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隐相
繁体版

第十章 大宋名人

    苏乞想要一个学名,试着深入这处处珠玑的官场。

    “毫无规矩!原来是你?”

    “唉,竖子不足与谋啊。”

    不料,在官衙的文案枢要,还有五个官员,全部冷冷的看着苏乞。

    “啪!”

    苏乞的手里拎着一盒糖糕,本来要送给他们。

    干脆狠狠的甩去,散落了一片。

    “没大没小!”

    “从来就没人教你规矩?”

    “怎么出手就打人呢?”

    “这知州衙门,还能放下了你?”

    ...

    叱责狂风骤雨一般的喧嚣而来,同朝为官,这些文吏脸红脖子粗的看向苏乞。

    “咳咳,他是丐帮来的。”

    提学官干咳了两声,颇如幸灾乐祸。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术业有专攻,从业有先后!”

    “孺子不可教也,这个学籍,就不要给他了,先打杂吧。”

    枢要处的官员们对视一眼,确然牙尖嘴利。

    提学官当即看向了角落里的笤帚。

    “打杂?开什么玩笑?”

    苏乞听寇随说过学籍的事,举孝廉的人进入衙门,需要经历层层的考核。

    有了学籍以后,可以记录下点点滴滴,还有他们的认可和评定。

    现在他们不给学籍,还让自己打杂。

    岂不是迫害忠良?

    大宋开国到如今,迫害忠良的事情,层出不穷。

    还真让苏乞眼睛大开。

    “太祖祖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太祖祖训,修身就可治国平天下。”

    “太祖祖训,家事婆娑,官如兵,何必虎居狼山而威慑四方?”

    “太祖祖训,修身之大才,异峰凸起而披荆斩棘,举孝廉而废中庸!”

    ....

    “太祖祖训....”

    苏乞大声的朗诵,声震九天而铿锵有力。

    真如同鹤立鸡群一样的不顾一切,激浊扬清之下,外边的衙役都听到了。

    “枢要处那里是怎么了?”

    “太祖祖训,听的让人热血沸腾的。”

    “走,看看去。”

    衙役们早就知道枢要处那些官员的清高和文酸,看来是起了争执。

    “你这是作甚?别背了,我们不让你打杂了,还不行吗?”

    “哎呀,我的老天爷啊,先前你状告王知州,现在还要搞我们一个谋逆吗?”

    “这么大的罪名,我们可扛不动。”

    “你别朗诵了,学籍给你,咱们一块当官。”

    “你打了我们的事,就算了。”

    文人的胆量,果然不大。

    尤其是提学官,赶紧的把院子里的杂役给叫进来,说早有安排。

    即便是想打杂,都没有差位呢。

    “太祖有训,当差者热血赤诚,才能官事畅顺。”

    ...

    苏乞接着大声朗诵,有一些都是肆意挥洒。

    却听的这些人更加噤若寒蝉。

    太祖祖训,来的本来就玄虚。

    斧光烛影的事,流传后世,名震天下。

    大宋赵匡胤传位到兄弟赵光义,而不是太子爷,确实费思量。

    这太祖哪里还有心思,洋洋洒洒的写下遗嘱?

    肯定是心虚之辈,如同禅让一样的歌功颂德,添油加醋了许多。

    别人不知,苏乞却知道这个典故,还明白其中的要害。

    斧光烛影,说的是大宋赵匡胤建国以后,几乎不会培植亲信,脾气还是军伍秉性。

    渐渐走到了一种世家的孤家寡人地步,然后当初他们的老母,也曾经征战沙场,把斧子给了赵光义。

    一场逼宫,遮蔽千年。

    苏乞深度清楚大宋秘辛,当然知道太祖祖训,可以说是风声鹤唳的学派。

    果然。

    王知州脸色铁青的站在门口,听了苏乞的大声朗诵以后,都感哭笑不得。

    “见过大人!”

    提学官当即带着枢要处的官员,一块跪倒在地。

    苏乞扭头看了过来,同样行礼。

    却抢先辨明了真相:“我给他们带了礼物,却都说我打人。”

    “还有那个学籍的事情,他们说不会给。”

    “胡闹,简直是胡闹嘛!”

    “学籍的事,是尔等能做主的?”

    “苍县水患,你们几个滚去赈济灾民!”

    知府的手段,三言两语,判了这些瞻事死刑一样的,顿时让他们全部都面如土灰。

    文官不上灶膛,在大宋都叫“不沾泥”。

    也是文清道然带来的,尚文的朝风。

    苍县大雨瓢泼,很多的瓦舍都轰然倒塌,尤其是茅房的大满灌...

    这样的事情,想想都有辱斯文。

    “错了,我们知错了,一定敬遵太祖祖训,把神通,不!把寇公的弟子照顾好了。”

    “绝对的大才啊!”

    “栋梁之才,大宋之幸。”

    提学官一脸的讪笑,点头哈腰的,恨不得把肺腑都掏出来。

    “咳咳,我倒是愿意去苍县。”

    苏乞诚心说道,听的在场的人,当即又是满脸苦涩。

    丐帮的官,果然百无禁忌,却使得他们不敢再多说一句。

    “不必,提学官留下,其它的全部外放!”

    王知州一声令下,这一通杀威棒,衙门都颤栗。

    “断桥残雪无古人,夕阳西下云断生...”

    寇公送给他的一首残诗,现在还参悟不透。

    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事呢?

    苏乞已经解了不少,所以王知州的心思,知道敬畏,看到苏乞以后,已经是真的赏识。

    “是,大人!”

    枢要处的官员们,眼神特别复杂的看了苏乞一眼,诺诺的退出去,肠子都悔青了。

    “这是你的学籍!”

    提学官当即把金丝白书的学籍册恭敬的递给了苏乞。

    “酒的事情,还需要劳驾你亲自去酒坊一次。”

    王知州大人的盛情邀请,让衙门里所有的人,全部重新审视苏乞。

    “好,份内之事,我们这就出发吧。”

    苏乞其实早有准备,酒了有糖,糖酿古法,说起来,谷酒而已。

    相信大宋都会喜欢。

    ...

    官场的忙碌,如同天翻地覆,好官恨不得掏心掏肺的把本事全都拿出来,让百姓有了好日子。

    一天的时间下来,苏乞感觉自己好似什么都没做,却又说出了最精细的糖酿绵酒之法。

    知府的赏识,百姓的侧目,这应该就是成就。

    “衙门之中,站稳了脚跟。”

    “幸甚至哉。”

    苏乞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而来,忍不住的也感慨,感觉自己的学问还是差了些“之乎者也。”

    路上的时候,就忍不住的也想要自己吟诗作对。

    “天蜜蜜糖铺!”

    “欢迎光临,欢迎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