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功德的魔门少主
繁体版

第八章:大根村

    茂城南门,一里外。

    在路过一片小树林后,印入众人眼帘的是:金黄色的稻田分布在两旁,一眼望不到尽头,微风吹拂,掀起阵阵稻浪。

    “真是盛景!”

    驾马而行的顾清晖,一脸赞叹。

    大乾朝南部分为三道,分别是滇南道、岭南道和东南道。因地理环境,一直都是大乾朝重要的产粮之地。

    茂城地处岭南道,环境适宜,农桑自然兴旺。顾清晖曾有过想象,但见此,他还是低估了茂城农桑兴旺的程度。

    “真壮观啊!”

    李清歌也从马车中探出了头,观看起来。

    李清歌身为李家掌上明珠,又师从浣月庵,平日里不是去逛银楼和脂粉铺子,就是在山上精研武艺,何时见过这场景。

    一旁的李承廷也是震惊不已,稻浪叠叠,粮食丰硕,圣人言下的人间盛世也不过如此。他们茂城农桑竟这般兴旺,他这个城主嫡子竟毫无所知,实在过于失职。

    “诸位,我们得在未时一刻赶到大根村,那里才是我们今日要去的地方。”

    杨济在马车中催促,这两旁的景色早已阅过千百遍,心中毫无波澜。

    未时一刻,众人来到大根村村外。

    大根村,因村口大树根部,壮硕如成人手臂而得名。

    “大根村村正携众村民,前来迎接诸位贵客!”

    迎头的是一位胡须苍白,头顶只有几根白发顽强地在风中屹立着的老村正,其身后是大根村的众多村民。

    “老李头,不是跟你说,別搞太大动静,你又整这一出!”

    杨济从马车出来,熟落地把手搭在老村正肩上,另一个手还试图挑战一下其头顶几根白发的极限,在不停拨弄着。

    “少家主,贵客到访,自然得隆重些!”

    老村正可不是愣头青,你一个人来简单些就算了,你带着城主儿女和顾家贵客而来,他一个小村正不得隆重对待。

    “老先生,有礼了!”

    顾清晖行了一大礼。

    俗话说,七十古来稀,七十岁的老人无论在古时的哪个朝代,都可说是难得一见,是祥瑞。像清朝的千叟宴,便代表了其国力强盛,世上罕有。

    在大乾朝,对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优待,无需缴赋税,可见官不拜,甚至朝廷还会供养他们。

    顾清晖行大礼合乎礼仪,别说他,即使当代大儒见了,只要没他年纪大,都得尊称一声“老先生”,这就是儒家的“礼”。

    “让他们散了吧!”

    杨济示意老村正。

    老村正大手一挥,村民纷纷散开,返回家中。

    “济哥哥,我们到底来这里干嘛,不是了解农桑吗?”

    李清歌一脸疑惑。

    “放心,绝对让你深切了解我们茂城的农桑。”

    杨济微微一笑,但在李清歌看来,这笑容却有点瘆人。

    “坏小子,你哥到底想干什么?我怎么感觉鸡皮疙瘩都要起了?”

    其实李清歌与杨济并不熟,当她记事时,杨济便已不在茂城了。也就是三年前,杨济回到茂城并安定下来,她才见过这个在人们口中流传的“邻家哥哥”。

    相比之下,她与从小玩到大的杨小天,更为熟落,身体侧斜,轻声询问。

    “靠这么近干嘛!”

    杨小天对李清歌的靠近反应却甚是大,不仅嘴里叫喊着,身形一晃,更是直接闪到杨济旁。

    李清歌见状,性子上来,便朝杨小天追去。

    杨小天绕到老村正旁避开,李清歌再追,杨小天再逃,两人直接围着杨济和老村正转起了圈。

    “清歌停下,成何体统!”

    李承廷见状,开口喝止李清歌。平日里调皮嬉戏也就算了,现在当着外人的面,也这般胡闹,简直在丢他们李家的脸。

    同时,侧目一看,发现顾清晖没有不悦,心中松了一口气,同时下定决心,回去定要让父亲让人教教李清歌规矩。

    “老李头,屋子和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杨济没被李清歌和杨小天这一插曲影响,转而询问起老村正。

    “少家主吩咐,自是准备妥当。”

    老村正拍拍胸脯表示,我办事你放心。

    “杨济兄,你到底给我们安排了什么?顾某实在好奇!”

    顾清晖好奇杨济会以什么方式,让他了解茂城的农桑。

    “好了,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今日我们要做的便是帮老李头收芋头!”

    杨济说道。

    “收芋头?”

    闻言,众人疑惑。

    芋头,身为茂城本地人的李承廷和李清歌自不陌生,连顾清晖这个北方人,因走南闯北,芋头也是吃过的。但出城大老远跑一趟,就为了收芋头?

    “杨济兄,你莫不是在开玩笑吧!”

    李承廷觉得杨济在开玩笑。

    “没开玩笑,就是收芋头!”

    杨济面露微笑,但语气坚决。

    两人对视,氛围变得微妙。

    “少城主,你可別嫌这事小呢,大前年这时候,少家主带着杨卓致那小子来帮我收了一趟芋头,来年他就中了状元,那块地是有福气的。”

    “少城主,要不也讨个好彩头?”

    老村正缓和道。

    “杨卓致,出自你们杨家?”

    一旁的顾清晖惊声道。

    杨卓致,三年前的登科状元。与顾清晖还是同年,不过顾清晖志不在朝堂,会试虽居三甲之列,但殿试名次却不高。

    杨卓致却不同,会试成绩平平,但在殿试中却以一篇《论淮南土地策》,博得圣心大悦,当场赐其状元之名。

    顾清晖听闻其出身低微,只是南方小城里的支脉,被赠官宅后,更是只带了其老母亲入住,未见其余亲族。当时帝京人人都在猜测是哪个家族竟舍得这麒麟儿?顾清晖万万想不到其竟出自这茂城杨家。

    “杨卓致竟然出自你们杨家?”

    李承廷满脸不相信,作为明年便要参加春闱之人,杨卓致之大名他又怎能不知晓。更何况杨卓致正是他们这样南方小城出身的人的偶像,茂城官设书院的学子甚至为其设了长生祠,日日参拜,以沾染其文气。

    李承廷便是其中一员,现在告诉他,杨卓致就出自他们茂城,出自那个世交数百年的杨家,他怎能不震惊?

    “杨济兄,你们杨家怎么不随着杨同年一起迁往帝京呢?”

    顾清晖问出了困扰了帝京无数人的问题。

    帝京,大乾朝国都所在,天下中心。每年都有无数人为求得一席之地,而费尽心血。

    按道理,即使杨家舍不得茂城这百年基业,也可分家而治,这百利而无一害。

    可是杨家直接放其离开,要说因两者关系恶劣,难以缓和。但从老村正嘴里可知,杨济对其还有授业之恩,杨卓致怎么也不应只和母亲孤身前往帝京,这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不过是人各有志罢了!”

    杨济浅浅回了一句,没细说。

    经此一插曲,李承廷老实接受了远道而来只为收芋头一事。同时,他也好奇杨卓致当年难道真的只是收芋头,莫不是还有什么隐秘之事,带此疑问,走进了杨济安排好的房屋之内。

    而顾清晖也带着对杨济深深的好奇,走进了屋内。

    一时间,村口安逸非常,只传来风吹稻浪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