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录种田综艺,凭啥你玩农场物语
繁体版

第73章:竹材防腐,先辈留下的智慧

    陆源将菌包挪到大棚里面后,安置在棚内与棚外中间的过渡处,正好这里温度不高不低,适合平菇菌丝繁衍。

    只不过这样一来之前的那个架子长度就不合适了,所以他先将菌包堆码在那边,然后回到客厅,准备在做家具的间隙再多做两个架子,正好一左一右也不影响他进出大棚。

    “说起竹桌椅,直播间的观众应该不陌生”

    “基本只要稍微有点年纪的人,都见过竹桌竹椅,或者再往前推一点,会见过那种黄色,或者橙黄色的竹家具”

    他边说着,边在客厅挑着竹子。

    ““竹材制品”遍布大江南北,贯穿着我们的回忆,他们往往经久耐用,有些结构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异常牢固,且饱受风吹雨打,却还能使用几十上百年”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防腐做的好”

    挑出需要的竹子,陆源又从后院拿过来一部分阴干过后的竹子,再从厨房门边一角捧出一部分带着水的竹子。

    “竹子生长迅速,基本3-4年即可成材,相比木材动辄十余年的生长,速度快了很多,但即使如此,它依然保有极其高的硬度与稳定性”

    “但也正因为是速生的缘故,所以竹子的纤维并不完全紧实,并且含水和含糖也比较高,这会导致在潮湿环境下极易生虫”

    “面对这种情况,古人找到了解决方法,其中最广为大家熟知的应该是“生石灰””

    陆源指着一边带水的竹子继续说着。

    “用“生石灰水”浸泡竹子,时间大概2天,能有效防腐,并且保证长时间后续不会生虫,但不要泡太久,太久就泡烂了”

    “再就是大家能在各处乡村见到的“日晒法”,就是将竹子放在太阳下晾晒一周,自然脱水,延长制品时间”

    “关于这个“日晒法”的晾晒时间,从1周到半年不等,理论上是晒的次数越多,越久,竹子就越防腐,但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半年,基本就是1周左右”

    说着他拿起了后院阴干的竹子。

    “这个竹子的时间就不太够,这是受这段时间天气的影响,所以它现在还不能使用,不过还好,只要不是雨雪,这边地区的湿度倒是不大,就这样放着也不会腐坏”

    接着他并未讲解最后那根新鲜的竹子,只是翻身从一旁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堆工具。

    “木工,竹器,各有自己的常用工具,就例如木工有“墨斗”,竹匠靠的就是手中那把“篾刀”了”

    “不过,这样一说起来,大家见过竹匠做器具吗?”

    【竹匠没见过,见过我爷爷做过,做的竹篓子,每次做好一堆赶集拿去卖】

    【见过老师傅做扁担的,他们家还顺便做草帽,我小时候还买过】

    【我见过陆哥编蒸笼,这应该也算吧(微笑)】

    【我倒是没见过篾刀什么的,但是我对墨斗挺熟的,我小时候老看别人用这个弹棺材】

    【楼上的,首先排除你是铺子里的,再排除你年纪很大,结合老看这个词,我有理由怀疑,你这是看内港的恐怖片看多了】

    【啊!这个我知道,林镇英是吧!我也看过】

    ...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竹匠能歪楼成这样,但陆源发现其实大部分观众对竹器是有初步印象的。

    “竹匠其实是个大类,但和木匠不同,竹匠一般不会细分职业”

    “当然,有些地方会将做篓筐的说是“竹篾匠”,做竹板凳,桌椅的叫“竹器匠”,做扁担,打桶的叫“扳竹匠””

    “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会统一叫他们竹匠”

    他说着找了个小竹凳坐下,接着打开了客厅的灯。

    “但其实,最常见的分法是“篾”和“扳”,简单来说就是,用竹条的大部分都是“篾”字门,用竹筒或者大竹片的是“扳”字门”

    “是不是听起来很像某些武侠小说里面的设定,但有意思的是,这就是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

    ““扳”字崇尚简单实用,打农具家具居多,基本都是粗活”

    ““篾”字崇尚精巧细密,基本都是做编织和工艺品的细活”

    “但他们不分家,所以有一些竹编师傅,其实是都会一部分的,这取决于师傅当初教了什么”

    陆源说到这顿了下,他又想起了当时教他“竹编”的爷爷讲过的故事。

    “曾经这批手艺人是会去“走江湖”的,教我竹编的爷爷,会背着工具走村串巷,然后上门为人家打造器具,那时候遇到爷爷这种人,多少还会安排一两顿饭,也算是过去独有的特色了”

    说着他叹了口气。

    “说回来,竹桌椅的制作更倾向“扳竹匠”,旧时常用的工具就是“篾刀”“竹凿”“锯子”...”

    “我手上这个就是“竹凿””

    陆源将手头的工具对着镜头展示了一下,接着收回来,然后拿出一个电动“角磨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工具会代替一部分常用器具,例如之前我做打谷桩的时候,就是用的手锯,现在换角磨机就会方便很多”

    “不过这玩意有点危险,要是从没接触过的人得小心,割到手就不好了”

    接着他取出一张图纸,这是之前就画好的,里面详细标明了竹桌椅需要的长度和高度。

    接着他开始认真的分割手中的竹子。

    【奇怪,刚才陆哥说什么来着?】

    【说武侠小说来源于现实,你别说,我还真在BL上看到一个万物皆可飞刀的,该不会这是“小黎飞刀”的传人吧】

    【说竹子防腐来着,然后讲到竹子怎么防腐,不对啊,这竹子好像是新鲜的,没看到做什么处理啊】

    【难不成是处理了我们没看到?或者陆哥忘说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说的最后一种处理方式,需要先分解后才能处理】

    【你说的有道理,我知道我们这边有种处理方式是给竹子刷漆,可能陆哥也是这样想的】

    ...

    有角磨机的帮助,陆源分割竹子的速度快了不止一星半点,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零部件的测量与切割。

    接着的步骤就是给竹子打孔开槽,这一步用角磨机容易失误,所以他拿出手锯,在画好的线上一点点切割。

    最后用竹凿将一根长竹,打出一对居中对齐的凹槽,然后在两边再打上两个圆孔。

    “有些人可能小时候会好奇为什么竹桌边缘是被弧形包裹的,仿佛是天然的一块,过会你们就能知道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