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夏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章 金军兵临汴京(一)

    一夜功夫转瞬即逝,一晃便到了次日,十一月二十三日。

    天刚蒙蒙亮,汴京北郊刘家寺一带营帐密密麻麻。此地东侧地势宽广开阔,一直被当作大宋朝廷校阅炮军的校场。

    由于朝廷颁布坚壁清野法令,刘家寺附近的百姓都已逃到汴京城中,所以近段时间以来这块地比较冷清。不过昨日深夜时分,自汴京开拔来一支骑兵到此驻扎,此地恢复了些生气。

    抵达之后,这支宋军骑兵忙忙碌碌,直到黎明时分才停手。此时精疲力尽,正在小憩。全军上下抓住破晓前的宝贵时机,抓紧休息,待修整之后再行动。

    军营沉寂如水。

    “汪、汪……”

    趴着的军犬突然一骨碌撑起来,前爪后爪不安地刨着地面,对着空气狂吠。不一会,整个军营都被狗吠声惊起,随即传来无数咒骂声、警哨声。

    这片骑兵营帐围着刘家寺校场。

    校场当中竖着几百尊一丈多高的架子,用生牛皮包着。

    校场北边是校阅台,校阅台后方是骑兵的中军营帐。宁静突然被打破,各营赶忙派牙兵前来禀报军情,故进出军帐的军士不绝,帐中灯火通明。

    账内大小将领聚在一起,一名禁军指挥正在向坐在当中的将领谏言,这名指挥正是赵榛昨晚看到骑青马出城的姚信仲。

    姚信仲甲胄一如既往的精美考究,但在与将领说话时语气却小心翼翼:“大哥,目前情势不明,为慎重起见,不如将这些炮架尽数毁弃,抓紧回城覆命。”

    他口中的大哥,便是昨晚出城时骑在白马上趾高气扬的姚平仲。

    姚平仲面庞冲着他,但眼神却不知定格在何处,眼眸中似乎并没有姚信仲,也不知听没听得进姚信仲的话。

    还未等姚平仲表态,姚信仲身旁一人鼻中嗤然一笑:“胆小如鼠。”

    笑声不大,但是帐中各员指挥都听得清清楚楚,却是昨晚骑黑马的姚友仲不屑的笑声。完全不顾姚信仲情面,轻蔑之意溢于言表。

    姚信仲自然听在耳中,脸色一红,不过并未出声反驳。

    他自知自己在姚家的地位有些窘迫,如果立即出言针锋相对,当会激怒姚友仲,只怕会招来更难堪的话,索性不说为妙。

    姚平仲对这二位兄弟的心境一清二楚。此时听见姚友仲明着嘲弄姚信仲,他也未出声,不过脸上露出几分同情之色、无奈之色。

    姚古目前有三子在汴京,即这帐中的姚平仲、姚友仲、姚信仲三人。

    其实姚平仲并非姚古亲生儿子,只是姚古的义子,姚友仲才是姚古亲生儿子。

    而姚信仲则是姚古与人媾和的副产品,不过后来姚信仲母亲被姚古纳为妾、娶入府中,才解决了身份问题。这段历史不甚光彩,姚信仲母亲与府中寻常妾室不同,连带姚信仲自小饱受歧视,以姚友仲尤为看不起他。

    再后来,姚信仲早早被打发到京中从军,远离姚家西军领地,自然是不想让他在姚家培植自己势力。而姚家亦无人愿为他出头,所以这么多年姚信仲漂泊在外,不过混个营副指挥的微小职务。

    不知姚信仲近来搭上了何人关系,竟然做了枢密副使李回的亲军指挥。得知消息后,姚平仲只是有些好奇,而姚友仲则十分不服,此时正是借机对他嘲讽一番。

    却说昨日兵部下令,申道郊外刘家寺校场贮备了五百尊石炮,如今大战在即,为防石炮落入金人手中,着姚平仲、姚友仲率军出城将石炮悉数运回城中,如果运输不及,就地毁弃,无论如何不能为金人发觉、夺走。

    姚平仲、姚友仲二兄弟临出发时,枢密院忽然下文,将姚信仲塞进队伍中,美其名曰姚信仲知悉郊外地形,可以作向导参谋。又顺势升了他的军阶,竟然连升两级,跳过营指挥使,直接升为军指挥副使,更授予他此行副统制的差遣。

    姚平仲、姚友仲都是厢指挥正使资历,依军阶仍比姚信仲高了两级,但姚信仲凭着副统制差遣却能与二位兄长平起平坐了。

    姚平仲知晓姚信仲身后站着李回,好似冉冉升起的朝阳,前途不可限量,所以他出言,不能太拂了面子。

    虑及此,姚平仲凝神想了想,准备按姚信仲的建议,将石炮毁去,却听姚友仲急道:“大哥,若毁弃五百尊大炮未免太可惜!刘家寺据汴京不过十里地,转运回去只转眼功夫,可不比毁弃强?”

    五百尊石炮,如此庞大的军械设备,若尽数毁弃,姚友仲着实有些肉痛。

    昨晚全军忙到凌晨,便是作运回的打算,此时若改弦易辙,实在过于草率,且是他一贯看不起的姚信仲提的建议,姚友仲更加瞧不上眼,怎么会同意呢?

    姚平仲却毫不含糊,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

    石炮数量庞大,搬运回去并非一件易事。若放在平时,倒可以从容应对,但众军昨夜折腾了一宿,已经精疲力尽,而方才又不知何故,军犬狂吠,如此异常,不可不察。

    现今战情紧急,金军西路军已经渡过黄河,东路军大部虽未渡河,但据探报,已发现其小股游骑在南岸活动的迹象,大军渡河不过是指日之间的事。

    姚平仲亦是懂兵之人,略作判断以后,自觉姚信仲所言与自己的看法不谋而合,而他做事一贯跋扈,一旦认准的事,不会顾及任何人,故此时毫不犹豫地下令道:“传令下去,将校场中炮架全部毁掉。一俟完毕,火速回城。”

    说完,又令立即派出哨马,探清四周情势,竟是丝毫不理姚友仲的进言。

    众指挥得令而出。

    姚友仲想不到大哥未采纳自己的意见,脸上有些挂不住,鼻中忍不住哼了一声,然后重重地剐了姚信仲一眼。

    姚信仲看在眼里,不敢正视他的眼睛,嘴中诺诺几声,如蚊子一般,几乎听不出他说的什么。

    “嗡……”

    忽然,远处传来沉重的角号声。

    姚平仲正想将他二人唤到身边解释一番,听到号角声,立即暴跳起来:“不好!”

    接着,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一声接着一声,好似寒刀一般,声声冲击三人耳畔,惊得三人脸色遽白。他们都是与金人真刀真枪厮杀过的,这号角声哪里会不熟悉?正是金兵冲锋的信号。

    姚平仲脱口骂道:“娘的!何时被金贼盯上的?”

    帐中无人能够回答他。

    若论性格沉稳,其实姚友仲更甚,大事临头,更加临危不惧。只不过他心中看不起三弟姚信仲,所以在姚信仲面前表现得有些暴烈。

    此时姚友仲听见金军号角声,知晓乃金军无疑,虽不知金军从何而来,但己方身在野外,毫无退路。唯有一战,方有生机。想到这,姚友仲急道:“大哥,快将各营将士聚集到校场,排下大阵迎敌。”

    昨夜姚家兄弟领兵出城,兵力合计五营,共二千五百骑兵,乃汴京中所剩不多的精锐。为分屯驻扎,这些骑兵分为前后左中右五军,分驻在刘家寺东西南北与校场五地。

    姚友仲本史书明文记载的一员名将,心中清楚金军擅长游骑,机动性强,战力彪悍,此时敌情不明,正要收拢队伍,己方军兵如不集结成阵,凭分驻的各支小股兵力,只怕很快将被金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论临阵处敌,姚友仲很有见地,姚平仲对其颇为依赖。

    既见姚友仲此言有理,姚平仲二话不说,当即命人鸣金收兵到中军,又怕各营疏忽,即令麾下亲兵即刻传令至各营。

    姚信仲心中惦记着石炮,赶忙道:“大哥,事不宜迟,这就令人点火将炮架全部毁掉。”

    姚平仲手一挥:“三弟,你速速领人去做。”

    未待姚信仲出帐,忽然大地战栗,好似山崩地裂一般,地皮在颤抖,践踏声、呼喝声如潮水一般自东边涌来。

    姚平仲已经抛去任何幻想,把手一伸,冲着亲兵道:“取我长刀,上马迎敌。”说完火速披挂好,接过亲兵递过来的长刀,头也不回地出了大帐。

    姚友仲使得马槊,当下取过马槊握在手中,紧随姚平仲一起出去。

    只留下姚信仲在帐中,他知晓自己职责,更加不敢耽误时间,疾呼起来:“鲍安,快领亲兵营众人备好油火材料,与我一起点火去。”

    鲍安,便是赵榛首次出城时遇到的鲍都头,拿着鸡毛当令箭,卡着赵榛不让出城。姚信仲就此事痛批过他,不过始终视为亲信,升迁之后又将他带在身边。

    鲍安哪里不知轻重缓急?当即明白其中利害关节,急忙领命,出帐后高声呼道:“老乐,着兄弟们这就纵火毁弃石炮。”

    老乐,便是那日规劝鲍安的老兵,名叫乐生,与鲍安一贯亲近。

    按计划本是今日将石炮运回京中,却没料到军令遽然改变,麾下士兵都有些猝不及防。情急之下,乐生不由地骂起来:“这些炮架都是长年累月浸在水中的大料做的,没有引火材料怎么点得着?”

    鲍安这才想起来这一细节,又赶紧命人四下寻找点火材料。

    此时校场中一片混乱,各营房士卒一股脑涌到校场中央,原本开阔的校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场上人仰马翻,一片嘈杂。

    鲍安、乐生二人正彷徨间,姚信仲出了营帐,见他俩毫无进展,急得直跺脚,问了原因之后,赶忙下令:“你俩快带人去寻找油火,我这就令人拿斧子劈他娘的……”

    姚信仲处于手忙脚乱中,姚平仲、姚友仲已经骑在马上。

    二人一人持刀,一人持槊,站在校场当中虎视四方,威风凛凛,十分有气势。原本分驻在南边、北边、西边三地的驻军亦陆续赶来,短暂混乱之后,队伍逐渐成形。

    四周号角声始终不断,以东边最喧嚣。

    姚平仲又等了片刻,见东边驻军始终未来,心中了然,瞥了一眼身旁的姚友仲,道:“二弟,金贼定是从东边偷袭来的。”

    姚友仲点了点头。

    姚平仲跟着一声怒喝:“向东结阵!”

    此时校场四下集结了近二千骑兵,分为四军,都是经历战争的老兵。数量一齐,声势顿时不同,姚平仲看在眼中,心里踏实不少。

    “吁……”

    士兵纷纷调转马头,马匹不时扬天长嘶,均齐刷刷转过马身,朝着东边。

    姚平仲道:“二弟,你速领前后两军增援左军。”

    前后两军为分驻在刘家寺南北的驻军,东边驻军为左军。此时左军还不露面,想来凶多吉少,姚平仲顾不上其他,即令姚友仲率南北两地的驻军往东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