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玉人
繁体版

第十七章 强国 4

    齐孝公伐鲁的消息很快传到晋国,文公颇感震惊。

    朝会上,文公就此事说道:“昨日东方有密报,说齐君欲重振先业,于是用兵伐鲁。诸位爱卿说说,齐国重振先业,因何首先要加兵于鲁?”

    先轸说道:“微臣以为,齐君用兵伐鲁,可能是因为昔年鲁国曾经拥戴公子无亏与其争位,至今耿耿于怀,想借鲁国遭遇天灾之机复仇罢了。”

    狐偃道:“微臣以为,齐君将重振先业等同于借机复仇,足见其见识浅陋,气量狭小,刚愎自用,想来难成大器!”

    文公道:“二位爱卿言之有理。令寡人感到诧异的是,鲁国军力一向不及齐国,又逢饥馑之年,民不胜兵,但寡人听说,鲁国以舌应战,未用一兵一卒,仅凭一人说辞便将齐师退去。鲁国曾有军事奇才曹刿,如今又有这等智者!诸位爱卿有谁知道鲁国派了何人?如何以一篇说辞退齐师?”

    胥臣答道:“这个微臣知道。智者名叫展获,字子禽,官拜士师,食邑鲁国柳下,此人外和内介、博文达理,因居官执法铁面无私,不合于时,于是弃职归隐。此次齐国以兵压境,鲁国大夫臧孙辰极力举荐展获以辞令请和于齐。展获推辞说自己有病在身不能去。后来齐君又让展获之弟展喜到展获家里请教,然后派展喜去完成使命。展喜带着展获授辞和礼物去大营找到齐君请和,齐君得意地问:“鲁国人听说寡人兴师伐鲁,是不是都很胆战心惊呢?”

    展喜笑道:“小人或许感到恐惧,君子却一点都不恐惧。”

    齐君说道:“不会吧,现如今你们鲁国文无施伯之智,武无曹刿之勇,况且正值饥馑之年,野无青草,凭什么不害怕齐国进攻呢?”

    展喜依展获之言答道:“这些国君说得都对,但我们之所以不害怕,是因为我们凭借的是先王之命。昔年周先王封姜太公于齐,封我先君周公之子伯禽于鲁,使太公与伯禽割牲为盟,共立盟誓曰:世世子孙,效忠王室,永不互相伤害。这些誓言都被太史记录并保存下来。所以齐桓公在世时,九次聚合诸侯,并且首先同鲁国同盟,共同遵奉周王之命。国君您嗣位九年来,敝国君臣经常说,什么时候您能再修像桓公那样的伟业,这样才能使诸侯之间亲睦友好啊!我们坚信国君您是一代明君,定不会抛弃成王之命,违背太公之言,不续桓公之业,将友好变为仇恨,将和平变为战争。所以我们并不害怕齐国会真的伤害鲁国。’齐君听了这番话,大为汗颜,羞愧不已,第二日便班师回朝了。”

    文公由衷赞道:“展获片言退敌,真乃睿智善辩之才!如此贤才本应为国之栋梁,受到重用才是,鲁君如何能使其归隐呢?实在是太可惜了!”

    狐偃说道:“所以说,得贤才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一国之兴衰,一则在于国家贤才智士能否得到重用而各尽其能,二则在于朝堂上下是否有举贤荐才之风。所幸的是,这二者我国都有!”

    文公点点头,然后听胥臣说道:“国主,微臣以为,齐鲁嫌隙已初现中原大战端倪!”

    文公见大家都在点头,问道:“胥大人所言,也只不过齐鲁两国之争罢了,如何谈得上大战端倪?莫非齐国后来又兴师别的国家?”

    胥臣说道:“齐国倒是没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鲁国虽然顺利使齐国退兵,但鲁君认为受到轻视,屈辱难忍,因而派了臧孙辰到楚国求援,要求结盟伐齐。”

    先轸接着说道:“鲁楚早已联盟,楚国一旦介入,局势便深不可测。”

    文公盯着墙上的中原地图,陷入沉思。

    赵衰说道:“齐国衰落后,楚国早有觊觎中原之心,这些年纠集了不少盟国。只因如今秦国傲视、晋国崛起,楚国才不敢轻举妄动罢了。”

    文公问道:“楚王身边的令尹子文持重睿智,会建议楚王助鲁伐齐?”

    胥臣答道:“子文毕竟年迈,听说这两年逐渐让政于成得臣,不怎么参与朝政了。”

    文公听到这里,默然无语,半晌后说道:“若是这样,楚国一旦进驻中原……局势确实难以预测。”

    赵衰说道:“国主,微臣以为,有道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面对眼下局势,我们须早做一些相应战备,然后伺机而动。”

    “臣附议。”狐偃、先轸、胥臣等大臣纷纷表示赞同。

    文公说道:“将来万一打起仗来,又不知要赔上多少将士性命。无论局势如何变化,若是……晋国独守中立,自谋发展,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狐偃答道:“微臣以为,如今天下大势,王室尚不能自保,更遑论庇护弱小。正所谓弱肉强食,虎狼当道。不介入和退让,结局毫无二致,都注定会挨打,那时赔的就不单是将士性命了,说不定会殃及国土完整!”

    “狐大人所言极是!”其他人纷纷附议。

    文公点点头,说道:“这样的话,各地兵马,从今日始,就要日日操练,随时检阅,进入战备状态!”

    “吾君圣明!”

    ………………………………………………………………………………………………

    鲁国使臣臧孙辰与成得臣(令尹子玉)是旧相识,受命到楚国后,他首先到府上拜见了成得臣,并送上金缯等厚礼,与之私下通气后再去谒见楚王。

    楚王接见并问其来意,臧孙辰说道:“寡君遣外臣前来,是请求大王能够支援鲁国攻打齐国。”

    “理由呢?”楚王问。

    臧孙辰答道:“齐桓之后,中原无伯,寡君认为,如今楚国实力并不输齐,但齐君一向对楚王傲慢无礼,所以敢擅自违背鹿上之约,此为其一;其二,宋国自泓水之战败北,表面上臣服于楚,实则与晋国亲厚,可见他们根本不把楚王您放在眼内。大王欲立威中原,就要惩罚违约离心之国,大王若问罪于齐、宋二国,寡君愿倾国力做楚国先驱。”

    楚王听了,当下未置可否,安排臧孙辰先去驿馆歇息。

    臧孙辰退下后,楚王征求令尹子文和成得臣的意见,这两人平素就不和,当着楚王的面又互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