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三国录
繁体版

第七十二章 官渡对峙

    夏雨豪爽,却洗不去灼人的暑气,顶着烈日炙烤的袁军主力终于接近了官渡。袁绍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先到官渡的曹操想打对方一个立足未稳,派夏侯渊率军轻装突袭。在白马和延津连吃两记苦头的袁绍警惕性大增,在立营时就充分布防,令最擅奔袭的夏侯渊也铩羽而归。

    曹军的兵力仅为对手的四分之一,初期的胜负对战力差距的缩小有着关键的意义,因此偷袭不成的曹操依然不愿转攻为守,亲率主力再度出击,战则先登的乐进与袁家先锋张郃打了个照面。张郃是袁绍麾下的大将中最为谨慎的一人,冷静沉稳之风与颜良、文丑的暴烈之气迥异,所以面对身材矮小的乐进他也不会有半分放松。事实证明张郃确实也没有放松的余力,乐进手中的“百兵之胆”势似流水,扫、劈、拨、削、掠、奈、斩、突八法招招沉猛,刀刀直取要害。不过张郃的谨慎可不是因为技不如人,他手中的枪被摆弄得如出海游龙,一一化解了乐进的每一手杀招。眼见阵前二人战了近五十合都未分胜负,袁绍击鼓召回张郃,令高览领着重骑兵向敌阵突进,而刚刚返回的张郃又被袁绍派去指挥强弩兵跟随,利用重骑的掩护在后射箭。曹军挡不住重骑队的冲击,散开时又被强弩兵抓住机会射杀了一片,只好败退回营。

    合战不利的曹操感慨道:“袁本初有马铠三百具,而我却不能有十具,实在是货财上的差距啊。”曹操又不舍得拿出最精锐的虎豹骑去正面战场消耗,只好坚壁营垒。袁绍见曹军闭门不出,就堆土如山,在山上构筑楼橹,令弓弩手用箭俯射曹营。在漫天的箭雨之中,曹兵在营中只好顶盾而行,稍有不慎非死即伤,一时间军心动摇。

    为了破解被动挨打的局面,跟着刘勋投奔曹操并随征官渡的刘晔献计说:“若能将粗竹安于大型战车之上,借力将石块抛射出去,飞击袁军楼橹,或可破敌攻势。”曹操听后立刻召集军中所有能工巧匠,让他们按照刘晔的想法连夜研发出了一种抛石装置——发石车。此车装有机枢,以杠杆原理弹发石块,威力巨大,果然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因抛石时声音震耳欲聋,被袁军士兵惊呼为“霹雳车”。

    一计不成的袁绍又下令掘地道进攻,又被曹操命人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而瓦解。就这样一攻一守之间相持了近三个月,从盛夏转入了深秋。曹军的处境每况愈下,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风雨飘摇,百姓多叛。几近丧失坚守信心的曹操修书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立刻回信劝阻说:“袁绍集主力于官渡,想与明公一决胜负。明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这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所在。当年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刘邦、项羽皆不肯让步,以为先退则势屈。现在明公以一当十,扼守要冲而使袁绍不能前进,已达数月。情势逐渐明朗,不日必将有变,正是出奇制胜的良机,万不可坐失。”

    读完信后的曹操这才决心继续坚守待机,同时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典农中郎将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袁绍因有“天下重资”的冀州为后盾,补给还算游刃有余。荀攸探得袁绍正令韩猛运谷车数千乘至官渡,就对曹操说:“袁绍的运粮队很快就要到了,负责押运的将领韩猛锐而轻敌,应趁机击破,增加对方的补给困难。”曹操点点头,问:“事关重大,该派谁去呢?”“偏将军徐晃可堪大任。”

    于是曹操令徐晃为主将,史涣为副手,引千骑攻打韩猛,在故市将其截住。韩猛人如其名,也算是袁绍账下数得上的强将,但是以大斧闻名的徐晃显然更胜一筹,三十合便将韩猛击走。曹军趁势烧毁辎重,大胜而回。

    袁绍不得不又派车运粮,河北粮多不假,可是袁绍军士卒也多,经不起无谓的消耗,所以这拨粮草再不容有失。吸取教训的袁绍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许久没有献策的沮授又忍不住进言说:“应再派遣蒋义渠率领支援军队在运粮队外围行进,彻底断绝曹军的抄掠。”“曹操算上后勤才不足三万人,能分得出多少兵来劫粮?淳于琼久征沙场,领有万人会护不住粮么?况且蒋义渠坐镇黎阳,是我军的重要接应点,不可轻动。”果然袁绍对沮授的建议已经有了习惯性的抵触。

    淳于琼就这样率领着运粮队孤军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