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朝太不正常了
繁体版

第59章 突破炼钢难题

    扶江工业区的砖窑,日夜不停地烧制砖头。

    只不过最近几天,齐定国带头的科技攻关小组,已经攻克了耐火砖。

    因此砖窑停止了普通砖头的生产,直接上耐火砖。

    这种砖的用处,非常大。

    炼铁、炼钢等等,都需要用到它。

    可以这么说,要想手搓燧发枪,耐火砖是第一道技术关卡。

    在李东的协调下,一切需要用砖的工程,都暂停了。

    所有的砖窑,全力生产耐火砖。

    与此同时,齐定国带着工匠们,还搞定了水力锻锤。

    金鸡岭中间的深潭被改造成水库后。

    一道水坝就建立在半山腰之上。

    落差极高的水流,带来了充足的水力能源。

    本来齐定国是想在扶江上修一座水坝的,但李东并没有同意。

    首先是需要的人工太多,浩大的工程量,不是金鸡岭现在能够完成的。

    其次是清军围剿时,扶江会是前线,到时候江上的水坝,反而成了一个严重的威胁。

    齐定国退而求其次。

    先是在半山腰的水坝上,修建了水力碾磨机。

    仓库、石灰厂,都在半山腰,这种水力碾磨机,最大的作用,就是粉碎石灰、水泥等粉料。

    齐定国一连修建了好几个。

    基本上能够满足水泥厂、石灰厂的加工需求,提高了原材料的生产效率。

    在碾磨机的基础上,水力锻锤就很好设计了。

    在水流的驱动下,通过叶轮的曲柄,把水叶轮的圆周运动,转化为连杆的直线运动。

    让水力锻锤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然后再利用自身的重力,往下击打。

    至于击打的频率,靠的是多功能齿轮组,这是一个精细的木工活儿,齐定国攻克的技术难关,也主要是齿轮组这一关。

    一整套设备,都是用硬木制成。

    而水力锻锤本身,则是工业区铁厂出品的第一把重型铁锤!

    自从水力锻锤被制造出来后,水泥厂、石灰厂、铁厂的工匠和帮工们,就被大量解放出来。

    它的粉碎和铸型,效果都非常好。

    至少在康熙年间,绝对是神州大地科技含量最高的铸造机器。

    不过水力锻锤技术含量虽高,但也容易损坏。

    最关键的,就是部件都是木头制成,不仅推动力有限,无法提起太重的水力锻锤。

    也容易损坏。

    于是如何把木头制成的部件,尤其是齿轮,全部换成铁制、钢制,就成了齐定国下一个攻克难点。

    老齐自从跟两个人婆有了不得不说的故事后。

    受不了穿越众的嘲笑。

    硬是把自己的被褥,搬到了位于金鸡岭半山腰的技术研发工场。

    发誓不攻破炼钢难关,就绝不跟两个人婆谈情说爱!

    作为冶金大佬。

    炼铁炼钢,对于齐定国来说,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只有实验难度。

    毕竟康熙年间,很多材料,都要一步步的进行试验,才能得出最好的配方比。

    比如常见的坩埚。

    这是炼钢最常用的工具。

    最好的材料,自然是石墨,配比份额,也是齐定国熟悉的。

    但康熙年间的天然石墨,并不像后来的人造石墨那样,纯度并不高。

    宋天鸿为穿越众买来的天然石墨,是桂北地区最常见的块状石墨。

    天然开采的石墨,杂质非常多,需要进行选矿,降低其杂质含量后,才能用在坩埚上。

    齐定国不愧是手搓达人。

    技术与手搓相结合,很快就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石墨原料。

    把石墨、耐火粘土、其他材料,按照5:4:1的比例,制造出了最适合冶炼高碳钢的坩埚。

    李东看着齐定国一步步突破材料的限制,逐渐摸到了高碳钢的技术边缘。

    不由得大为欣慰。

    “老齐,其实喜欢年龄大的女人,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你愿意,我提议,以后三十五岁以上的美妇人,你先挑,挑剩下的,再给别的人!”

    齐定国气得牙痒痒的:“我谢谢你!”

    化悲愤为创造力的老齐,日以继夜地扑在研发第一线。

    攻克坩埚之后,再次攻克模具、熔炼炉等材料关口。

    有了足够多的耐火砖,攻克了一系列炼钢的难题。

    金鸡岭的钢铁大业,就进入了实战阶段。

    齐定国带着工匠们做的是1号坩埚。

    一次可以熔化一千克金属的容积。

    坩埚的模具并不复杂,泥料铺好后,把两层模具间的空隙,用材料填好、压实。

    然后先用慢火进行烘干。

    齐定国和工匠们一共制作了二十口坩埚,烘干后,刷了一层防氧化釉层,就可以送到窑里进行烧制。

    有了坩埚后,最后一个炼钢关口,是建造熔炼炉。

    齐定国设计的熔炼炉,由耐火砖制成,底部的火塘,一次可以放下十个坩埚。

    燃料经过实验,采用的是桂北最好的无烟煤,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白煤或红煤。

    为了买到足够多的无烟煤,李东狠下心,把桂花糖打了八折。

    这才让宋天鸿高兴地去帮金鸡岭买煤。

    但宋二公子仍然没有放弃贩卖僮人的打算,他创造性地搞出了三角贸易!

    从金鸡岭拉走桂花糖后,卖给他在桂林等地的下家。

    然后以银子开路,带上他父亲麾下的军队,去扫荡僮人寨子。

    抓到足够多的僮人后,直接送往无烟煤矿山挖煤。

    然后把煤运往金鸡岭。

    每一批新的僮人送进矿山,他都会把上一批还幸存的僮人,顺便带到金鸡岭,打折卖给李东。

    形成一个完美的产业闭环!

    糖、煤、人,齐活。

    对于煤的来源,齐定国是不关心的,他现在只想尽快炼钢。

    毕竟手搓燧发枪,才是他穿越的唯一梦想。

    三十五岁以上的妇人,只不过是穿越生活的意外插曲而已。

    在熔炼炉的设计上,老齐创造性地建造了康熙年间第一个蓄热室。

    这种蓄热室,能够把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起来,通过烟道,将蓄热室里的耐火砖,加热到上千度的高温。

    其实使用石墨坩埚炼钢,并不需要蓄热室。

    因这种坩埚很容易就能达到一千六百度以上的高温。

    齐定国设计的蓄热室,主要是为了接下来的平炉炼钢。

    走一步,看两步。

    老齐作为专业的冶金大拿,在技术方面,整个穿越众加起来,都不够他半根小手指打的。

    类似于政治领域的徐志诚。

    看见老齐专心攻克技术难题,徐志诚也难得没有继续下绊子。

    民复党和振中党之间,因为炼钢,居然出现了难得的和平状态。

    在好几次穿越众内部会议上,李东发现徐志诚和马文才这两个死对头,居然都没有撕13。

    “最近干的事,都是前期准备工作,真正的炼钢,还是得靠平炉!”

    “平炉炼钢是一百五十年后,由西门子和马丁发明出来的。”

    “是最近这两、三百年,最先进的炼钢方法。”

    齐定国在谈到专业领域的时候,一点知识分子的酸臭味都没有。

    眼睛里都放着光。

    他设计的蓄热室,其实有两个,一个是煤气蓄热室,一个是空气蓄热室。

    两者是并排的。

    并且在蓄热室的管道间,设置了水力鼓风机。

    可以通过阀门,人工控制任意管道的鼓风工作。

    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炉内的温度,使炼出好钢有了可能性。

    “为什么不用双床平炉呢?”

    晚上在网络上查了一下百度资料的谢长龄,带着疑问。

    质问老齐为什么要用十九世纪的技术,而不用二十世纪的技术。

    老齐本来不想理他。

    这个问题,如同钢哥说的,跟火箭专家讲,燃料要用水洗煤一样,但凡拿正眼瞧小谢一下,都算老齐输。

    但小谢作为自己唯一的小弟加盟友,老齐还是解释道:“双床平炉技术确实先进,但生产组织太复杂了,康熙年间的技术,根本就达不到生产要求!”

    “只有一般平炉,不至于太超前,技术上也有可行性,还能吊打全世界至少一百年!”

    谢长龄点了点头。

    对于这种专业问题,他完全听不懂,但并不代表他看不见徐志诚一伙人对老齐的崇拜。

    这个时候,点头就对了。

    不要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