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修仙,法力无边
繁体版

第十一章 矿材考

    石窟里凿出了许多小房间以供居住,上官易这个关门弟子也无甚特权,和师兄们一样住在一间石屋中,这条件虽连镇国公府的下人房都没法比,上官易却颇为安贫乐道,从无抱怨,唯一令他颇有微词的是,石屋没有门,甚至没有门帘,隐私性极差。

    但他很快就开始为另一个问题感到痛苦:现在自己的日常起居得自己打理。

    上官易未曾想到这一头长发会有需要自己亲自打理的一天,尽管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每日的束发却是个苦差事,一丘是指望不上的,他也就刚刚够把他自己勉强收拾明白。

    和头发战斗了多日,上官易心态逐渐摆烂:这窟里一个雌的都没有,师父师兄全是些一百来岁的老头子,在这拾掇那么干净给谁看啊。于是行动上一摆烂,造型上就有了司马炎之遗风。

    众资深宅男师兄见了他这幅披头散发的样子,一时间没参透其中缘由,再加上他样貌实在过于出挑,如此这般看着倒别有一番风味。误以为是什么新鲜潮流,有几个性子疏朗的师兄还特意夸了他两句。时不多日,一些个跟上官易一样苦束发久矣的师兄甚至开始竞相效仿起来,搞得他哭笑不得。

    另一件,便是每日换下来的衣物需要浆洗,上官易深深认为在这种琐碎且没有必要的事情上花时间简直就是浪费生命,所以当即决定只换不洗,等脏衣服攒够了一定的量级,打包送回家去洗,再由家中送干净的来,反正衣服多,不愁穿……

    生活问题可以摆烂,学艺问题上,上官易的态度无可指摘,他很快就把各类矿材摸了个门清。

    刻苦自律是上官易多年养成的习惯,到这里依旧本色不改,每日卯时初就起床识记,亥时末方才歇息,端的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只不过偶尔,还是会睡过头,比如今天。上官易胡乱收拾了一通便冲出了门,三叶早已勤勤恳恳等在门口。

    上官易一边蹦着穿鞋一边问道:“三叶啊,你们魅需要睡觉吗?”

    三叶答道:“也是要睡的,只不过不像你们睡得那么多。”多日相伴,三叶知道上官易的作息习惯,也多少能猜出点他的心思,又道:“上官仙师若是需要的话,每日卯时初我可以叫你起床。”

    上官易喜道:“如此便先谢过三叶啦。另外……不必叫我仙师,我不会仙术的……你吃过早饭了吗?可不能饿着肚子陪我学呀。”

    三叶道:“我们是不需要专门花时间吃饭的,一天十二个时辰随时都能吸收灵气。那我便叫你上官公子吧。”

    “好。”

    一人一魅说着话,走到了昨日最后记忆的矿堆边继续钻研。

    矿材分为天然形成类和炼制类,天然矿石便是金银铜铁之类,炼制类矿石与天然矿石的属性与功效大不相同,除了某些物理属性外,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学属性,因此记忆起来更为复杂。

    《通材纲目》里,炼制类材料并没有被很严格地归类,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材料在不断增多,修真界每年都能炼出些新鲜货色,这些新的就被粗糙地附在书的末尾,书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厚。

    新材料大多诞生于各大私家或官家的仙器道场,也有些是出自不染凡尘的山上仙门。

    还有极少数是诞生于一些几百年也不会有人关注到的私家炼器道场,这些道场往往就是一间简陋的屋子,里面是最为原始的冶炼器材。

    它们有的突变于偶然,连造出它们的匠人也无法再一次重演造物的过程。有的脱胎于天赋非凡而暂时未闻名的匠师之手。

    这类材料脆弱如同婴儿,如果不加以记录很快就会消亡,因此永嘉专门设立了考材司在民间寻访记录这些材料的冶炼方式和属性,以求最大程度地将其利用起来,反哺于制器。

    正因如此,炼制类材料可谓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有的材料只是极其简略地记载了个名字和诞生时间。诸如某某石,太和初年;某某铁,弘顺六十四年诸如此类,其余则一概不知。

    上官易想到师父已经有数十年未收新徒,这些材料本不常用,少说也有数十年没见过光了。

    粗略恶补了一下历史,上官易才知道有些年份归属于当今圣上的曾祖乃至增曾祖,距今已逾数百年了。

    更另他啧啧称奇的发现是,这些只有名字全无介绍的材料,在擎天巨柱的石屉甚至被收藏了不少,有的是石料,有的是矿料,有的是气料,屉上的标签早就遗失了不知多少年,年代实在过于久远,相关文字说明早已殆不可考,可材料本身却保存得十分妥当,上官易忍不住感慨这石窟真是比一座金矿还宝藏。

    怀着极大的兴趣,不管是标注清楚的还是已经躺了几百年冷石屉的材料,上官易都花时间啃了下来,甚至还重新测试了那些古材遗老,给他们重新起了名编了号附了书。

    在极为单调的勤修不辍中,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赛鲁班的第一次考核如约而至。

    考核方式既不华丽也不创新,由赛鲁班随机从那本《通材纲目》中抽选材料,上官易则要说出相关的知识,可谓是相当简单粗暴。

    “都记了哪些?”赛鲁班问道。

    上官易道:“金属类和非金属类的天然矿石,以及炼制类矿石弟子都记下了。”

    赛鲁班哂道:“小子莫要欺我,非金属类天然矿石共计一百六十八种,金属类矿石共计三千一百五十七种,炼制类矿石共四千零一十三种,你是说你一个月记下了七千多种材料?”

    上官易道:“是。”

    赛鲁班道:“既如此,那你就把一百六十八种非金属矿先背上一背,还有这些矿都存放在哪,记错了或是记漏了可是要受罚的。”

    上官易应了一声,便开始从容背起:“非金属矿含水晶六种,第一种,崂山墨水晶,对温度极为敏感,遇高热褪色,遇低温增色。可疏导人体滞涩灵气,有引灵气入灵窍之功效。藏于张窟十八号仓。”

    “第二种,浮沙海无涯岛水胆水晶,晶体内含流动的水泡,极为珍稀,价值连城,可导出人体浊气,净化灵根。藏于宿柱二百七十七号屉。”

    “第三种,九峰山彩晶,九峰出产之物天然蕴含灵力,产量稀少,于凝气有极大助益,与其它凝气之物同时催动有百倍之功。藏于阙柱一千二百三十四号屉。第四种,废陵碧水晶……”

    ……

    “萤石四种,归歌城蓝萤石,形状极为规整,多为立方体或八面体,颜色通透无暇,为萤石中的极品,于暗处自生光,加入金属可使金属强度百倍增强,磨成粉末有极强的粘合性,藏于列柱十八,十九,二十号屉。第二种,渭水白萤石……”

    上官易背得事无巨细且分毫不差,按章索序,绝无东拉西扯之嫌,赛鲁班的脸色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慢慢转为凝眉静听。

    足足背了一炷香的时间,才将这一百六十八种材料背完。近处几个师兄停了手里的活提起耳朵听了半晌,脸上俱是赞许之色。

    赛鲁班抚须问道:“制器少不得有要自己采矿的时候,如何判断矿源?”

    上官易道:“可凭借植被来判断,例如有些野草喜欢伴随金矿而生,如果发现大量的问荆草和洛阳花连片生长,那么这片区域可能就会有金矿,忍冬喜随铜矿,车前草喜随锌矿,石松喜随铝矿。这也不尽然,还可借助矿物颜色来判断,许多矿产都会有次生矿物,例如铜矿的次生矿多为孔雀石,赤铜矿,黑铜矿等,颜色为翠色,红色,黑色,凭借颜色的不同,也可判断矿源。”

    赛鲁班道:“那倘若一块地一毛不长一物不存,又红又黑又蓝又绿又橙又紫又黄又靛,如何判断?”

    上官易有些措手不及,懵然道:“这……”

    赛鲁班却道:“哪有那么复杂,用探矿罗盘就可以了。”

    上官易:“……。”

    赛鲁班接着问道:“常用的炼制类矿石有哪些?常做何用?”

    上官易答得不假思索:“有霭玉,秘银,软金,浮光石,乌金陨铁,太玄精铁,星星铁,千斤石……等百余种,炼制铁类和银类硬度和韧性都更高,常常用以制作刀剑枪戟等兵器,石类经过炼制,大多混入了灵气,既可镇鬼,也可招邪,全看用的人所施之术,金类和晶类本就可以传导灵气,炼制之后功效更纯,修士修为不够极难掌控,常被制作成高阶仙器,用以引气聚气之用,有些晶类如琉璃石,白丝绵也可用作燃料,只因太过昂贵,非大富大贵无法受用,因此用途不广。”

    赛鲁班道:“不错,看来你小子还是个可造之材,我没看走眼。不过光背下来是不够的,必须烂熟于心,一个顶级的仙器师,当他想要打造一把剑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这把剑的形状,强度,颜色,剑锋的厚度,剑身的花纹乃至一切了,纵然摆在他面前可选的材料成千上万,他也必然是知道哪一样是最适合的。当他想打造一个杀器的时候,他也必然知道所用的材料制成后需要多高的修为来驾驭,这个器在什么人手中能发挥最大作用,如果换一种材料,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明白嘛?”

    上官易道:“弟子明白。”

    赛鲁班把《通材纲目》扔回给上官易道:“下个月的今天,我来考兽类材料。”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