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爱情的“本质” | 男人的“本能”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两性关系的书,作者是一位德国的哲学家,很小众,我感觉这本书阅读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因为没有任何娱乐性,很枯燥,有点儿“干”。但是——

    我很庆幸,因为真正读进去了之后就发现,哲学家的观点相当炸裂。它们,总会和半生的积累之间发生一些奇妙的共鸣。原来男女之间的“那点儿事儿”这么有意思。

    首先,哲学家抛出了一个观点:爱情其实并不存在。

    关于爱情这两个字,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理解、定义和描述,在哲学家的文字中,男人对待爱情和女人对待爱情的“行为概念”是不一样的,甚至,有本质的区别。

    之前的节目中我们分享过一个观点,生理基础决定思维模式。

    男性的生理结构和女性的生理结构是不一样的,所以男人对待爱情和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和表现是有本质差别的——这一点在哲学家的书籍中也得到了印证——其中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男人的爱情以收获为载体。我们来拆一下这句话:

    刚刚我们说了,男女的生理结构是不同的,雄性的生理结构中自带“攻击性”,它会直接调动到男性思维模式中的征服欲。所以——众所周知,男人是爱好挑战的高等动物——事实上,男人一辈子就忙活了这么一件事儿(你仔细想吧,有哪件事儿不是吧)。而女人,一辈子也忙活了一件事儿,叫做接纳——女人的生理结构是被动的,它会直接影响到思维和行为。女人的一生都在“接受”和“归纳”中度过;男人则需要挑战,挑起来,然后战胜它。

    你看,标准的动物世界。

    所以说,“爱情”是文明社会的东西,确切地说,是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对动物行为的美化,或者说——赞美。所以,当我们用文明的眼光去看待爱情的时候,往往只能看到表面。一件事情如果流于表面的话,是很难让人理解的,所以,我们要从“本质”上看问题。

    刚才我们说了,“男人是爱好挑战的高等动物”,有挑战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收获。那么,话说回来:“男人的爱情以收获为载体”这句话,落在两性关系中的表现就是:与异性确立实质的关联,发生实质的关系,并对这一场“关系”加以维系——换算成大白话就是,雄性通过角逐匹配到相应的雌性,与其性交,并保护自己的战利品。

    说白了就是:男人的爱情是睡出来的。

    这个观点放在20岁的时候,我绝对不能理解,但是如今看来,也只能表示个支持。

    因为,男人睡到一个女人,这意味着“挑战”的胜利,胜利地收获到了这段关系,为了维持住这样的关系,需要持续地付出,这个付出,就是“男人的爱情”。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鸟妈妈孵了一窝蛋,她不能离开窝,所以整个过程中都是鸟爸爸在外觅食,然后把食物一口一口叼回来给鸟妈妈吃。这是小鸟的“爱情”。通过这一场爱情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维系”是动物的本能。

    鸟妈妈是鸟爸爸通过和众多雄鸟的角逐所收获的胜利关系,所以,本能地要维护这份战利品。这是动物的本能,没有地方说理去。本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东西。

    人类也是动物。

    是动物就一定有本能。与文明社会中备受约束的“爱情”概念不同的是,“本能”是自发的、“非文明”的产物。所以好的爱情一定包括对本能的呵护,而且要占很大的比例。

    我发现网上也有这样的视频,指导一些“技能”,说得比较露骨,其实理论上就是告诉女孩子如何对本能加以呵护,从本能的角度去调整自己作为文明人儿的思维,安排自己作为高级动物的生活。

    这样的内容虽然是赤裸裸的男性视角,但它是有道理的,它印证了哲学家的话,男人是没有爱情的。一切从本能出发。你不按照本能去编排与他的生活的话,他就会变成渣男。你把他“编排”好了,他就不会渣。

    所以我们刚才提到了,女人一辈子忙活了一件事儿,接纳。这个“纳”是一个编排的过程,这是一个挺有技术含量的事儿。所以你看那些把生活经营得很好的女人,都是掌握了“本能”逻辑,并将逻辑运用到得心应手的人。

    可是年轻的女孩儿是不理解这些的。年轻的时候我们会认为,男人在追求我们的时候的那些付出,就是爱情。当然,事实上,雄性在参与挑战的阶段往往会大力付出,但是那个付出叫做角逐。“角逐力”和胜利之后对收获的“维系力”是有本质区别的。

    角逐是短期行为,而维系是长期的,它们都是本能,所以——既然如此,想要好的爱情,那就把注意力放在长线的本能上就好了。没有维系,不能称为爱情。

    所以你看,如果不从底层逻辑上去看待问题的话,女人如何能够理解“男人的爱情”?也就更不能理解“男人没有爱情”的事实了。

    事实上男人就是没有爱情。我们下期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