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命运
繁体版

(八)得是那块料

    电路课上,前面那人在刻苦地记笔记吸引了我的注意,他的衣服挺好看的。他旁边那人的衣服也挺好看的,他们那一排人的衣服都不丑。在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还是必需品的情况下,独特优质的衣服诞生了,款式、布料、颜色等方面都是精心制作。突然想到家里有个阿姨是开玻璃厂的,玻璃家家都需要,玻璃厂生意也蒸蒸日上,甚至可以说忙的不可开交。

    然而,并不是抓住必需品这个砝码就可以发家致富的,有些人只是把这三个字当作梦想:迫切变富的黄粱美梦,逃避劳作的虚无幻想,到头来还一脸不解地去问如来佛他的梦想在何方,要去何处取经。倒不如去问问庄周老先生他昨晚睡觉的时候鼻子上有没有一个泡泡,那个泡泡有没有被自己的呼噜声震碎。

    往事不堪回首,前进路上又不得不经常把过去失败的战绩拿出来反复鞭挞琢磨,想当然地是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没想到竟然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重蹈覆辙,我不甘心!这我虽然不是亲身体会,但也是真正地感同身受。父亲少时不学无术,整天下棋打球有班不上,孩子放学都记不住去接,真所谓吊儿郎当的没钱子弟。等到真正过不下去需要钱,也就是大规模下岗的时候,父母幸运地都下岗了。往日还有母亲辛勤工作维持生计,这下可是得想想法子了。生活中有的时候是这样的:有文化知识的人能容忍、有耐力、不叫苦;偏偏有的人啥啥都没有,却矫情、暴躁、不甘屈服于人下。我猜测父亲是这样想的:我会开车,但我不给别人当司机,受苦受累还得天天看他眼色,不干;我有力气,我不去工地搬砖,累死累活挣得不多,凭什么。

    于是乎,这个故事,时间跨度之久,剧情悲凄可笑,不挣反而付出高价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在今后的买卖生涯中,父亲没有一次成功的案例,全是失败的反例,关键交了不少的智商税后仍然没有收手的念想,那种一根筋似的执著淋漓尽致的体现。幸好母亲在一旁劝阻,才没有增加反例的数量。具体详情在这里不赘述,改日有机会再讲。

    母亲说:其实啊,妈妈也很喜欢做买卖。进货算账,定价销售。人来人往之间,感觉是这个小天地的主人,好在我,歹也在我,我愿辛勤劳动,但我乐此不疲。对于母亲说的话,我想,这是一种对归属感的满足吧,我们希望自己脚踩泥土大地,体验安全踏实感;而不是置身于空中楼阁,常常恐于坠入万丈深渊。

    母亲还说:爸妈都不是经商做买卖的料,经商要有经商的头脑,做买卖要对数字敏感,对行情了解。你爸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根本就不是做这的料。要做又温度的商家,跟要做能挣钱的买卖,你爸卖菜时经常把香菜一把一把的送人还说要结下人情,到头来谁不以为他是个傻子。咱这没脑子,不精明的人,做这个难啊。

    确实,干啥得干啥的料,强扭的瓜不甜。归根到底还是认识自己,从而达到“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的境界。一个感性从小没拆过玩具的人你让他制作一个遥控小汽车他肯定很难下手,一个理性不善于文字的人你让他写一本引人深思的文学著作他肯定很难下笔。但我不否认这种可能的发生,口吃国王照样可以在公众面前演讲,残疾男孩照样可以获得世界冠军,关键在于你要发生改变:虽然感性,尝试研究动手;虽然理性,尝试书写表达;虽然头脑简单,尝试阅读相关书籍武装自己;虽然四肢不发达,尝试坚持运动强身健体……

    综上所述,是那块料并且做了适合那块料的工作,那恭喜;不是那块料却做了那块料的工作,有两个选择:要么改行做适合自己这块料做的营生,要么把自己变成适合的那块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