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星火
繁体版

第九章 新郑气象

    赵引和手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似是有些生气不想理缀在后面的老青牛和上面的青年,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晋国使团中无论何时都有至少一人的余光可以看到孙泓。

    “老牛啊老牛,你说这胖子不会真的生气了吧。”

    “哞~”

    “那我要不要去安慰他呢?”

    “哞、哞~”

    “哎呀,果然还是要用心呵护啊。”

    赵引绷不住了:“别卖乖了,过来说话。”

    孙泓轻轻一拍老牛走上前去。

    “我不过是霸国小卒,纵然如主君现今也不过是晋国政坛新秀,为这点事怄气值得吗我。”

    刚刚可不是我脸红跟猴屁股似的,孙泓心里小声嘀咕,但若看他的表情人人都会读心术。

    赵引暗暗压下心底的怒火,主君未到来之前先安抚好这个小子,到时候,哼,希望你敬酒不吃吃罚酒好叫你领教领教我的手段。

    孙泓看着这个胖子那暗爽的神色总感觉他没在想好事。

    “你们赵氏的话事人呢,到哪了?”

    赵引大脑有些宕机,这感觉为何如此熟悉?

    “什……什么话事人。”

    “不就是新道的事吗,使团中途少那么大一个人我又不瞎,送信去了吧?”

    “什么新道,哈哈,你说赵四啊,他是去……是先一步去新郑告知太叔当国了。”

    孙泓鄙视地看着他:“我说胖子,你就算找借口能找个靠谱点的吗,明天咱们就能到新郑,人在不在一去便知。”

    赵引冷汗直流,他是怎么知道的啊!不如直接动手拿下!咦,不对,这小子毫不遮掩地说出来是想干嘛,不知道他现在一旦暴露就是众矢之的吗。

    难道他有意投靠主君?!那我还怎么欺负他!

    赵引迅速冷静下来,按理说那股微弱的道韵只有中三境在近处才能隐约捕捉得到,他是怎么知道我知道他与新道相关的,难不成是早有谋划在钓鱼?目的是为了引起主君注意?他背后那位神秘的创道者想谋求合作?这是在投石问路?

    赵引迅速展开脑补。

    “但无论如何应该是好事,不用担心他会逃跑,一切等主君来便是。”胖子心想。

    孙泓就在一旁看着胖子表演他的变脸绝技,侍从们好像已经见怪不怪了。

    他原本的打算其实是想等到赵氏话事人来后将事情说清楚:兄长暂时不想陷入吴国的宫廷巨变中,所以兵道之事暂时不宜声张。反正迟早会传扬九州何必急于一时呢?没有哪个创道者不希望传道天下,另一条新道的开创者估计也有相似的原因吧。

    但随着对霸国中人了解程度的加深他愈发担心了起来,连赵引南下楚国任务完成后都还想着火中取栗再进一步,他们主君大概率是想要独掌此道吧,能独乐乐何必与他人分享?届时他必身不由己还要牵连兄长。

    “既然他们不知道我背后是谁,那我不如挑明问题麻痹这个蠢胖子,让他以为我有投奔之意,然后借机脱身。”

    至于他们已经得知创道者是孙武并且把他当做人质或诱饵骗孙武离开吴国这种情况孙泓不做考虑,伍子胥还要借兄长的力帮他报仇呢,是不会把消息完全透露出去的。

    “哈哈哈,”胖子干笑两声,手背在后面装作仿佛完全明白孙泓话意的样子,“子溟心细如发、深谋远虑啊,到时在主君身边还得请为我美言几句。”

    孙泓轻轻嗯了一下,头微微抬起,一副神气的样子让胖子火大,不过也更加肯定了他的猜测。

    所以果然没法欺负他了吗?我不会以后还要继续被他气吧......胖子一个人黯然神伤。

    “哞~”

    ......

    新郑是全天下最为繁盛的商业之都,这不但是因为其处天下之中心可以“东贾齐鲁,南贾梁楚”,更重要的是郑桓公立国时就与商人订立盟约,他发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罔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郑国的商人也因此频繁插手政治。

    还远在新郑十里之外商贾便已经络绎不绝,长处东南乡野的孙泓啧啧称奇。

    胖子看他那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不禁道:“待你到了绛都便会发现亦不落下风,绛之富商动辄金玉其车、文错其服,甚至行诸侯之贿,唯功庸少也。”

    孙泓一边点头应和一边思考怎么调走这个傻子,不知不觉已到达新郑。

    刚过门洞便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各种嘈杂的声音汇入耳中,讲价声、喊骂声、嬉笑声……不绝如缕。眼中的景象更是混乱,四处冒着黑烟,冶铜的、打铁的、制陶的……孙泓瞪大了眼睛看着远处数百人合力操作橐龠(tuoyue)来为一个巨大的炉子鼓风。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这句五千言中的话若不是看到今天眼前一幕孙泓绝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嗯?这是何人所言?”

    孙泓鄙视地看了一眼这个没文化的胖子,淡淡的说道:“五千言。”

    赵引心中了然,他又在向我释放信号了!

    他也淡淡地说道:“原来如此,引谨受教。”

    他紧接着道:“此外城混乱不堪,子溟随我落榻内城,明日拜访子太叔。”

    孙泓轻轻地应了一声。

    “这便是中原吗。”

    ……

    晋国,绛都。

    赵鞅静坐在书房,这个男人面色刚毅,十多年前他的父亲、上一任赵氏家主意外早亡,他不得已提前接过了这个庞大的家族,在韩氏和魏氏的帮助下如今正在慢慢重回这个国家的中心,此次的勤王就是这个过程的重要一环。

    可他突然收到了赵引千里外送来的书信。

    赵鞅将绢帛轻轻放下,新道之事至关重要,假托他人之手处理他难以放心,可如今节骨眼上他若亲往则必无法领军勤王。

    权衡许久他向等候的家臣言道:“荀跞不是一直在争夺领军之权吗,让他拿出点诚意。”

    “惟!”

    ……

    次日,两辆马车在新郑清晨的街道慢行,孙泓和胖子挤在前方轺车内,胖子一个人便占了御人和侍人两个人的位置。

    后方的辎车装满了使团自楚国带来的锦帛,身着锦绣是贵族已经延绵数百年的“时尚”,一百多年前的齐襄公后宫嫔妃千人就已“衣必锦绣”,而吴楚提供了天下绝大多数的丝帛,从楚庄王爱马都要“衣以文秀”便能窥知一二。

    即使是孙泓一路轮着穿的两件白色麻衣也并非平民能用,苎麻所制衣物大多供贵族夏季所穿,至于平民夏季只能穿产量更高的大麻和葛麻单衣。

    孙泓没有提出让赵引独自前去而自己留在府中等候,他还不能确定赵引尚留几分戒心,还是不要打草惊蛇的好。

    没有等待太久孙泓便在当国府前见到了这位在郑国势比国君的执政,这老帅哥面容方正沉稳不怒自威,与楚国高层天差地别,如果只从掌权者面容判断郑国彷佛才是雄踞南方的霸主。

    事实上太叔年轻时也正是因其外貌秀美而被子产看重,从而令他主持一些外交工作。

    太叔也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位穿着跟自己相似的年轻人,他与赵引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几人互相施完礼他就将目光投向了满脸肥腻笑容的胖子。

    赵引看懂了目光的意思:“子溟自吴国而来,是主君的贵客。”

    太叔点了点头,转身移步进入府邸,步伐沉稳而潇洒,如鸿雁轻掠水上。

    待将二人引入大堂,太叔首先开口道:“各国联军已经启程,届时在洛邑城东汇合。”

    联军中还包括曹、邾、滕、薛、小邾等小国,这些选手参与进来唯一的意义就是壮大声势,战力可以忽视不计,动手还得看晋、郑、卫、宋、鲁几国。

    “主军令我北上时与粮草同行。”

    郑国作为离得最近的强国负责为联军提供粮草。

    太叔轻轻颔首,赵简子(就是赵鞅)这个人通过他去年会盟时的接触便知强势至极,粮草关乎大军存亡他肯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子朝倒行逆施,四年前作乱之时乃借王城百工之力方能取胜,其自身实力止于第六境,手下军士千余人而已。结果其事成后竟然毁诺,最后为百工所唾弃。

    “联军共万余人,此战毫无悬念。”

    王子朝就是他们要讨伐之人,太叔自然不会称其为“王”,没有直接叫他姬朝已经是言语有礼了,而百工就是那些在王城中世代为匠的手工业者。

    太叔这话也是略带嘲讽: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你赵简子就这么放心不下?还煞费苦心派遣心腹来督运粮草,信不过谁呢?

    胖子被孙泓嘲讽了一路可不在乎这点攻击,依然笑得令人发腻。

    “当国高见。”

    太叔看这胖子刀枪不入也有些腻歪,他转头看向孙泓。

    “子溟可是首次来郑国?”

    孙泓赶忙将嘴里的猪头肉下咽,回话道:“正是。”

    差点噎死。

    太叔笑着捋捋胡须,言语自豪地问道:“比之吴国如何?”

    “远不如吴国矣。”

    孙泓淡淡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