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娱记
繁体版

第六十章 堪院眉州报道

    堪院眉州通义县消息:近日,岭南道眉州的通天河出现异常,寒冬之际一反常态地没有出现冰封现象。位于中心河段的通义县感受最为真切,一时之间,县内人心惶惶。

    堪院介入调查发现,通天河作为岭南的本发河流,自古以来便是当地重要的水源供应,千百年来,滋养了流域内亿万生灵。

    只是自然也有严酷一面,每逢初夏冰山融水爆发之际,通天河流量猛增,往往会造成严重水患,这成了时刻悬在当地民众头上的利剑。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一旦遇上不可抵抗的天灾,便自然而然的对弥漫在天地间的神秘力量产生恐惧,继而树立起神明图腾崇拜供奉,各种祭祀仪式只为了向神明祈福,卑微地请求对方保佑一方水土。

    时过境迁,当人们有力量抵抗这种天灾的时候,这种自上古时期积累至今的信仰,反而成为了一种桎梏。

    以通义县为例,人们早就有能力沿河筑堤,主动地防御水患灾害,却依然有人执迷于古老血腥的祭祀,不惜把刀亲自架到自己的脖子上。

    通天河所谓的河神,就是在这些顽固不化之辈的坚持下,以恐惧胁迫着信众。近在十年前,当地还存在着每年以童男童女生祭这等灭绝人性的事情!

    朝廷在岭南当地试行改土归流以来,派驻的官员中不乏清明之辈。十多年前,通义县开府建衙的第一任县尉唐锦河,便力排众议,坚决制止了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却被当地暴民残忍杀害!

    朝廷心系地方安定,在堪院协助下,当时只是诛杀了首恶,又苦于当时河防工程未曾开展,为了万千百姓生命安全,不得以施以怀柔妥协的政策,使得这种野蛮的祭祀行径没被彻底断绝。

    事实证明,这无疑于长痛之举!随着时间流逝,当年参与作乱侥幸逃脱制裁的暴民,大多已经是寨中掌权的长者,他们眼看当地改土归流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族人接受教化,一天天淡化着他们的特权,不由得野心渐渐滋长。

    这次通天河出现的异常,正好给了他们发难的借口!他们以神明之命,恐吓鼓动着族人,打着恢复古祭的名号,实为借此展现自己权威,破坏当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数以百计的外地客商,被他们绑为祭品,早就定居当地多年的外地人也难逃毒手!

    以通义县旁边最大村寨赫连寨的掌权人仡徕公为首,这些被胁迫的信众们,在通天河河边建立祭台,妄图通过杀害这些无辜路人作为祭品,献给他们所谓的神明!

    所幸其争权夺利、杀鸡儆猴的打算被及时识破!在我院协调下,县令许克中及眉岭卫卫指挥使刘刚参与,三方通力合作,最终在祭祀现场将这些暴民一网打尽!

    始作俑者仡徕公等人,被临阵反水的同伙杀害,剩余被裹挟的信众,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幡然醒悟,在军队威慑下,束手就擒!

    被绑架的人全部获救,无一伤亡。

    目前,许县令及刘指挥使正在加快甄别被捕人员,其中死硬骨干分子,必定逃脱不了大广律法的制裁!

    借由此事,提醒岭南地界的桀骜不驯者:朝廷虽然从维护未定出发,多年来多有怀柔,但不代表有人可以为所欲为!执迷不悟者,早晚会被雷霆之势碾压!

    堪院调查使苏和认为:天下所谓神明,多是虚妄之属!如这通天河,正是千万年来的本地信众供奉的香火,促使其一天天从无到有,日渐壮大!它诞生于人们的恐惧,反过来又以恐惧胁迫信众,贪得无厌,好听点称之为邪神,实际上就是一个视生灵为食物的魔物!

    苏和表示,已经上书当今陛下,由朝廷颁下政令,通天河之名自此废弃,改名为亲民河!其流域内也严禁以通天河之名行供奉之举!但有发现,严惩不贷!

    天下流传于民间的神明不计其数。特别是不开化之地,人们碰到难以解释的事情时,本能的便归结为神秘所属,在心中树立起图腾,口口相传之下声势渐渐壮大,很多山野小神便是由此诞生存续。

    这些从信仰中诞生的神秘存在,若是平和则无关大雅,福佑一方,自然可以安心享受香火,但若是乖戾凶残,早晚自断根基,最终再次归于虚无飘渺!

    奉劝各类信众,紧守本性良知,敬畏神明的同时,也不要妄自菲薄,因为你们本身才是神明延续的根本!

    堪院调查使苏和有箴在此: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

    ……

    大广王朝的皇帝李令显,看到这篇上报,龙颜大展,拍案叫绝!

    他眉飞色舞地不断重复读着最后的几句箴言,觉着这番斥责劝告神明的箴言,用来诫谕官员爱护百姓也极为贴合实用!

    他又拿起和这报道一起送来的一封言表。这里边正是苏和所写的,请求皇帝陛下颁下圣旨,配合其所提到的修改通天河名字,以及颁下法令禁止岭南人再以通天河之名供奉香火的内容。

    李令显提起御笔,刚要下笔,却收了喜色,朝刚刚送信进来的黄门问道:

    “这是古师先行看过之后,才让院内送来的吗?古师可还有其他谕示?”

    那黄门闻言回答道:

    “启禀陛下,这些确实是堪院转送,堪院来转呈的人也说古师已经看过,倒没有其他指示……”

    李令显眉头稍皱,他拿起这两封信,反反复复多看了几眼,又仔细顺了一遍文字,顺口又问道:

    “这封信是什么时候送到堪院的?在转呈到这里之前,过了多长时间?”

    黄门不知道陛下为什么要问这个,他仔细回忆了一下接信的场景,想了片刻,回答道:

    “这信并没有经过驿站,是通过堪院自有的渠道传到京城的。其中细节不清楚,但那转呈的人曾提了一句,这信应该是早上就送到了,貌似是古师期间入定了一段时间,等他看过这才转呈陛下预览。”

    “这是默认让我同意苏和的请求?”

    李令显眉头皱得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