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双雄传
繁体版

第7章 蒙元陈兵鸡爪滩 孟少文秒变军匠

    林逸口中的这位匪夷所思的少年,正是同苍英一同转生的孟少文。

    苍英的故事,咱们暂时按下不表,且说孟少文转生后的事。

    孟少文意外重生,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巴蜀地区的儒生身上。这名儒生天性纯朴,行为举止中带着几分憨态可掬的稚气,因此在乡间邻里之间,他赢得了“憨书生”这个充满亲切感的外号。然而,尽管他外表憨厚,却拥有深厚的学识,自幼便沉浸在诗词歌赋的海洋中,其文学造诣远非宋大少那般浮夸子弟所能比拟。

    宋代没有县府院小三试,任何具备资格的人都可以去州府参加发解试,考中了就是举人。这种发解试在考试级别上相当于明清的乡试,乡试第一名的“解元”的“解”字就是从这里来的。

    宋朝的举人是一次性的,如果发解试考过了、但是没过次年的礼部试(省试,相当于明清的会试),3年后得重新考举人。如果多次考中举人、死活考不过礼部试,运气好的话可能会获赐“特奏名进士”,当一两任地方小官之后回家养老。

    “憨书生”苦读诗书,勤奋不辍,终于在一番艰苦努力后,顺利通过了乡试,成为了一名举人。这本应是他人生的一个崭新起点,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捉弄人。

    尽管憨书生通过了举人考试,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焦虑与不安。他担心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应对更高的挑战,恐惧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心态,如同沉重的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使他的信心在无形中被削弱。

    次年,憨书生满怀忐忑地参加了礼部试。然而,正是因为他心中无法释怀的焦虑,影响了他的发挥。他的失去了往日的流畅与犀利,思维也显得凌乱不堪。最终,他没有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一个遗憾的落榜者。

    憨书生归家途中,因心事重重,失足跌落桥下,身受重伤,被紧急送回家中。经过大夫精心治疗,他外伤逐渐痊愈,但却始终昏迷不醒,家人焦急无助,只能默默祈祷他早日康复。

    就在此时,孟少文穿越时空而来,身体自然运用起长生诀。经过一番精心治疗,意识逐渐清醒。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身边围绕着一群焦急的面孔。他试着起身,却感到头部一阵剧痛,仿佛有无数的针在扎刺,他便连忙躺下。

    “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里?”孟少文心中充满了疑惑,开口问道。

    憨书生的母亲一见孟少文缓缓睁开了眼,那眼中闪烁的喜色如同初升的朝霞,照亮了整间屋子。她急忙走上前来,用那满是岁月痕迹的手轻轻握住孟少文的手,关切地问道:“少文呐,你可算是醒了!你晓得不,你已经躺了好些天了。那天你咋个就掉下桥去了呢?可把咱们一家人给吓坏了。”

    孟少文听着这巴蜀口音,虽然有些陌生,但却觉得格外亲切。他试图起身,却发现身体还有些虚弱,头部传来一阵轻微的疼痛。他轻皱眉头,微微摇了摇头,然后看向母亲,轻声问道:“娘,我这是怎么了?怎么会在这里?”

    憨书生的母亲见状,连忙扶他躺下,然后轻声细语地解释道:“你那天失足跌落桥下,受了重伤。大夫说你头部受到撞击,需要好好休息。这些天来,我们一直在你身边守着,就盼着你早点醒来。”

    孟少文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占据了憨书生的身体,但这份来自母亲的关爱和担忧却是真实无比。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心中的波澜,然后轻声说道:“娘,我没事了。让您担心了。”说的是北方官话。

    当憨书生的母亲听到这番话时,眼中闪烁着一丝难以言表的欣慰与困惑。这孩子何时学起了如此地道的北方官话?乡亲们围观着,也不禁发出了啧啧称奇的声音。他们心想,憨书生不过是去京城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怎就这般迅速地融入了北方的语言环境?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孟少文虽然能够听懂巴蜀方言,但在日常交流中,他总是下意识地使用更为通用的北方官话。

    母亲也没多想,她轻轻拍了拍孟少文的手背,说道:“呆娃呐,你醒了就好,这次没考中下次再考就是。咱们一家人还等着你振作起来呢。你爹虽然去打仗了,但咱们还有这个家,还有娘在。你要好好养伤,等你好了,咱们再一起想办法过上好日子。”

    孟少文听着母亲的话,心中充满了感动。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适应这个新的身份和环境,为了这个家,也为了这个时代的和平与安宁。他闭上眼睛,默默地思考着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憨书生,原名周志坚,字铁心,本是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却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心灰意冷,最终不幸遭遇意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孟少文开始慢慢了解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他发现自己身处的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蒙古军队四处侵扰,巴蜀之地也未能幸免。

    宝祐二年王坚任合州守将,大规模修城设防,陕南﹑川北人民纷纷迁来,钓鱼城成为数十万的军事重镇。钓鱼城守将王坚在击退蒙古军队以后被任命为合州知州。他调集合州5县17万军民,大筑钓鱼城,加合川钓鱼城护国寺“独钓中原“牌坊高加厚城墙和城门,筑一字城,并挖水井,修水塘蓄水,迁合州百姓于其内耕种,使钓鱼城固若铜墙铁壁。

    根据钓鱼城的经验,余玠对全川防务作了统一部署,余玠创建山城防御体系下令在地势险要、凭江临河的山上建立城寨,并把州县治地迁入其中。为了加速建城,他派出有经验的官员和将领到各地主持其事。经过八年努力,先后建各类山城20座。后继者仍坚持这种筑山城的策略。在今重庆地区总共建有17座山城,它们是重庆城、多功城、钓鱼城、宜胜城、龙岩城、三台城、皇华城、赤牛城、金石城、绍庆城、天生城、盘石城、铁城、白帝城、瞿塘城、大宁城、天赐城。人们在城中屯兵聚粮,开荒种地,且战且守,形成一个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使擅长野战,冲驰奔突能力很强的蒙古骑兵面对这些山城一筹莫展,处处被动。众山城胜利地坚持达三四十年,为稳定长江上游战局,支撑南宋半壁江山起了重要作用。

    不久前,蒙哥派降将晋国宝入钓鱼城招降,被王坚所杀。开庆元年正月,蒙哥汗恃其兵强马壮,不纳术速忽里避开坚城,迂回夔州、万东下的建策,无视天候、地理的不利条件,决心攻下钓鱼城。遂遣诸王末哥攻礼义山城(俗称三教寺寨),曳剌秃鲁雄攻平梁山城,命宋降将杨大渊率军突袭合州旧城,切断外围诸城与钓鱼城的联系。同时,令四川都元帅纽璘自成都趋涪州蔺市造浮桥,断绝宋援。又在铜罗峡据险为垒,阻遏重庆宋军北进。

    而憨书生,原名周志坚,字铁心,本是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年轻人,却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而心灰意冷,最终不幸遭遇意外。

    孟少文不禁为他的命运感到惋惜。孟少文深知,自己身负长生诀,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要承担起这个时代赋予他的责任。他决定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这个时代做出一些贡献。于是,他开始着手研究这个时代的武器、装备和器械,发现这个时代的改进空间还有不小。

    他虽然专攻造船,但对于枪械、大炮的制造同样不在话下,至于蒸汽机、起重机等复杂机械,他也略知一二。在这个时代,若论机械制造之能,他敢称第二,便无人敢称第一。

    孟少文决定从改进巴蜀之地的军备开始。他深知,要想抵御外敌,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而巴蜀之地虽然地势险要,但军备落后,战斗力低下,急需改进。

    于是,他开始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工匠和材料。他深入山区,与当地的铁匠交流,了解他们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法。他发现,虽然这些铁匠技艺精湛,但由于缺乏先进的设备和知识,所打造的武器和装备都显得粗糙而落后。

    孟少文便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们,教他们如何改进冶炼技术,提高材料的纯度和韧性;如何改进锻造方法,使武器更加锋利耐用。同时,他还亲自设计了一些新型的武器和装备,让工匠们按照他的图纸进行打造。一时间,巴蜀的打造工艺大为改观。

    一日,孟少文在合州钓鱼城闲逛,恰逢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中年人走进了铁匠铺。此人名叫李铁山,乃是合州城中有名的铸造大师,但因观念守旧,一直未能将铸造技艺发扬光大。

    孟少文一眼便看出了李铁山的不凡之处,主动上前与他攀谈。两人从铸造技艺谈到天下大势,李铁山对孟少文的见解颇为赞赏,而孟少文也对李铁山的铸造技艺表示钦佩。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

    得知孟少文正在致力于改进巴蜀之地的军备,李铁山欣然表示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他向孟少文透露,自己手中有一本祖传的铸造秘籍,上面记载着许多失传的铸造技艺。孟少文听后大喜过望,

    自己现在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知道,有了这本秘籍再加上自己21世纪的经验,合州之地的炼铁和军备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孟少文道:“铁山兄,难得你如此信任我。我只愿借此秘籍,结合我所知的技艺,为巴蜀之地的军备做出贡献,抵御外敌,保卫家国。”

    李铁山听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道:“孟兄高义,我李铁山佩服。这本秘籍,我愿与你共享。”

    说着,李铁山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小心翼翼地递给孟少文。孟少文接过秘籍,只见封面上写着“铸造秘典”四个大字,字迹古朴苍劲。

    他翻开秘籍,只见里面记载着各种铸造技艺和秘法,图文并茂,详尽无比。孟少文仔细阅读,不禁拍案叫绝。他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开始整理这些技艺和秘法,打算写一本更加系统、更加实用的《锻造纲要》。

    经过连日来的精心雕琢,《锻造纲要》终于在孟少文的完美收官。李铁山看完叹为观止,他深知,此书的价值远非金银所能衡量,于是决定慷慨解囊,将这份智慧与勇气播撒到全城每个角落。

    数百本《锻造纲要》在李铁山的资助下迅速印制完成,随后孟少文马不停蹄亲自踏上了分发的征程。孟少文明白,即将到来的蒙古大军如狼似虎,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抵挡。二人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逐一将《锻造纲要》送到铁匠们的手中。他耐心地为他们讲解纲要的精髓,他们的言辞慷慨激昂,让在场的铁匠们无不动容。铁匠们拿到纲要后,无不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表示,有了这本纲要,他们的技艺必将更上一层楼,为巴蜀之地的军备做出更大的贡献。

    孟少文和李铁山的举动在城中传为佳话,人们纷纷称赞他的高义和才智,尤其是孟少文的《锻造纲要》,竟能将举人的文雅与打铁的技艺如此巧妙地结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不仅展现了孟少文对打铁这门手艺的深刻理解,更透露出他那种对技艺的执着与热爱,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一时间,周志坚的名声大噪,周家的门槛几乎被踏破,前来提亲说媒的人络绎不绝。他们都被孟少文的才华与魅力所吸引,希望能与他结下良缘。孟少文深知大战在即,无心儿女私情,让母亲一一谢绝了。

    开庆元年二月二日,蒙哥汗率军渡过钓鱼城北的鸡爪滩,驻于城东石子山,大战一触即发。

    合州钓鱼城,人心惶惶。蒙哥汗的铁骑如狼似虎,直逼而来。此时,孟少文和李铁山正忙于分发《锻造纲要》,以期提升巴蜀军备,未曾想到,大战已近在咫尺。那一日,孟少文正于城中一间铁匠铺内,娓娓讲述《锻造纲要》的奥秘。突然,外面街头的喧闹声如潮水般涌来,打破了那份宁静。他微微皱眉,放下手中的铁锤,走出铺外,只见一队官兵正在张贴告示,安抚民心,并号召十万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的侵略。孟少文抬头望去,只见一群士兵簇拥着一位铠甲闪耀的青年将领走了过来。那人的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正是巴蜀之地的守将王坚的得力副将张钰。张钰在年仅十八岁时便跟随王坚将军征战沙场,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此次,他亲自前来,正是奉了王坚将军之命,为了招揽天下英才,共同商讨抵御外敌的大计。

    张钰一眼便看到了孟少文,他听说过孟少文的事迹,对他颇为欣赏。他走上前来,拱手道:“孟举人,久仰大名。听闻你不仅学识渊博,更精通锻造之术,实乃合州之地的瑰宝。如今大敌当前,我是王坚将军的副官张钰特来相邀,希望你能助我门一臂之力。”

    孟少文闻言,心中一动。他知道,自己虽然有着21世纪的知识和经验,但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改变整个战局。如今有王坚这样的名将相邀,正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他点了点头,道:“张将军,我虽是一介书生,但也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我愿意尽我所能,为巴蜀之地的军备做出贡献。”张钰大喜过望,他紧紧握住孟少文的手,道:“有了你的加入,我们钓鱼城的军备必将更上一层楼。我相信,在你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抵御外敌,保卫家国。”随后,张钰又看到了旁边的李铁山,他听说过李铁山的铸造技艺和仗义疏财,同样对他赞赏有加。他邀请李铁山也加入军队共商守城大计,共同为合州钓鱼城的安宁贡献力量。李铁山欣然应允,他深知,自己的铸造技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和孟少文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孟少文轻声道:“我二人需将家中诸事安排妥当后,今夜便前往军营报到。”

    张钰微微抱拳,回以一礼,轻声道:“我还有要事需通知他人,便不在此多做打扰了。”说罢,转身便离去。

    孟少文轻轻推开家门,一股熟悉的家的气息扑面而来。他走进客厅,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走到母亲身边,轻声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母亲听后,脸上先是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然后,笑容渐渐收敛,担忧之色浮现在母亲的脸上。她紧紧握住孟少文的手,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儿子未来的辉煌。同时,她深知这个世界充满了变数和挑战,担心儿子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

    孟少文感受到了母亲的担忧,他紧紧握住母亲的手,目光坚定地说:“母亲,别担心,我会努力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不会让你失望的。”母子俩相视而笑,仿佛所有的担忧和困难都在这一刻消散无踪。周母心中明白,明日其子便要去太守府上任,于是她决定亲手烹制一顿丰盛的晚餐,以此为他送别。夜幕降临,厨房里火光摇曳,周母的身影在其中忙碌而坚定。她炖了一锅香气扑鼻的红烧肉,那是儿子最爱的菜肴,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又炒了一盘绿油油的青菜,清脆爽口,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未来。桌上还摆上了一壶陈年老酒,那是她特地为儿子准备的,希望他能带着这份家乡的醇香,去迎接新的挑战。

    在妥善安顿好家人之后,孟少文怀揣着几本沉甸甸的《锻造纲要》,与李铁山并肩踏上了前往军营的征途。夜色朦胧,星辰点点,却无法掩盖他们眼中坚定的光芒。来到军营门口,王坚将军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他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一身戎装显得英气逼人。见到孟少文和李铁山,他大步上前,热情地握住二人的手。“孟举人、李铁山,你们能来助我,实乃我钓鱼城之大幸!”王坚将军的声音洪亮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定。

    孟少文和李铁山恭敬地行礼,表示愿为将军效劳。随后,他们便被引领至军备处的议事厅,与王坚将军及一众将领共同商讨抵御蒙古大军的策略。议事厅内气氛紧张而肃穆,墙上挂着巴蜀之地的地形图和蒙古大军的进军路线。孟少文仔细观察着这些图纸,心中默默地盘算着对策。

    王坚将军开门见山地说道:“如今蒙古大军压境,我们钓鱼城虽地势险要,但军备尚显不足。孟举人、李铁山,你们二人精通锻造之术,我希望你们能够助我提升军备水平,共同抵御外敌。”孟少文点了点头,道:“将军放心,我们定当竭尽全力。我有一本《锻造纲要》,其中记载了许多实用的锻造技艺和秘法,我愿与诸位将领分享,共同提升我军的武器装备水平。”

    王坚放声大笑,这些传闻他早有耳闻。如今时局紧张,事急从权,他立即传下军令,声音铿锵有力道:“任命周志坚为军匠营统领,李铁山为副统领,速速传令钓鱼城所有铁匠前来军营报到!”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继续说道:“所有军匠和工匠,今后归周志坚统领,一切行动听从他的安排。若有人违抗军令,定当军法从事,绝不姑息!”

    言毕,王坚潇洒地一挥手,两枚将令犹如流星般飞出。一枚落入了传令官的掌中,另一枚则被孟少文稳稳接住。将令一出,整个军营的气氛瞬间变得庄重而肃穆,仿佛山岳般不可动摇。传令官紧紧握住将令,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奔赴全城,召集所有的铁匠前往军营听命。与此同时,周志坚手持将令,与李铁山并肩走向工匠营。全城戒严,整个城市仿佛都被这股肃杀之气所笼罩,每个人都知道,一场关乎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而王坚,作为这场大战的决策者,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战一触即发,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