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从“江山”的角度看(爱)人生

    友情提示:本期节目与上期节目连起来听,感受会更完整。

    上期节目中我们聊到了“被调剂的命运”这个话题。当我们在人生中遭遇到一些不情愿的事情的时候,有的人会消沉,有的人会抱怨,有的人抱怨完了之后开始冷静,冷静之后开始思考,思考结合下一步的行动,别开一段生面——咦?原来我还可以有这样的人生。

    前几天看了一部纪录片,一部题材为法医人生的纪录片,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在上海的公安系统中,有一位年轻的法医姓孙,当年的高考志愿他填报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造化弄人,第一志愿并没有录取他,于是他被调剂进了第二志愿:上海复旦大学的医学院。你可想而知,他的成绩该是怎样的好——连“调剂”进的都是复旦大学,连调剂,进的都是医学院——他当年的高考分数一定是非清华即北大那一个档位的。虽然纪录片中没有明确这一点,但是我猜,很有可能,他的第一志愿就是奔着清华计算机去的。然而没有办法,清华计算机,那是理科状元扎堆的地方、行业大佬的摇篮。虽然说他是被从一个名校调剂进了另一个名校,但是一调之下,他未来的人生轨迹就是地覆天翻。这个心理落差,想都能想得到。但是,孙同学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在毕业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法医工作。

    法医这个职业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就是《鉴证实录》里的聂宝言,既是警察,也是科研工作者,有一些神秘,甚至还有一些艳羡。然而当梦想落到现实中,这份工作是非常艰难,甚至有些残酷的。且不说隔着屏幕看纪录片我都能感受到那一份窒息的压迫——他们出现场时的很多工作环境都非常恶劣——更何况这是法医们的日常。当然,这不是本期节目的重点,我们还是得聊正事儿:这部纪录片是2020年的时候拍摄的,截止到这一年,孙同学已经在法医岗位上工作了13年,而且上海公安系统中的法医还挺多的,能够进入纪录片、单独给他一组镜头,甚至一个故事的,说明他至少在工作岗位上做到了足够优秀。

    一个能够沉得下心来做事情的人,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是可以发光发热的,是可以创造出掷地有声的个人价值和崇高且铿锵的社会价值的——哪怕默默无闻。

    上期节目中我们也有聊……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