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渔村一村长
繁体版

第24章 独善其身?不,积极扩张!

    赵同瑞奉命去宝应县采购食物。

    他这一去一回,等回到赵家村的时候,不但带回了不少鸡鸭肉蛋,身后居然还拖着几十号人……

    听到报告的赵承成,眉头紧锁,嗔了句:“这个赵同瑞,怎么又给我惹麻烦来了?”

    说着,他便叫上身边几个弟兄亲,自出村来看。

    出现在眼前的,是几十个衣衫褴褛、面有饥色的流民,他们扶老携幼,用迷茫而又渴望的眼神看着赵承成。

    这不正是几个月前的赵家村吗?

    赵承成经受不住这种熟悉的眼神的注视,赶紧把目光移开,扭头问赵同瑞:“他们是什么人?”

    赵同瑞答道:“大哥,这些人你认识啊,怎么这么快就忘了?”

    “认识?你在胡扯些什么?这些人我第一次见,认识什么?”

    赵承成在洪泽湖是初来乍到、刚刚立足,本地只有仇人没有熟人,怎么能认得出那么多人?

    赵同瑞却道:“大哥你看,这几位,不就是咱们从老子山上救下来的姑娘?”

    赵承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们啊……

    这群人也是从北方逃难来的流民,只不过没有赵承成这样的穿越者带领,一路走得妻离子散、苦不堪言,村里人口也损失大半。

    就是到了洪泽湖,也没有谋生的手段,恐怕只能一路乞讨,继续南下……

    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赵承成一个犹豫,只见那几个姑娘“噗通”就跪到自己面前,眼睛红着,口中呜咽声声,几乎难以分辨。

    但她们的意思很明白,无非就是求赵承成收留他们,分他们一口饭吃。

    女孩子都跪下了,其余的男人,也都跟着跪了下来。

    看着这跪了一地的人,赵承成却是眼前一亮:这不是困了就有人送枕头吗?

    “嗯!好!那好人做到底,你们就跟着我好了!”赵承成立即答应道。

    答应得这样爽快,赶来投奔的流民顿时沉浸在惊喜之中,一时都没反应过来:“真……真的?”

    “当然是真的……”

    赵承成话未说完,一旁却传来老赵头的声音。

    他是反对自己的:“承成啊,你可得想清楚了!咱们才刚刚站稳脚跟,就要收留别人?恐怕……”

    老赵头还是谦虚了。

    这叫站稳脚跟?

    赵承成已经把洪泽湖所有敢给自己惹事的全都扬了,赵家村就站在这里,谁敢来蚍蜉撼树?

    “老爷子的意思?”赵承成问道。

    “我的意思。咱们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等有钱了,再接济别人不迟。”

    这就是中国典型的小农经济思想了,满脑子想的都是小国寡民、阡陌相连、老死不相往来……

    可这都什么时代了?

    且先不说大明即将灭亡,改朝换代已是势在必行;

    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然拉开帷幕;

    至于工业革命,不能说近在眼前,却也绝不是天方夜谭……

    事实上,中国相对于西方,维持了几个世纪的科技和生产力优势,到了这个时代,已几乎被拉平,不久之后,就会彻底落后于西方。

    这时候,还想着圈地自守、独善其身,那就是在等死。

    落后就要挨打!

    这个真理,已经深刻地镌刻在了赵承成那颗,经过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大脑之中。

    但是这么浅显的道理,赵承成却没法对老赵头明说。

    他沉吟了一阵,干脆让村外的难民稍等,回到村子,召集起村子里几个领头的,开门见山就问:“外头来了伙流民,要咱们收留,大伙儿怎么看?”

    原以为总会有几句反对意见的,却不料大家的态度异口同声:

    “咱们懂什么?村长拿大主意,你说了算,咱们都同意!”

    “可不是,这村子就是咱们村长搞起来呢,怎么弄,谁敢有二话?”

    “是啊,承成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大娘还得去给你准备饭菜呢!”

    这几句话说得赵承成心中一紧。

    早知道自己已经赢得了村里乡亲的支持,却没想到这种支持,是如此的坚定、执着、无条件。

    可越是这样,赵承成越是感到了肩膀上的分量——自己的决策,那是要对全村人负责的,不能出半点岔子。

    于是赵承成接下来的解释,与其说是对着村民的说的,不如说是对着他自己说的。

    “咱们村子要发展壮大,光靠村里一百六七十号人,是不行的。大家想想,村里年轻子弟,就七十多人,又要练武、又要打仗、又要打鱼、又要盖房,怎么来得及?每天这样辛劳,还不把身子累垮了?”

    说着,赵承成伸手一指:“又不是人人都是赵同瑞,身子铁打的。同瑞,你说对吧?”

    赵同瑞挠挠头:“这么做,就是我也受不了啊……”

    话音刚落,村中就哄笑一片。

    看来,自己的话,村里人都听进去了。

    于是赵承成趁热打铁:“所以说,我们得把活分出去。有些简单的事,让外人去做,咱们省力,他们也能得到好处。”

    引入新鲜的劳动力,以便进一步增加人口、加强生产、提升实力、扩大影响。

    道理就是这个道理,赵承成特意把话说得简单直白,让在场的村民无不点头称是。

    这时,老赵头终于提出了自己的顾虑:“可他们毕竟不是本村人。万一有有点什么……承成啊,现在天下不太平,人心隔肚皮,谁能说的清?”

    所以说,赵承成对老赵头一向十分看重。

    这老头子虽然没读过书,但生活阅历摆在这里,往往随口两句抬杠的话,就能给赵承成启发。

    就比如现在这话,听起来有点小心眼子,却无意之中点明了赵家村的内核基础:赵家村就是用宗族纽带结合在一起的,这条纽带不能松脱,更不能往里掺水。

    “这正是我要说的。”赵承成道,“我救过他们的命,是他们的恩人,这点没错。他们真心过来投奔,也不会是假的。但俗谚说‘升米恩、斗米仇’。难保他们吃饱肚子以后,不会长二心。所以说……”

    “所以说什么?”老赵头忙不迭地追问。

    “所以说,我要给他们约法三章!”赵承成一拍胸脯,“老爷子,你跟我一起去。答应了,我就给他们一条生路;要是不答应,也没什么好留的,恭送他们走路。如何?”

    “好!就这么办!”

    说着,赵承成便带上几人,又出了村子。

    只见那些流民还等在村口,他们或站、或蹲,有的平躺在泥地上,乱乱哄哄、稀稀拉拉。

    同样是流民,就这样的纪律,就跟当初的赵家村,就完全没法比。

    赵承成见状,冷笑一声,朗声问道:“你们这里有领头的吗?出来跟我说话!”

    约法三章这种事情,就是要跟领头的说,不言而喻,根本算不上一个问题。

    没想到一连喊了三遍,愣是没有一个人出头……

    “呵!呵!”赵承成心中冷笑,“怪不得这村子沦落到人人欺负的境地,原来连条主心骨都没有!也好,正好方便控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