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张雪峰的“瓜” | 第二弹

    上期节目中我们提到,张雪峰老师最近摊上事儿了,一句“新闻学别选”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我想,在大学开学之前,他有可能会持续挂在热门上了。

    一个人的人生路会怎么走,外人是阻止不了的。但是张雪峰不信邪,虽然他的工作是“资讯”,但是你会发现他在直播中和学生家长聊得最多的内容不是建议,而是……劝阻。

    劝阻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对于普通人来说,有壁垒的专业、稳定的专业和新兴的热门专业更适合平凡人选择。我们就从这儿接着聊。

    填报志愿咨询,也算得上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很多同行都憋着想要成为王雪峰、李雪峰。其他的行业也是如此,每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所以张雪峰也算是给同行打了个样——当今这个时代,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怎么做,能成为精英。其他的行业也是如此,每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和稀泥是活不出下一个张雪峰的,和稀泥只会让行业没落得更快,个人陨落得更迅速。所以我们看那些行业大佬,凡做出些样子来的,可以低调,但都有独立的,甚至尖锐的,但是敢说真话、实话的,又十分接地气的观点。

    之前的节目中咱们也提到过,新兴的事物往往带刺儿,必定会经历一系列的矛盾的过程,所以——看过他过往视频的小伙伴都知道,张雪峰因为这张嘴啊,吃了太多亏。所以这一波热搜一上,他就发了一条微博“我觉得,我离被人搞不远了。”因为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次对“新闻学”专业的直言不讳,如果真的杠上了,多少有点儿……以卵击石了。

    因为新闻学虽然有式微的趋势,但是,搞新闻的人……的话语权依然握在手中呢,于是很快,一波又一波的话题被挂着蓝V的媒体推了出来,发动广大网友的力量共同探讨“新闻专业是否值得报考”的问题。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从网络投票的结果来看,很大一部分的网友都支持张雪峰。排山倒海、人山人海的声音,覆盖了鸡蛋和石头原本的哪一个小矛盾。

    有网友说,穷人家的孩子读大学,不代表毕业就有饭吃,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试错成本太高,所以从择校和择业这一步起,就要避免走错路,所以吃饭、收入、前景、稳定性……是必然要考虑到的问题。先填饱肚子,然后再谈理想。

    我个人是同意这个观点的。

    所以当面临升学和择业的年轻人鉴别一个专业是否值得报考的时候,确实不能忽略“值得”这两个字的深层意义,要考虑它会给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内心对这些是有数的,是有人生目标,并且愿意终生投入它的话,那么“新闻学”,不管什么学,都是值得用一生去实践的事业。

    然而,如果一个学生恰好处在一个混沌不清的年龄,没有具体的目标,缺乏明确的理想,对新闻专业这四个字都没有概念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是不“值得”报考的。你这样还不如好好去选择一个有手艺、能糊口的专业。因为对于一个没有方向感的人来说,不管报什么专业,也大概率很难成为该行业中出类拔萃的那部分凤毛麟角。冷门的如此,热门的也是如此,大部分的人都是一块砖,甚至说不好听点就是个垫脚石。张雪峰的建议方向,大致就是如此。且我相信,张雪峰一针见血的“针”,扎的就是这一类学生。上期节目中我们聊过了,这一类的学生人群中占大多数。这是现实。

    所以我想,新闻学这三个字之所以在这一场网络热门话题的争端中显得如此敏感,也并不是因为新闻这一块出了问题,而是这一段历史进程中的现象级的问题。所以大可不必从“新闻”这两个字的角度去讨论。倒不如寻求寻求矛盾的根源,然后带着发展的眼光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