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何赛飞的“怒”与戏曲演员的“苦”

    2023年5月24,一场原本不太引人注目的“中国梆子大会”圆满落幕。在这一场算是有些小众的戏剧大会的举办过程中,有一位来自山西吕梁,名叫张军波的晋剧演员表演了一出《清风亭》,非常成功,但他的经历却异常坎坷。而事情巧就巧在,评委中,有一位著名演员叫何赛飞。

    何赛飞老师非常心疼优秀青年戏曲演员的窘境,并在现场尖锐地指出了戏剧行业的现状,说:振兴戏曲,真的不是靠喊的。

    我想,今天的这一期节目也许不会有太多对戏剧不感兴趣的听众小伙伴感兴趣,但是我还是想要为正能量发发声,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何赛飞老师的仗义执言,把这一场平平无奇的戏剧比赛推上了各大网络平台的热门搜索。随后,晋剧演员张军波发文表示:只希望年轻演员以后无论怎样的困难,都要继续坚持自己事业,只要坚持总会看到光明。这样的舞台,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

    我看到有网友在下方评论说:“一些传统艺术,只有国家扶植,才能传承下去……用'热爱'养活自己太难了。”

    而我想说,其实真正剖开来看,戏曲行业面临的困境,还有很多历史层面的原因。

    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发展和繁荣,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当时社会大环境中的经济状况、意识形态都密不可分的。

    有一些戏曲形式真的很精彩,但它是当时那个历史阶段的产物、符合那个历史阶段的大环境,所以它绽开、盛放。然而——

    把它“移植”到如今的社会环境中,可能就没有太多合适它成长的土壤,变成了只有“热爱”的份儿。于是以这种艺术形式为生的人,想要靠它吃饭,很难,因为——没有“市场”。

    然而,就让如此精彩的艺术(家们)这样毁掉吗?显然是不能的。

    因为艺术是一场轮回,我们从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看待就可以预见到——它早晚会“复古”回来的。

    事实上,央视的综艺节目也在这方面做过无数次的努力,持续不断地与传统文化在进行梦幻联动。比如:……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