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三国录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 双英会神亭

    取得秣陵后,孙策又接连攻克了湖孰、江乘,逐步逼近曲阿。在当地颇有勇名的豪杰周泰和蒋钦听到了关于孙策的传闻后钦慕不已,便相约一起来投。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胆气绝伦,有虎熊之力;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性格豁达,重义守约。孙策一贯惜才善用,自是来者不拒。

    此时太史慈已从北海赶来与刘繇相见,有人劝刘繇可以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以拒孙策,刘繇却因自己最信任的幕僚许劭一向只重士族而轻视寒门,就摇摇头说:“我若重用子义,许子将岂不是要笑我不懂识人?”因此刘繇只令太史慈负责侦视军情。

    孙策一向有亲自勘察地形的习惯,这一战也不例外,在与刘繇决战前,孙策决定先去曲阿一带的制高点神亭岭瞭望一下战场。程普不放心孙策单骑前往,让黄盖、韩当、宋谦等十三人贴身跟随。而太史慈恰巧也带了一名随从骑兵来神亭岭侦查,发现孙策一行后,他让随从快马回营求援,自己则单枪匹马冲向孙策,口中大喊:“孙策休走,东莱太史慈在此!”孙策被太史慈的喊声惊动,远远望见有人单骑而来,笑着对众人说:“想不到刘繇军中还有这么有胆量的人。”说罢就准备上前迎战,黄盖忙劝阻说:“敌将单骑就敢来叫阵很不合常理,恐怕有诈,伯符切不可冒险。”孙策不以为然地说:“现在我众敌寡,哪有畏缩不前的道理?你们就在这里等着,让我去会一会他!”这次孙策没再给黄盖说话的机会,直接拍马而去,黄盖无奈只得让宋谦快点先回去叫人,以防不测。

    太史慈的梅花金锋枪枪身轻盈,在他一双长臂的驱使下,交织的枪影似一张漫天大网将孙策周身罩住。眼看这张网越收越小,孙策不为所动,只是直直地出了一枪,正抵在太史慈的枪尖,瞬间残影退散枪网消失。太史慈没想到那么沉重的霸王枪能在孙策手中伸缩如电,只一枪就化解了自己的攻势,他的脸色变得严峻了起来;孙策的脸上也没挂起惯有的微笑,他分明感受到太史慈在纤细的枪尖上所传递出来的分量比张英那厚重的刀身还要沉得多。

    孙策的枪法很简单,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出枪快、力度大,但光这两招先就足以令对手头疼,包括眼前的太史慈。不过头疼归头疼,太史慈还不至于没法招架,他的出枪速度并不亚于孙策,并能以一个极为玄妙的角度接下霸王枪的重击并将力度卸去。与孙策的大道至简相比,太史慈的枪法简直比绣花还要精巧,每一枪都蕴含不下三种变化,每一种变化中又藏有至少三招后手。在两人一百余合的较量中,孙策已数不清看到了多少次枪路的变幻,这让他不得不费眼又费神地时刻保持专注。而在后观战的十二名部将的警醒之心丝毫不亚于孙策,他们的内心正被两种矛盾的想法所缠绕,既想上前助战,又不愿这场旷世决战被不公平的因素搅乱,当然他们更清楚的是心高气傲的孙策绝不会允许旁人插手。

    或许是求胜心切时的急中生智,又或许是在与高手博弈间对枪法有了新的领悟,孙策那朴实无华的枪路竟来了一次神妙的变化:原本是双手高举自上而下直捣胸口的一击,半道上突然变为单手反握直刺马腹。这一手大大出乎太史慈的预料,面对孙策的出枪速度,这略一迟疑便挡不住了。被霸王枪刺穿肚子的马不可能再站得住了,这点太史慈当然清楚,所以他第一时间就选择弃枪,趁着自己还没落马、孙策的枪也还没抽回时,一双长臂用力抓住霸王枪的枪杆,奋力往下拖拽。这一变化也大大出乎孙策的预料,纵使他一身神力也单臂难敌双手,被太史慈拉着一起从马背跌落。

    眼看自己将后于太史慈落地,精于徒手格斗之术的孙策在空中就丢开枪,赶在身体触地前单手撑地而起,随后单脚蹬地一个箭步跃至半空,右手肘顺势往对方胸前靠去。太史慈这样的武者马下的功夫也必弱不了,他见孙策来势凶猛,便后撤半步身体半蹲,两肩打开双掌叠于身前,挡住了孙策的肘击。孙策肉搏的招式可比枪法多变许多,他一击不中后右臂迅速下沉,而原本位于身体侧后的左臂抡圆了照准太史慈的脖颈锁去,这一式“霸王掖山”是孙策自创的擒拿绝技,不用问这名字当然也是他自己取的。太史慈也不含糊,右手变掌为拳后竖在侧前方,又一次隔开了孙策的攻击。孙策不甘心无功而返,左手收回时顺手拔下了太史慈插在背后的手戟,然后又是一发突刺。危急关头,太史慈再次凭借自己的长臂摘下孙策的头盔挡住了手戟,两人各抢了对方一件装备后倒退了数步,边喘气边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正对峙间,两方的援军都已经赶到了,两个从马上打到马下的劲敌终于罢手回营,临走时还把各自的头盔和手戟又扔回了对方手中。

    刘繇并没有见证太史慈和孙策的决斗,太史慈也不是一个会吹嘘自己的人,于是张英依然是刘繇对抗孙策的第一选择,他也毫无悬念地又一次被孙策杀得大败。溃逃时,张英被陈武追上,他见对方不过二十来岁,心想好歹先斩一将再走。不想,四十合后,却是张英的脖颈被刀锋划破。看着自己飞溅在眼前的鲜血,张英最后想到的是:武艺更为恐怖的孙策似乎比陈武也大不了几岁。

    逢此大败又折了张英的刘繇只得放弃曲阿,在太史慈的护卫下一路逃往豫章去依附刘表,这时刘繇才发现,自己失去了一次反过来嘲笑许子将的机会。“子义这是要去何处?”刚到豫章,太史慈就向刘繇请辞,让刘繇非常奇怪,危急关头不离不弃的他怎么安全了反要离开。“回曲阿。”“曲阿已被孙策所占还要回去做什么?”太史慈的回答让刘繇更为奇怪,不禁又追问了一句。“正是要去投孙策。”太史慈不善于撒谎,他虽然也顾忌刘繇的想法,却觉得如果瞒着刘繇偷偷去投孙策的话对他更残忍。这个答案让刘繇沉默了半晌,才幽幽地问:“孙策是子义值得投效的明主吗?”“我见了孙策后,便有一种想为他效力的冲动。”说话间太史慈的眼中似放着精光,他又补了一句,“我走过很多地方,只见过一个人比孙策差得不多。”“是谁?”刘繇的心情有些沉重,但是他的好奇心一点也没减少。“刘备刘玄德。”刘繇觉得自己好像听过这个人,又好像不太熟悉,他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拿掉了汉室宗亲的身份,自己似乎什么也不是。

    太史慈带着自己一路上募集的百余名青壮离开了豫章,他临时改变了直奔曲阿的计划,转道先去了丹阳。泾县的祖郎在被孙策打跑后不久又拉起了一支近千人的队伍杀了回来,正好遇见太史慈也想进驻泾县。祖郎仗着人多本想围住太史慈逼他入伙,想不到被太史慈占据有利地形用弓箭射杀十数人。祖郎麾下本就是强征来的乌合之众,见到危险便一哄而散,祖郎拔刀大声喝止,却被太史慈一箭将头盔射飞,惊出了一身冷汗。祖郎刚要庆幸自己命大时,就看到太史慈正弯弓搭箭对准自己,厉声大喊:“降,还是死?”祖郎这下反应过来太史慈第一箭肯定是在警告自己,这一箭才是真想要自己的命,继续当“泾县大帅”而死还是立刻下马投降而活,这样的选择题祖郎不会做错。

    吞掉祖郎的队伍后,太史慈在泾县屯兵立府,自称丹阳太守。这可让祖郎看不懂了,他问道:“我们才这么点兵,为何要打出这样的旗号,不怕引得其他势力来剿灭我们么?”太史慈的回答却让祖郎更摸不着头脑了:“我想投孙策,却不想就这么自己跑过去,所以只好弄出点动静等他打过来。”

    果然孙策得到消息后,亲自带兵攻讨泾县。由于成功击走刘繇,袁术已上表奏请孙策为殄寇将军,风头正盛的他以绝对的优势快速压制了泾县,并囚执了战败的太史慈和祖郎。孙策先对祖郎说:“我记得你以前曾偷袭砍中我的马鞍,也算得上一员猛将。如今我兴兵立业,早已抛除旧恨,天下之人只要是能用之才,我就会加以任用,所以你不必害怕。”祖郎听了忙叩头请罪,孙策当即令人解开他的枷锁并赏赐衣物,任命他为门下贼曹。随后孙策离席亲自为太史慈解缚,握着他的手说:“还记得神亭一战吗?如果你当时将我擒获,会怎么处置呢?”太史慈诚恳回答:“这我可说不清啊。”孙策大笑,说:“今后之路,我当与子义共闯。”于是拜太史慈为门下督,让他和祖郎一起随大军返回时在前方开道,以为殊荣。有诗赞孙策与太史慈之交说:

    讨逆渡江辟霸业,风卷六郡百草靡。

    东莱壮士独探虎,敢跨单骑斗英姿。

    太史烈义赛狼曋,孙郎天威追项籍。

    他年推诚相待日,尤忆神亭酣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