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三国录
繁体版

第十三章 奸雄涉险,猛虎北进

    在董卓迁都的同时,聚集在酸枣的诸侯却因畏惧董卓军强都不愿主动出兵恐自损实力,只是原地屯兵白白消耗粮草。曹操对盟军虚张声势而不干实事的做法相当不满,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的暴行已是人神共愤,此时再不趁机与其决战便失去了同盟的意义。可惜曹操的话无人响应,他名义上的上司张邈也没给予太多支持,只是派本就是追随曹操而来的卫兹领兵随军。不过曹操对此并不在意,他决定独自率兵向西进驻成皋,挑战董卓的权威来成就他“乱世奸雄”之名。

    除了卫兹之外,跟随曹操出兵的基本都是他同乡的亲族和好友,为首的便是夏侯惇、夏侯渊和曹洪。夏侯惇,字元让,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自幼便与曹操交情极好,为人刚烈,十四岁时有人羞辱其师,被他当场杀死。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的族弟,其妻是曹操的妻妹,为人最重义气,曹操曾在家乡受案件的牵连,夏侯渊主动代其担责入狱,后又蒙曹操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兖、豫大乱之时,夏侯渊因为饥荒舍弃幼子,却养活了亡弟留下的孤女。曹洪,字子廉,曹操的堂弟,家中富有,喜好华服和骏马,此次随曹操起兵时也捐赠了不少马匹。

    临行前,曹操的另一名堂弟曹仁带着上千青年军自淮、泗一带赶来跟随曹操。曹仁,字子孝,少时喜好弓马弋猎,黄巾之乱后暗自集结了乡里青年组成军队,周旋于淮、泗之间。曹操见曹仁所带的青年军行军有度、奉令守法,大为赞赏,便任命他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

    部队行进到荥阳郊野时,曹操见前方的道路土地泥泞,且两侧树木密集,不由让他嗅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忙传令全军警戒,缓慢前行。才走了一小段,突然就有大片旌帜从树杈间探出,随后道路两边的敌军云涌而出,大喊着向曹操军冲杀了过来。

    原来为防备关东军的进攻,董卓派徐荣领兵两万进驻前线,见机而动。徐荣在西凉军中的人望仅次于李傕、郭汜二人,能征善战颇受董卓器重。他散出的斥候探得曹操军正向成皋进发,便提前在其必经之路上埋伏。

    中伏后的曹操也不慌乱,迅速指挥部队结阵,让外围的军士举起长兵器抵御敌军进攻,而中间的弓箭手伺机进行反击,让西凉军一时也难以攻破。可惜虽然曹操对林中的伏兵有所预判并调度得当,无奈两军兵力相差悬殊,坚持了半日后曹军还是陷入了劣势,只得且战且退。而西凉军最擅长的就是把优势扩大成胜势,将遭遇战打成歼灭战,徐荣让部队分几个层次反复对曹军展开冲击,轮番猛攻之下终于将敌军彻底冲垮。徐荣纵马突击,直取敌军中路,卫兹推开曹操让他先撤,自己拦在了徐荣身前。徐荣毫不减速,快马一刀,没等卫兹反应过来就将其拦腰斩于马下。一旁的夏侯惇见状怒吼一声,挺枪杀向徐荣。二人激战了二十余合后,徐荣的部队已全面包抄了过来,夏侯惇自知过寡不敌众,虚晃一枪后便跑,不过正是他的奋力厮杀为曹操赢得了撤退的时间。但是泥泞的土地极大地限制了曹操逃离的速度,凶悍的西凉铁骑边追击边在马上放箭,曹操的战马被流箭射中而倒地,他本人的小腿也被压伤。

    为曹操抵挡了一阵追兵后赶来的曹洪见状迅速跳下马来,拉起曹操并准备将他的坐骑相让。曹操推辞不受,曹洪却说:“这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却不能没有孟德你啊。”说罢不由曹操分说就将他强行推上自己的爱马“白鹄”,此马腿健蹄硕,在淖泞中奔行也毫不拖泥带水,曹洪跟在马后虽说也是健步如飞,依然逐渐被拉开了距离。可是行到汴水边时,发现水深流急,不论是徒步还是骑马都难以涉水过河。曹洪沿着河道搜寻,终于觅得一只渡船,于是曹操得以渡河返回酸枣。不久,曹仁、夏侯惇和夏侯渊也相继平安归来与曹操会合,让他内心稍安,但是一想到卫兹战死又悲痛不已。此时酸枣的联军仍有十多万人,但每日都只在设宴聚会,不图进取,让曹操十分不满,他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围困董卓,可惜关东诸将都不肯听从,甚至还有人出言讥讽曹操的惨败。曹操对他们不再抱有希望,便离了张邈带着剩余人马到扬州又募集到一千余人后,屯兵河内转投袁绍,劝他进兵。

    袁绍其实也不太愿意和董卓正面交锋,但是身为盟主如果毫无作为必将失去天下名望,于是他便让同样驻军在河内的王匡派兵推进一下战线,做出要向董卓发动攻击的态势。王匡则遣从事韩浩统率以自己早年从泰山一带募集的人马为班底组成的精锐“泰山军”进驻孟津。韩浩,字元嗣,河内郡人。韩浩所居住的乡县周围多山,常有贼寇出没,他便聚起群众保卫乡县,远近闻名,王匡上任河内太守后听到了韩浩的事迹便征召他为从事。

    话说徐荣与曹操战了一场后,虽说胜了,事后却有些心惊,自己的兵力数倍于对方还占着伏击的先手也一度陷入苦战,若是其余关东军也能如此齐心奋战,那酸枣肯定是没法攻破了,于是徐荣没有继续进军而是派人先向董卓汇报了战况。董卓觉得徐荣的担忧不无道理,决定亲自率军去敲打一下关东军,再次挫一挫他们的锐气。

    孟津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又距离洛阳城咫尺之遥,韩浩的驻军令董卓如鲠在喉,便准备拿他开刀。出征路上,董卓军途径河阴抓获了在当地任县令的韩浩的舅父杜阳,董卓想以此威胁韩浩投诚,却遭到了拒绝。董卓恼怒韩浩的不识抬举,不过也没有头脑发热直接正面进攻孟津,而是先虚张声势佯装要从平阴县渡河,诱使韩浩在河岸布防死守,随后派吕布带着小股精锐部队经小平津渡河绕到敌军后方袭击。韩浩措手不及被杀得大败,初次为董卓上阵的吕布立功心切,摆开方天画戟在敌阵中左突右冲如入无人之境,四处飞溅的鲜血将赤兔马的鬃毛染得更加艳红。一向自负骁勇的泰山军在吕布的突袭之下毫无还手之力,几乎全军覆没,韩浩仅带着数十骑脱逃。

    泰山军被灭的消息传到河内后,王匡痛心不已,只得撤离河内返乡再次招募兵马。而袁绍更坚定了继续按兵不动的做法,他一方面迁延日月保存实力,另一方面以关东军盟主的身份号召四方豪杰归附原地壮大军势。败逃的韩浩因被吕布军切断了后路没法再回河内,只得转道去了鲁阳投奔袁术。袁术听闻韩浩拒绝了董卓的招募并殊死抵抗,认为他为人壮烈对其礼敬有加,并没有因为其是败军之将而生出丝毫怠慢,还任用他为骑都尉。通过向韩浩了解的战况,袁术也意识到了董卓军的强大,深感以自己的实力决计无法抗衡,便写信联络了现任长沙太守的孙坚,邀其联手伐董。

    孙坚先前随张温征战凉州归来后,被拜为议郎,不久又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受朝廷指派去长沙一带围剿聚众造反的区星。孙坚到任后,优先考察官员,任选良吏,并交代他们安心处理文书用心治民,贼匪的事交给太守处理就行。随后孙坚将本部人马和郡内守军集结一处,制定破敌方略。他先让程普带几百人前去诱敌,区星一贯攻围城邑横行无忌,见到小股官军便发兵猛追,轻易地就落入了孙坚设下的包围网中。混战之中,孙坚军中一名青年马弓手策马突进时一箭射杀区星,首领伏诛后其余叛贼溃不成军被尽数歼灭。这名青年姓韩名当,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自幼好武,长于弓箭、骑术,且膂力过人。战后韩当因立下首功被孙坚提拔为别部司马。区星败亡后,长沙郡中皆对孙坚震服,而周边零陵、桂阳的郡守因周朝、郭石等人作乱也纷纷向孙坚求援。长沙的功曹劝孙坚不要越界征讨,免生事端,孙坚正色道:“我一介武夫没有什么文德,只以征伐为功。越界征讨是为保全郡国,倘若以此获罪,也无愧于天下。”于是,孙坚整顿部伍起兵驰援,叛军听说孙坚将至都闻风逃遁,从此荆南一带再无贼寇,人心安定。孙坚的名声也传遍四方,因起生长于江东,便被人称为“江东猛虎”。朝廷检录了孙坚的各项战功,封他为乌程侯。

    后来董卓乱政、张温惨死的消息先后传到孙坚耳中,令其唏嘘不已,长叹道:“如果张温早听我言,何至遭来今日这场浩劫。”关东军结成同盟后,孙坚也在长沙日夜操练兵马,准备随时加入讨伐董卓的队伍,袁术的来信正中其下怀,他迅速整顿人马,准备北上向鲁阳进发。

    点兵期间,武陵太守曹寅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其中述说了荆州刺史王睿的种种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原来王睿素与曹寅不合,趁着关东军起兵一事诬陷曹寅与关东军有联系,想借董卓之手除掉他。曹寅知晓后决定先发制人,便有了假造檄文一事。王睿因孙坚是以军功拜太守,一向有所轻视,让孙坚生出不满,同时孙坚又怕他以刺史的身份阻挠自己北上讨董,因此在明知檄文有假的情况下,仍欣然领受,立即起兵前往荆州治所。

    王睿闻知有军队到来,亲自登楼观望,见是孙坚领头,便派人去询问他来此的意图。孙坚回复道:“士兵在外征战多时,所得的奖赏却还不够用来缝制征衣。今日前来,不过是希望刺史大人开恩,再赏赐将士们一些财物。”王睿信以为真,很大方地说:“这种小事有何难办的,我身为一州刺史,难道还会对郡内的将士们吝啬么?”他当下就传令打开库藏,让兵士们自己进去挑选,看看还有什么可资用度的存货。等到士兵们涌到城楼下时,王睿才发现孙坚也混在人吃了一惊,忙问:“士兵们自来请求赏赐,怎么孙府君也进来了?”孙坚冷笑了一声,高声说:“奉案行使者檄文,特来取你的首级!”王睿吓得面如土色,连声说:“我犯了什么罪!”“在下也不知道。”孙坚不愿与王睿多纠缠随口回了一句后便握着古锭刀步步向他紧逼。王睿左右的两名护卫上前想要阻拦孙坚,被其身后的韩当连发两箭当场射杀。王睿走投无路,只得吞金自尽。

    孙坚逼杀王睿之后,引军前往南阳,抵达前他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请他供应军粮。从事黄盖向张咨进言说:“孙太守举义兵伐董,是正义之师,我们理当尽力资助。”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幼年生活艰难却仍有壮志,常负薪自励,晨间习武、夜间自读兵法。不过张咨的其余部下却说:“孙坚只是邻郡的太守,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张咨听了觉得言之有理,便对孙坚的要求不加理睬。孙坚也没有表现出愤怒,反而向张咨送去牛肉美酒作为礼物,请他前去赴宴。张咨以为孙坚想讨好自己,不禁自鸣得意,便欣然前往。席间酒意正浓时,程普突然进来向孙坚禀报道:“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军用钱粮尚未备足,请按军法治其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之罪。”张咨见势不妙,起身想跑,却见四周早已布满甲士,根本无路可走。孙坚起身大手一挥,就令部下将张咨退出军门斩首。南阳的其他官员惊恐震栗,连夜筹措齐了物资向孙坚献上。而黄盖一向仰慕孙坚的名声,投入麾下被任用为主簿。

    补给完毕后,孙坚继续北上到达鲁阳,与袁术相见。袁术见孙坚已领有数万人马,大为惊喜,即刻表达了联手之心,又表奏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于是孙坚就在鲁阳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向董卓进兵。

    在寿春孙府中,两个将头发梳成发髻的少年正对坐着下棋。执白者身躯壮硕不亚成人,胸脯横阔而威风凛凛,容貌俊秀又器宇轩昂;执黑者身材修长,肤色白皙,眉若墨画,目若秋波,飘逸绝美似不食人间烟火。这壮硕少年正是孙坚的长子孙策,字伯符,虽年方十五却在江淮一带名通四方。而绝美少年姓周名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出身大族,上两代均有族亲位居三公。周瑜与孙策同年,听说了他的名气后特来拜访,两人一见如故,常在一起练武、对弈、谈论天下大势。

    对局间,孙策对周瑜说:“家父刚刚来信,说他已经北上前去与后将军袁术会合,共同起兵伐董。公瑾觉得家父此次出征前景如何?”这一问,让周瑜停下了原本捏在手中摩挲的棋子,换了一副有些严肃的表情回答:“董卓手握西凉铁骑,又整合了禁军,其实力在天下间无可匹敌。不过孙伯父所率乃是正义之师,士气上占据上风,如能在交战初期挫败董卓派到前线阻截的部队,然后挟胜利之余威,未尝不能正面击破董卓成就‘猛虎’的名声。”周瑜顿了一下,把棋子丢回棋盒,继续说:“不过关东军人心各异,即便孙伯父能击败董卓攻入洛阳,他们估计也不会施以援手,反而有可能暗中使绊,凭借孙伯父现有的兵力想要拿下长安迎回天子恐怕是不可能的了。”孙策听了,沉默良久之后,重重地在棋盘上落下一子,周瑜一看,抚掌赞叹说:“妙手!伯符这手跳起堪称霸道,蕴含争雄天下之势。”

    一局结束,周瑜起身说:“伯符,其实我今日前来是向你告别的。家父原本官居洛阳令,但董卓火烧洛阳倒行逆施之后,家父已辞官回乡,并差人来唤我回舒县,准备带着我去投奔其他亲族。”周瑜突如其来的辞别让孙策有些伤感,他握住了周瑜的双手,道了声珍重后,又说:“我与公瑾情投意合,不如今日结为异性兄弟,来日再见时,定要同心共战扬名天下。”周瑜欣然同意,于是他们备下香案,在天地牌位前摆好香烛和供品,随后各取一张红纸作为“金兰谱”,写下自己的姓名、生辰八字与誓言置于案上。二人焚香叩拜后,高声立誓:“不以名利相倾轧,不以才德而骄矜;隔河山而不爽此盟,历岁月而各坚其志。只愿他年休戚相关,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誓毕,孙策与周瑜交换“金兰谱”,彼此以兄弟相称,孙策因年长数月而为兄。两个还未成年的少年,却已结成了总角之好,对未来充满了希冀。有诗赞道:

    总角金兰义,烽火各东西。

    他乡再并马,猛志与天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