伴听了前几期的节目之后,来找我杠。杠的是什么呢?说:

    姐姐你之前的节目中说“别人的虚荣伤害不到我们”,可是你知不知道,有的人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各种晒值钱的东西,他的钱有可能是坑蒙拐骗来的,有可能是非法的渠道获取的,那种不法之徒啥事儿干不出来呀,怎么可能不伤害人呢?你是不是说话太不负责任了?

    好,咱们今天就聊这件事儿。

    首先,我来聊一下什么叫做“说话负责任”。

    很多人觉得“管住嘴”就算是说话负责,事实上,诚如“管住嘴”这三个字,嘴是由脑子“管”着的,语言是由我们的意识支配的,所以说,我们需要管住自己的脑袋和意识,才是全方位的负责。“全方位”那就不仅仅包括嘴了,还包括耳朵。

    当然,有的人可能脑袋比较懒,这个可以理解,因为活着很累嘛,所以怎么舒服怎么来,于是舒服着舒服着,久而久之就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别人说什么他都往心里存,全盘接受,已经懒到了一个连动脑子都懒得动的地步。好,这个标签可以贴上了,因为生活中勤动脑子的人都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独立思考的意识的人有一个最基本的能力,表现在,具有最基本的分析和辨别能力,换句话说,就是知道别人说的哪句话适合自己,哪句话不适合;适合的摘出来用,不适合自己的留给更适合的人用——这是最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

    现如今看来这个东西还是挺有用的,咱不能说动不动就放任大脑去休息,动不动就度个假、不在服务区。因为我们上期节目中说了,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惯着惯着,就形成了“下意识”。下意识这东西不那么好改,所以之前的节目中咱们反复地强调积累和成长的概念,因为它们是“反惰性”的训练。

    惰性是很可怕的东西,一个人的脑子一旦懒惰习惯了,会产生两种表现:

    第一,习惯性地回弹。这个我们上期节目中聊过,有的人的思维定式是习惯性地反驳别人,以确立自己空虚的安全感——因为长期的大脑懒惰所造成的下意识告诉自己,没有主见是不安全的表现——尤其是确实没有的时候。

    一个人的脑子一旦懒惰习惯了,会产生的第二种表现:别人说啥就是啥。

    所以,家人们,脑子动起来。脑子之所以动不起来,第一,读书少;第二,世界小。读书和旅行缺一不可,它们会制造一场盛大的化学反应,这个反应叫做思考能力。思考能力会直接作用于人生的成长,帮助你去往崭新的精神世界,真正变得成熟起来。所以,一个成熟的有思考能力的人一定不是张嘴就来、睁眼就喷的人,而是懂得“带入”的人。

    他们,会有意识地把自己融入到眼前所面对的这个事物中,置身于这一场化学反应中——站在情境中去思考,你的观点会产出得更加理性。好,现在我们来融入环境:

    之前的节目中咱们聊到一个话题,如果我们的下一场旅行受某些条件的限制,是一定要在网上拼人,同时我们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就要把人选定的话,那么我建议大家,去拿到对方的一个联系方式,观察一下对方日常所晒出来的内容:

    他可以晒自拍,晒颜值,晒脸,晒对象的脸,晒衣服,晒吃晒喝,晒花花草草,晒名牌……哪怕在他所晒的东西中,能够感受得到这是一个有虚荣心的人,但是——

    一个喜欢晒的人的“喜欢”的这个动作,比“晒”本身更值得信任。因为“喜欢”是向上的正向的能量——我们把握住这个能量就够了。至于对方的虚荣心有多强,它伤害不到我们。

    退一万步,假如对方的虚荣伤害到了你——结合我们本期节目开头提到的“懒惰和勤快”的概念——假如,对方的虚荣伤害到了你,那就说明:你又犯懒了,你的脑子没有勤快起来。同时你还:不仅没把握住向上的美好能量,并且还去把握那些不应该把握的东西去了。

    能理解这个意思吧?好,我们下期节目就把这个话题展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