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之外
繁体版

高考是一个转折点

    2023年6月8日这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则“2023年高考各省人数盘点”,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山东、河北,高考报名人数分别是131万、86.7万、83万人;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BJ、上海、XZ,5.4万、5.1万、3.2万人。

    于是在#2023全国各省高考人数#的这个话题之下,不出意外地,陆续出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镇做题家”们的感叹和吐槽:

    数千万人生活在BJ和上海,但是这两个省级行政单位,考生只有几万人;

    有的人一出生就在上海,即便不读大学,一辈子也是“上海人”。

    还有年轻人说,下辈子投胎做BJ人,只要五环以内有套房,我愿意躺平一辈子。

    ……

    坦白讲,这样的想法,站在产生这种想法的那个人生阶段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

    奋斗是一件很累的事,这是事实。

    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努力,都是被逼的,这也是事实。

    另一个事实是:那些出生在北上广深以及重庆、杭州、成都、苏州、武汉、长沙……等等各大一线城市的年轻人,观察过他们在网络评论区的整体留言状态之后,你会发现他们中确实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人早早就开启了摆烂、啃老、啃祖的所谓令人羡慕的人生。而且,他们生活得挺好——确切地说是——年轻的时候,生活得挺好。

    相应地,我也经常在评论区看到一些稍微上了点岁数的老人会在评论区留下这样的发言:

    我今年70多岁了,非常害怕死亡的来临。

    我今年快60岁了,我不知道后面的人生有什么指望,觉得一切都没意思了。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危言耸听,有此类想法的老年人挺多的——尤其是,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可预见地,这样的“现象级”问题会陆续而较为广泛地投射到更为大面积的社会层面中;并且可预见地,专家们的出现频率,会越来越高。

    那些持续对大型数据进行研究并致力于深刻社会问题的专家们的语重心长的背后,是国家对一系列的社会数据所暴露出的深层问题的担忧,甚至焦头烂额。

    老龄化社会最怕的是什么?

    老的不省心,小的不长进。

    不仅仅大家层面如此,小家也是一样。

    任何一个家族、家庭、个人,都处于同样的社会形势中,谁也避不开的。所以老龄化社会的竞争,必定会是一场表面礼貌客气、本质上相当残酷的角逐。

    你从近年来考公人数的水涨船高就能洞察出——“角逐”已经极其残酷了。

    所以我们可想而知,摆烂的那一批年轻人,终将面临的是什么。

    ①,他们的自暴自弃,给兢兢业业的小镇做题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攀升自会。

    ②,他们的破罐破摔,以身自证:这世上没有“公平”,但——人生有“平均”。

    评论区也有人说:那人家有的人生下来就有资格摆烂,有条件躺平呀。

    是,这算是一种不公平。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社会”是在往前发展的,有发展就有“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措施应对“不公平”。

    措施是人为的,但,它是社会的需要。所有的“需要”都是合乎逻辑和规律才会成立和产生的——并且不出乎民意之外——是顺应天地之“势”的,取中庸之道,以便让这世上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过得更好。因为这些人,是生命的主力军。只有这些人“平均”了,人间才会更美好。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少数人也是为这部分“主力军”服务的。“为人民服务”,这话不是念着玩儿的,这是真理呀。哪怕少部分人是领导者,但——普通人,是主宰者。这叫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水能Z——对吧,不说。

    所以话说回来:躺平的人,躺不平的。

    我们下期节目,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