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汾玉人
繁体版

第十七章 强国 7

    晋侯令郭偃择吉日,亲自将晋军由原来的二军整作中、上、下三军。郤縠将中军,郤溱为副将;狐偃将上军,贾陀为副将;使赵衰将下军时,赵衰辞道:“臣请吾君恕子余不受!”

    文公问:“赵爱卿因何不受?”

    赵衰道:“微臣深知自己谨慎不及栾枝,谋略不如先轸,胆识不及胥臣,请吾君让贤者担此大任!”

    “好!既然如此,寡人命栾枝将下军,先轸为副将。”

    栾枝、先轸出列应命。

    文公:“寡人命子余为大司马,荀林父、胥臣御戎(为戎车之御),魏犫为车右。”

    “微臣听命!”

    委任完毕,三军统帅各领军队开始操演磨合。

    文公隔三差五到各军营地视察检阅,观看士兵排兵布阵、演练射御,奖励各项军事训练竞赛之佼佼者。

    一日饭点,文公军账内几案上摆满丰盛午膳,文公只看了看,然后问大司马赵衰:“上午的演练比赛获奖者有几名?”

    赵衰答道:“禀国主,共有十九名。”

    “把他们都叫来,在寡人军帐就餐。”

    “是,国主。不过,他们吃饭那是一人顶仨!要不要加菜?”

    “嗯,当然要加!吃好吃饱才会更有力气训练。”

    赵衰见文公往帐外走,问道:“国主不在帐中进餐吗?”

    “寡人去其他军营看看。”文公说完,领着随从走进普通士卒军营,让司厨给自己盛了一份和士兵一样的份饭,坐下来一面吃一面和士兵谈心,问他们是否能吃饱,对饭菜质量是否满意,当问到他们最大的心愿时,有个胆大的士卒说道:“我们出身低贱,最大的心愿自然是能有自家土地。”文公点头记在心内。

    士卒们见国君如此平易近人、谦逊随和,异常感动,训练便愈加投入。

    不久,文公下令:“此次出征,将按军功大小,赏田于首功将士。”

    此令一出,三军上下欢呼雀跃,士气大振,士卒训练更加勤奋刻苦。

    到总阅兵之日,文公及众臣在看台观望。

    中军元帅郤縠登坛发令。

    敲过三通军鼓,郤縠开始操演阵法。

    只见场上年轻士卒在前,略微年长的士卒在后,开合进退,非常默契。有个别违规的,就出列另教,实在教不会的,以违令处罚。一连操演三日,郤縠兵法变化无穷、指挥进退自如。众人见郤縠宽严得体,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阅兵结束,郤縠正要鸣金收兵,忽见台下掀起一阵异常强劲的旋风,旋风携沙走石,狂吹乱刮,大家纷纷闭目掩面之际,忽听“咔嚓”一声,郤縠身后的大帅旗杆竟被狂风吹折为两段,大家一时瞠目失色,惊愕不已。

    众人一起朝元帅望去,却见郤縠面无半点惊慌之色,笃定而从容说道:“帅旗吹折,主帅当应验之,说明本帅将不能长久与诸位共事。但是,国君必成大功!晋国必定大捷!”

    台下众将士举兵械齐呼:“国君必成大功!晋国必定大捷!国君必成大功!晋国必定大捷!”喊声如雷震天,响彻云霄。

    下来后有人细问缘由,郤縠却面沉似水,默而不答。

    ……………………………………………………………………………………………

    夜里,文公听到瑄夫人有些轻微咳嗽,问道:“你这几日是不是太累了?要适当注意休息才是。”

    瑄夫人说道:“嗯。对了!我让君上看一样东西!”她打开一个包袱,从里面拿出一件毛茸茸的虎纹织物,展开让文公看。

    “像不像老虎皮?”瑄夫人问。

    “像!太像了!这是从哪里弄的?”

    “是宫里的织工织的。不过,我觉得这张还是小了点,赶明儿我让织得大些,吾君在战场上就可以假乱真了!”

    “战场上用,那得织多少啊!怪不得你咳嗽,不必这么费心!万一用不上岂不白费功夫?打仗有寡人、有将帅、有士卒,你还是好好歇着吧!”

    “我不累,这点小恙何足挂齿?况且我又懂些医药,吾君不必挂心。”

    文公当然相信妻子,见如是说,也就不再担心。

    过了半晌,他对夫人说道:“今日阅兵,好端端地,帅旗被风吹折,是不是……不祥之兆?”

    瑄夫人说道:“不会,这个季节本来风大,也许是那旗杆不结实,吾君不必多想。”

    躺在床席上,文公握着夫人的手,突然说道:“若有来生,我们还会生而为人,对吗?”

    “不知道,也许会吧。”瑄夫人答道。

    “那我们还是在小时候就遇见!到时你别不认得我。”

    “有这一世的相知相伴,足矣!”

    文公动情说道:“若不能生而为人,变成两棵树也行,不求相依相偎,至少也比邻而生,四季常青,每日一起听百鸟欢唱,一起看流云缱绻、日升日落,也是不错的!”

    想到国君即将出征打仗,凶险难测,瑄夫人忽然湿了眼眶,说不出话。

    文公将瑄夫人紧紧拥入怀中。

    “一定平安归来!”子瑄哽咽道。

    “嗯!一定!”

    ……………………………………………………………………………………

    宋国被围,宋君频频遣使向晋国求援。

    文公和主帅郤縠商议对策,郤縠说道:“微臣知道,国主因与楚王交厚,所以并不想正面作战。”

    “是啊!寡人一诺既出,怎可轻易违背!”

    郤縠:“国主不必担忧,我军完全可以避实击虚,曲线救宋。”

    “曲线救宋?”

    “对!先假卫道以伐曹。”

    “伐曹?”

    “嗯,吾君昔年过曹、卫两国,卫君、曹君都曾无礼,是不是?”

    “是!可那是私仇,不见得要公报。”文公说道。

    “其实假卫伐曹只是借口,我们主要对付的是楚,曹、卫两国都是楚国同盟,伐曹、卫,楚军必来相救,此举可解宋围!”

    文公恍然大悟:“郤帅之计高妙!可是,卫国与曹国关系和睦,假卫道以伐曹,卫国不见得会答应吧?”

    郤縠说道:“微臣要的就是卫国答应,如此一来我们就绕道走黄河以南,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卫境,这个胜算我们有。等打败卫国后,再趁势伐曹。曹君一向不得民心,又听说卫国已败,定不敢负隅顽抗。”

    文公一展数日愁容,欣然道:“子余说得没错!郤爱卿真是有深谋远略啊!寡人这就遣使,到卫国致以假道伐曹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