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人生忽入冀
繁体版

第十一章 父子同心

    “什么?你想带兵?”韩馥此时对儿子的话感到震惊。

    其实韩馥这种态度,韩烁也早就料到了。因为汉朝尚未实行科举制度,所以要想入仕,有三种途径:官荐、推荐、自荐。对于韩烁这种世家子弟来说,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官荐”,也就是通过察举制,由地方举孝廉或茂才而推荐做官,其实也就是走走关系,先有个好名声,顺其自然的再进入仕途。

    另外两种方式,则是中下阶层和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途径。“推荐”这种方法就是拜在名士门下,毕竟没有好爹推荐你,认个有话语权的干爹推荐,也是一样的。像刘备等人就是拜在大儒卢植门下,韩馥也自称袁氏门生故吏,都是这种方法。

    “自荐”就更加直白了,如果你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且你也确实是块金子,那你可以拿着名刺、拜贴,去投靠一些有权利有威望的人,如果能遇到伯乐,也能获得推荐步入仕途。比如一向清高孤傲的孔融,为攀附新晋大将军的何进,也曾投递“名刺”,拜谒权贵。不过这种方法就要难度大多了。

    所以如果韩烁真的想做官,那通过文官途径是最轻松且快速的了,谁知道他却想带兵。一般世家子弟想做将军、建功立业,也是选拔进入羽林、期门,这样给皇帝当个进军才有前途,哪有来到冀州这偏远地界当兵打仗的,不仅晋升慢,而且辛苦。至于参军,在地方带兵,那是出身差的不能再差的人的方法。

    韩馥以为自己这个儿子真的就被砸傻了,赶忙劝解道:“烁儿啊,你要是想做官,等为父我不当这一州之州牧,回到洛阳就让人举荐你。如果想从军,去期门军、羽林骑都可以啊,何必要在冀州带兵呢,”

    韩烁自己却已经打定了主意,看到韩馥一脸的愁容,赶忙解释道:“爹,你就让我去吧,我也想帮你管理好冀州,这有兵才能在冀州有底气啊。”

    其实按照韩烁原本的想法,攻打黑山军杨凤,自己只需要在韩馥这里争得同意就好了,领兵打仗,也可以交给什么张郃高览,自己只需要像玩三国志一样,统筹全局就好了。

    但是后来经过细致的考虑,他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只有自己知兵,别人才肯投效你,只有自己有队伍,别人才不会轻视你。所以韩烁才改变主意,选择请求韩馥让自己带兵。

    谁知道韩馥的眉头皱的更深,低着头不住的摇头,半天才说道:“烁儿,这冀州终归不是我们的归属啊,何谈管理好。对内来说,本地豪族仕宦,必然会排挤我这外来的牧首,不会把我们当自己人。对外来说,还有多方势力觊觎冀州这块肥肉。尤其是那袁绍,四世三公之家,又名震四海,他早晚会行造反之事,到时我们拿什么和他比啊。强行与袁氏做对,只怕我们韩氏一族都不得善终啊。”

    看着这个没有血缘的父亲一脸的忧愁,自己心里也怪难受的,毕竟自从来到这个时代,韩馥在父亲这个角色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让自己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与父爱,自己也不忍心看他痛苦。但是韩烁不能心软,因为他更清楚,这个父亲以后会在袁绍面前受尽屈辱,最后远投他想也最终忧惧自杀,何其的屈辱。这更是他不想看到的!

    于是韩烁走到韩馥面前,紧紧的握住韩馥的双手,目光凛然的看着他,严肃的说:“父亲,我们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了,这冀州富足,您就算把他拱手让给袁绍,他就可以放过你吗。我从未见过因为投降而善终的。”

    韩馥听到这话,也十分明白“君子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自己已经手握这冀州,万没有全身而退的方法,那袁绍狼子野心,也不可能让自己善终。

    看到韩馥脸上的犹豫,韩烁继续说道:“与其坐以待毙,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他人,不如利用好冀州,经营一方,才能有谈判的底气啊。这英雄袁绍能当,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呢!难道韩氏男儿就没种吗?”

    韩烁激动的说着,煽动的韩馥都有些激动,半晌,韩馥才咬着牙狠狠的说道:“行,烁儿,那父亲就答应你,好好经营冀州。至于你参军这事,待我仔细安排。”

    韩烁这才露出笑容,心想:“这就对了嘛,老头子,看来你虽然怂,但是还不傻,投降政策要不得呀。”

    一下子解决了劝谏韩馥不摆烂和大营自己带兵的事,韩烁心情大好,此时他才响起另外一事,又说道:“父亲,我知道你的担忧只有袁绍,但是现在人心所向,大家必然有一天会反抗董卓,与其派出从事监视他,让大家诟病,不如撤回监视他的人。”

    最近韩烁的锦衣卫开始运转起来,所以他对市面上的争论还是比较清楚,另外朱汉也没少给自己汇报和分析这方面的事情,最主要的是,韩烁是知道以后袁绍必然会挑起反董卓的大旗,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甚至韩馥都会派出军队参与反董联军,现在公然监视袁绍,只能引起大家的反感。

    “孩子,你不是也清楚吗,这袁绍所图谋的只有董卓吗,他没准已经将冀州都视为禁脔了。”

    不过韩烁却邪魅的一笑,轻松的说:“父亲,让您撤回监视,不代表不监视袁绍,您忘了吗,我还有一个锦衣卫呢。”

    “你...难道你已经派锦衣卫..”

    “没错,我已经暗中派人进入袁绍的太守府,直接监视袁绍的一举一动了,这样既不会引起舆论批评,也能更好的监视袁绍。”

    韩馥此时也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高兴的在屋内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好啊,好啊。”

    韩烁也更详细的给韩馥介绍了自己最近锦衣卫的部署。因为部门新立,人手、规模都较小,所以主要安插奸细的方向还是袁绍,另外通过薛双的关系,还派了一些薛双同乡假装投奔,实则安插在了黑山军。而则其他州郡不适合具体在某个人身上安插奸细,这样工作量太大,而且韩烁也清楚很多人也没必要这样对待,毕竟之后天下大乱,高层洗牌的太快,等合适的时机在一些自己知道的名人身边做些部署即可。所以对其他州郡,主要采取民间渗透的方式,从商人、民间入手,毕竟王权不下县,倒是能控制些土皇帝,也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了。对董卓也是如此,毕竟京都洛阳太远,现在部署来不及,自己也没能力安排相应的内间。

    不过,韩馥还是有些问题,于是介绍完基本的情况,又对着韩馥说:“父亲,虽然已经派人进入了袁绍府,但是主要还是一些杂役,并不能起到太大作用,所以我计划,让您利用您在颍川的关系,安插一些我们汝颖的名士去投奔袁绍,这袁绍也笃信汝颖同乡,如果能在他的谋士中有我们的人,那必定能够时刻了解袁绍的动向啊。”

    其实韩烁今天来到这里后,第一选择就是那个荀谌去完成这个任务,但是自己对他并不了解,所以更谈不上信任,此时才对韩馥提出这样的要求,希望韩馥有更好的人选。

    韩馥听到他的要求,也稍感为难,但是他也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太大了,于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心,答应了韩烁的要求。

    “好,我一定努力延请颍川名士,也一定会努力留意的。”

    韩烁看着韩馥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坚定和认真,内心觉得十分的放心,这个父亲虽然确实很窝囊、不靠谱,但是对自己没得说,自己有他的保证,也可以等着好消息了。

    这下终于可以父子同心,一起好好的经营冀州了。

    但是还没有好好享受这一切,就突然有门外小吏飞奔着而来,人还没进入前面的大堂,声音就穿了进来:“不好了不好了,大人,黑山军来犯。”

    PS:希望各位读者大大多多收藏、评论、关注,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后面便要进入小副本——黑山军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