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玉人
繁体版

第十六章 兴国 6

    听到有人喊“捉刺客”,文公大惊,下意识拉子瑄闪身躲进一隐蔽处向外窥视:只听寝宫里“叮呤咣啷”传出一阵阵刀剑搏击之声,少顷,一拨又一拨的宫廷侍卫和巡夜值守如潮水般不断向寝宫涌去。

    文公和夫人一时都有些发懵,不知刺客从何而来。

    过了不多会儿,刀剑声停止。文公见冬青领着几个内侍打着灯笼四处寻觅、呼喊:“国主一一国主在哪里?刺客已擒!危机解除!国主一一”

    文公拉着瑄夫人走出,迎住冬青问道:“刚才什么情况?”

    冬青见了文公,如获珍宝,惊喜道:“原来国主在此!禀国主,刚才有两名刺客潜入寝宫,幸被寺人勃鞮及时发觉,现已就擒,请国主处置!”

    回到寝宫,文公见众侍卫押着两个五花大绑的刺客正在前厅中央等候发落。意外的是,两名被俘刺客竟穿着和宫廷侍卫一样的制服!文公发现寝帐被刺破,走过去细看,只见床席衾枕皆被刺得七零八落,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心想:“好险!幸亏刚才他和瑄儿不在此处!否则,他们现在恐怕已是阴间的鬼魂了!”

    文公狠狠瞅了一眼刺客,问寺人勃鞮:“审过了吗?哪来的刺客?”

    寺人勃鞮跪倒在地,低头说道:“禀国主,微臣审过了,刺客是子圉从梁地派来的,假装成侍卫潜入宫中。幸好吾君当时外出,也怪微臣大意,竟让刺客混入宫卫,微臣罪该万死!”

    文公听后切齿道:“又是子圉!他这是非要逼寡人动手吗?好在天不亡我!”

    寺人勃鞮:“国主,留着子圉早晚是祸害!微臣愿潜入梁地,铲除后患!”

    文公思忖片刻,说道:“寡人自然要严惩子圉!先将刺客带下去,严加看守!”

    “是!”

    狐姬才就寝,忽被嘈杂声惊醒,又听宫娥禀报:声音似是从国君寝宫处传来,心下便预感不详,急忙起身胡乱披了衣服赶过来,人未入门,便惊问:“国君可安好?”

    “母后莫急,国君安好!”瑄夫人赶忙迎过去抚慰。

    狐姬见文公和子瑄均安然无恙,才放下心来,得知原委后,又惊又怕,对文公说道:“好险!宫廷侍卫中混入陌生人竟然不知?明日务必仔细整肃宫中警卫才是!”

    重耳笑道:“母后放心!孩儿命大,任凭什么刺客,都不会伤到我!”

    狐姬嗔怪道:“话虽如此,也万万不可大意!”

    抚慰了一阵,文公命人送母后回宫不提。

    ……………………………………………………………………………………

    次日朝会,众臣听说了前夜刺客一事,纷纷先到文公寝宫候问。文公已着好朝服,只轻描淡写说了几句“无碍”,便和大家一起到晋阳殿议政去了。

    众臣满以为文公昨夜受惊,怎么也要休息几日再恢复听政,没想到不但朝会依旧,而且竟波澜不惊、若无其事,无半点惊慌之色,心下不禁暗暗钦佩国君处变不惊、定力如山。

    狐偃和赵衰吓坏了,待朝会结束众臣退去,赶忙向文公请罪:“都是微臣思虑不周,害吾君涉险,请国主降罪!”

    文公道:“二位爱卿请起,不妨事,好在是有惊无险。”

    狐偃愤然道:“国主仁义,容子圉在梁地偷生,他不但不感恩,还妄想弑君夺位,此人万不可再被容留,请国主下令除恶!”

    文公说道:“杀他很容易,可他毕竟……是寡人亲侄!”

    狐偃:“即便是亲生之子,也难容弑君之罪!更何况国主念念不忘子圉是亲侄,可子圉却视国主为至仇!这样的仁慈要不得啊,难道君上忘了宋襄公?”

    文公踌躇片刻,说道:“那……就由二位爱卿酌情处置吧。”

    赵衰说道:“微臣以为,处置子圉不可延缓,另外,臣提请国主即刻增派得力之人加强铜缇宫警卫!”

    文公:“先轸、贾陀和魏犫倒是得力,可惜如今都在统领军队,不能时时在寡人身边。其他得力之人就由赵爱卿去挑选吧。”

    “是。微臣遵命。”

    狐偃和赵衰两人领命,起身辞出晋阳殿,走到门口,又被文公叫住:“二位爱卿留步!”

    “国主请吩咐!”

    “子圉之事,还望二位大人酌情处置,若他确有悔改之意,留他一命也无妨,毕竟他如今是河沟里的泥鳅一一翻不起什么大浪。”

    狐偃拱手说道:“国主请放心!微臣定遵君命酌情处置,如果……他确有悔改之心的话!”说完,二人退下。

    …………………………………………………………………………………………

    下朝后,狐偃命手下将寺人勃鞮叫来,亲自安排他前去梁地斩除子圉一事。

    寺人勃鞮正因自己失职、害国君险遭不测而愧疚,内心十分希望亲手斩杀子圉以将功折罪,听到狐偃授命,欣然应允,并决定即刻启程去梁地。回家简单收拾了一番,挑选几匹精马,带了狐偃安排的四个随从便出发了。

    寺人勃鞮刚出绛城,正准备策马狂奔,忽听背后有人喊道:“勃鞮大人请留步!”

    寺人勃鞮回头,只见一名宫卫打扮的清俊小生驾单车追了上来,拱手道:“勃鞮大人好!在下冒昧有一事相求!”

    勃鞮见来人面孔陌生,问道:“请问您是……”

    宫卫说道:“大人不必知道我是谁。”然后朝四下看了看,见周围除了四名随从,暂无他人,便低声问道,“请问大人是否将前往梁地出差?”

    勃鞮未置可否,反问:“你有何事?”

    “在下替君夫人捎句话。”

    “君夫人?请问是哪位君夫人?”

    “赢夫人。”

    “捎什么话?”

    来人说道:“寡君仁慈,让狐大人酌情处置子圉,甚至想留子圉一条狗命。赢夫人说,大人去梁地若能带回逆贼首级,夫人将重赏大人五百金!”

    寺人勃鞮刚想进一步追问虚实,只见来人拱手示辞,拨转马头,复又驾车朝城门去了。

    寺人勃鞮不明所以、不知真假,心下想自己此去,一来完成狐大人交代差事,二来为自己将功折罪,若还能得到重赏,综归是桩好事,便策马上路不提。

    ……………………………………………………………………………………………

    次日午后,文公正在书房内阅读史册,冬青进来禀告:“国主,步阳大人求见。”

    步阳是文公新近委任、在绛都执掌巡市的司稽。

    “让他进来。”

    稍顷,冬青引步阳走入书房。

    见过礼后,文公请步阳入席,问道:“步爱卿可有朝会未尽之事?”

    步阳拱手答道:“微臣并非为朝政而来,只是听说昨夜有刺客潜入宫中,想必国主受了惊吓,于是微臣特意将从商贾手中所得的孤竹国千年山参带了来,为吾主压惊!”说完,步阳朝门口瞟了一眼,门口内侍会意,捧着一个镂花乌木盒子走过来。冬青上前接住,置于几案,然后小心翼翼将盒盖打开。

    文公看到,精致宝盒内厚厚的金黄色丝绸上,躺着一棵硕大的人参,长密的参须围着盒边绕了好几圈。

    “嗯!看起来是参中极品!有什么来历吗?”文公问。

    步阳说道:“吾君真乃慧眼!据说这棵山参是当年孤竹国国君进献给齐桓公的礼物。齐桓公又将它献于周王。周王膳宰奉命熬制参汤,却偷偷掉包,据为己有,私下转卖给郑贾,后又被多次转手,前一阵子贸易到我国来,微臣觉得十分罕见,不敢私用,特意将之献给国主!”

    文公点头笑道:“千年山参,当殷商时期便有此物了,一定价格不菲吧?”

    “吾君所言极是,此参虽然价格不菲,但绝对物超所值!非君王不称其享!”

    文公沉吟半晌,说道:“贤如齐桓、圣如周王都未曾吃到这般稀世天物,寡人何德何能,敢私自享用呢?”

    步阳笑道:“此物辗转这么多年、这么多手到了晋国,说明是专等配吃它的人来吃的,微臣以为,除了吾君再没有第二人配吃它了!君上可监督膳宰当面熬制,以补圣躯!”

    文公说道:“若它真是千年山参,寡人也是不配吃的。正好今冬腊月寡人要遣使如周朝觐周王,到时候就将它作为国礼献给周王更为合适。”

    步阳试问:“国主是否……怕传出去有对周王不臣之嫌?”

    文公:“传出去的确不太好。”

    “这个好办,对外就说……这参是假货……”

    “好了,步爱卿,”文公打断步阳,“寡人已经决定将之献给周王。”

    “这……”步阳听了显出十分惋惜的神情,“国主,这可是珍稀之物啊!以后恐怕再难见到了!听说食之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国主难道……”

    “强健与否,全凭历练;阳寿几何,全在天命,岂在于吃过多少山参!步爱卿忠心可鉴,寡人记住了。奉献这份国礼也算步爱卿为朝廷立了一功!”文公转头对冬青说道:“叫太史令将步大人今日之功载入国史。”

    “遵命。”

    步阳又惊又喜,急忙叩首谢恩。随后又说了一些保重宽慰之语,告辞而去。

    随后,又有司空子稽、司马子诞等朝臣接二连三携礼品来给文公压惊,子稽送来了一盒干海参,子诞送来了一盒干灵芝。文公命人一一造册登记,充归国库。

    朝臣都走后,文公正看着一堆礼盒出神,内侍禀告,狐偃、赵衰、先轸、贾陀、魏犫来了。

    先轸、贾陀、魏犫听说文公险些遇刺,急忙赶回绛城和狐偃、赵衰一起进宫来候问。

    文公没怎么渲染昨夜之险,却指着礼品肃然说道:“步阳、子稽、子诞等人借给寡人压惊之名,送来这么贵重的礼品,二位爱卿可知他们意图何在?”

    赵衰说道:“如今各司都设有监察御史,目前微臣尚未发现他们几个有不法之举。”

    文公说道:“他们几个皆位高权重,贪赃当易如探囊取物,又都是精明之人,两位爱卿切不可放松监察。再满的粮仓,若不堤防硕鼠,便终究会被吃空盗尽,更何况晋国粮仓还远未到满溢的程度。”

    狐偃、赵衰肃然答道:“是!吾君英明!微臣一定不懈监察。”

    这时,宫人为大家上茶,文公端杯呷了两口,问狐偃:“派往梁地之人,舅舅可安排妥当?”

    狐偃:“禀国主,寺人勃鞮已经动身了。”说着,他从袖袋内掏出一方帛书递给文公,“这是寺人勃鞮随从秘报。”

    文公接过,展开来细看后,冷笑道:“看来最想要子圉命的并非寡人。子圉怕是活不过几日了!”

    贾陀愤然道:“子圉不念感恩、不知悔改,本就罪该万死!”

    魏犫亦道:“若不是已……已经派了寺人勃鞮,微臣定去梁地亲手杀死逆贼才……才解恨!”

    先轸:“微臣以为,即便没了子圉,宫廷警卫也须好好整顿才是。”

    赵衰:“禀国主,增派宫中侍卫一事,微臣已安排妥当,先轸、魏犨他们正好来了,可以留下督导调教他们几日。”

    “好。”文公点头。

    ……

    ………………………………………………………………………………

    狐偃、赵衰几个走后,已是晚膳时分。瑄夫人怕母后还记挂昨夜之险,早命人到嘉禾宫备好晚膳,打算到时候和国主与母后共进晚膳。

    文公来到嘉禾宫,狐姬迎上去拉着夫人说道:“还是我的瑄儿懂我!你们再不来,哀家就过去看你们了!”

    文公:“孩儿又让母亲操心了!舅舅已派人去梁地,赵大人也正在整顿宫卫,母亲不必过于操心孩儿安危,我真的命大……”

    “休要这样说,”狐姬打断文公,“吾儿如今不比从前,国君安危关系一国臣民安危!还是多加小心为好!”

    文公顺从地点点头。

    “哦,对了,怀赢刚刚离开不久。”狐姬说道。

    文公听了,才想起下午时,好像内侍禀告过赢夫人来他书房候问,因当时有其他朝臣在,文公就让她先回去了,大概她随后便到母后这里询问情况。

    文公和瑄夫人落座后,宫娥陆续将饭菜摆上来。

    文公示意所有宫娥退出居室,只留下新燕和冬青姐弟俩在门外服侍,然后若有所思问道:“母亲可知,怀赢每日在做什么吗?”

    狐姬想了想,说道:“无非是……和乐师演奏唱和,其它好像也不干什么。”

    “不仅如此吧?寡人怎么觉得,这宫里到处是她的耳目?”

    狐姬:“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